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是幼兒生活、游戲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總結了如何組織科學有效的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彰顯戶外教學活動的教育功能。從師生共同探討,明確活動目標到戶外教學活動出彩的幾個“結合”,對開展戶外教學活動可以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戶外教學;教育功能;拓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戶外教學活動正是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戶外教學活動是指引導幼兒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會中去觀察、了解、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物、實例和現(xiàn)象等,以自己獨有的視角了解、驗證世界,從而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活動。如何將戶外教學活動的教育意義凸顯,將其與一般的戶外活動區(qū)別開來,筆者做了幾年的研究和積累,覺得要彰顯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的教育功能必須做好、做實以下幾點。
一、 師生共探,討論合適的活動方案
“幼兒為本”是《教師專業(yè)準則》對教師的要求之一,以幼兒為本的基礎就是要充分尊重兒童,傾聽兒童的需要。戶外教學活動由于活動地點、時間相對傳統(tǒng)的集體教學比較靈活,所以要做到以幼兒為本,教師就必須和幼兒一起商量、探討,活動的地點、形式、內(nèi)容、參與者等,還要注意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共同討論。在小班年齡,孩子年齡小,但是也能對活動內(nèi)容、參與者有自己的想法;中班年齡可以對戶外教學活動的地點、形式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大班完全可以分組擬定不同的戶外教學活動方案,再由教師和全班一起討論方案,擇優(yōu)進行。
例如,在大班下學期進行的幼小銜接戶外教學活動“我和小學有個約會”前,幼兒和教師進行了溝通。幼兒園在與小學溝通后預設的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觀摩小學六一表演和參觀小學校容校貌。在和幼兒探討時,幼兒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表示非常想去感受一下小學的課堂氛圍,想去小學課堂坐一坐,還想去小學操場上看看小學生的體育課,針對這樣的情況,翰林河景幼兒園聽取了幼兒的合理建議,尊重他們的選擇,重新制定了一套方案。
二、 家園共曉,明確適宜的活動目標
學校教育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在于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行為,戶外教學活動亦是如此。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符合幼兒年齡發(fā)展特點,目標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
例如在中班上學期翰林河景幼兒園中班幼兒和家長進行了主題為“走進荊川,走近英雄”戶外親子教學活動。
活動流程分為以下環(huán)節(jié):1. 元氣早操;2. 精彩活動:中班美術《我眼里的春之荊川》寫生、吹畫梅花、花瓣貼畫;3. 分享午餐;4. 午后小憩、親子閱讀、英雄故事;5. 親子互動徒步走“尋找荊川大英雄,感受常州人文美”。
活動總目標共三點:
1. 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的興趣濃厚,感受春天家鄉(xiāng)美景,愛常州。
2. 勇敢、獨立、不怕困難,初步學會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3. 增進親子情感,萌發(fā)集體榮譽感,對民族英雄唐荊川產(chǎn)生崇拜之情。
其中《我眼里的春之荊川》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家鄉(xiāng)美景,荊川公園是常州一個典型的人文公園,景色優(yōu)美,很能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戶外美術教學活動讓幼兒感受荊川公園春天的魅力,提高審美情趣,增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感情。
當天大家還在公園里分享了午餐,增進了友情。在午后小憩的時光,進行了親子閱讀和唐荊川的英雄故事的典故分享,對幼兒進行了愛國主義的教育,激發(fā)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
而下午的親子互動徒步走活動“尋找荊川大英雄,感受常州人文美”,通過讓幼兒游覽公園,了解公園一些著名景點的由來,活動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孩子學看地圖,一路沿途欣賞,記錄美景。了解唐荊川的故事,了解陳渡草堂的由來,最后完成合作,每人得到一枚精美的葉脈書簽作為獎勵。
此次戶外教學活動不僅感受春天的美景,熱愛家鄉(xiāng),增進親子間的情感。而且培養(yǎng)了孩子勇敢、獨立、不怕困難的精神,更是進行了愛國主義的人文教育。幼兒通過了解民族英雄的故事,產(chǎn)生對民族英雄的崇拜,進而將情感上升到愛家鄉(xiāng)的層面。
而之所以要家園共同了解戶外教學活動的目標,也是有原因的。很多戶外教學活動的開展地點在戶外,前期需要進行大量的知識準備,而單靠教師去完成這些活動前的經(jīng)驗鋪墊顯得有些單調(diào)和力不從心。假如在戶外教學活動前,也和幼兒家庭進行足夠的溝通,讓家長明確戶外教學活動的目標,家長也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些前期經(jīng)驗的鋪墊,在一些親子戶外教學活動中這一點顯得格外重要。
而正是由于在活動前對家長進行了目標的明確,在活動中家長和家長志愿者都能在正確的目標引導下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戶外教學活動行之有效。
三、 有機結合,發(fā)展幼兒的各項能力
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并不是獨立的一門學科或是孤立的活動,組織戶外教學活動本身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園教育。所以綜合以上戶外教學活動的特點和意義,在組織戶外教學活動時要做好幾個“結合”。
1. 戶外教學活動與主題教學的“結合”
戶外教學活動與主題教學活動的有效結合能夠讓主題教學更加豐富,層次多樣。例如在動物主題教學背景下,可以組織幼兒去農(nóng)場、動物園、自然博物館等地方,組織專項戶外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教學效果也更好。
2. 戶外教學活動與季節(jié)節(jié)慶的“結合”
這一點就要求戶外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在組織戶外教學活動時要考慮當時具體的季節(jié),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方案,也可以在傳統(tǒng)佳節(jié)或者節(jié)氣慶祝活動中組織彰顯文化特色的戶外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讓幼兒習得傳統(tǒng)文化美德。
3. 戶外教學活動與各科領域的“結合”
戶外教學活動也受到時間、空間的局部限制,可能更加偏重于某一個領域的學習,例如社會領域。針對這一情況,園所在組織戶外教學活動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多個領域之間的結合,互為滲透,發(fā)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讓戶外教學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