毛才讓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新課標下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提出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導策略、有效提問、巧用評價及讀練結合等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94-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把孩子領進色彩繽紛、生動有趣、廣闊的語文天地,讓祖國的語言豐富他們的思維,讓祖國的文字凈化他們的靈魂,讓經典優(yōu)美的篇章陶冶他們的情操,讓小學生用自己的筆墨來謳歌他們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任務。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八冊《最佳路徑》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片斷,創(chuàng)設情境,介紹迪斯尼樂園在世界上的影響,同時結合課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插圖來告訴學生,本文敘述的正是孩子們喜愛的迪斯尼樂園的有關故事,借助多媒體優(yōu)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最優(yōu)的教學效益。
2.培養(yǎng)敢說,激發(fā)興趣
學生初次回答問題,因緊張而導致講話斷斷續(xù)續(xù),會出現(xiàn)摸頭發(fā)、擺弄衣角等現(xiàn)象。教師應以鼓勵為主,多指導,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復述老師說的話,直到講完整才允許坐下。對一些重要、較深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可推舉每組一人代表發(fā)言,使學生都有機會說,通過幾次鍛煉之后,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對于他們的發(fā)言要多表揚,耐心地聽學生把話講完,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特別是對差生,稍有講得好的語句,即使只用準了一個詞,也要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歡樂,以此激發(fā)興趣。
3.興趣引導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與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在課程的探究中收獲思維的成果。要想自己的語文課堂變得活潑、生動,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放飛學生想象與馳騁的翅膀,激勵其探索知識的激情,打開其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新思路,鼓勵他們學會異想天開,提倡"童言無忌",崇尚"思維無禁區(qū)",在課堂上讓學生大膽進行自由討論、發(fā)言交流、暢所欲言,精心設計好學案導語。一堂課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興趣既是一種誘因,又是一種動力,教學時應讓趣味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在趣味的引導下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于從同學的發(fā)言中啟發(fā)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縱深思考。
4.巧用評價,激活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于永正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并茂。于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后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并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xiàn)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于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xiàn)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5.善于讀寫
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會有理解性的表達。反之,表達能力強了,又促進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閱讀教學是學生心靈的對話,重在以情激情,情動而辭發(fā)。實踐表明,學生在吸收文本中語言與精神營養(yǎng)的同時,富有靈性的奇思妙想就會即時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寫的訓練會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提高智慧,在豐富和發(fā)展語言的同時,提升精神生活。如學了《小音樂家揚科》以《假如揚科生活在我們中間》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和助人情懷,而且會使課文的語言文字和寫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實的運用。此時,學生的腦海充滿想象,心中萌發(fā)探究的欲望,筆下生發(fā)豐富的情感。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之效。在教育教學中,只有加強技能的訓練,才能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獲得全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