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潔
(南平市實驗幼兒園,福建 南平 353000)
音樂表演區(qū)中的微型繪本劇游戲初探
——以繪本劇《誰咬了我的大餅》為例
陳 潔
(南平市實驗幼兒園,福建 南平 353000)
音樂表演區(qū)中的繪本劇游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表達,具有豐富且獨特的教育價值。繪本劇表演可以促進幼兒語言、交往、動作表現(xiàn)、審美和創(chuàng)造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很多幼兒園開始了繪本劇的探索,但許多教師還是過于注重幼兒表演技能的獲得,多采用教授式、灌輸式的指導方式,導致幼兒難以享受繪本劇表演所帶來的快樂。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不斷實踐探究,從繪本劇的劇本建構(gòu)、表演舞臺和道具的創(chuàng)設、表演活動的組織等方面積極引導、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幼兒自主學習、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合作協(xié)商游戲,努力達成幼兒內(nèi)在的情感需要和教育發(fā)展目標的雙實現(xiàn)。
微型繪本??;游戲;音樂表演區(qū)
音樂表演區(qū)是幼兒園活動區(qū)活動的一種,是幼兒自由感受、體驗、表達藝術(shù)感受的小空間,幼兒在其中可以自由地進行唱歌、律動、打擊樂、欣賞、音樂游戲、歌表演、戲劇表演等活動?!?—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藝術(shù)領域?qū)W習的關(guān)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幼兒的繪本劇游戲是繪本教學有效延伸和補充,能為幼兒提供表達創(chuàng)意的平臺,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幼兒體驗和表達的需要,支持幼兒個體藝術(shù)能力的發(fā)展。
文章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的學習經(jīng)驗和發(fā)展需要為導向,對音樂表演區(qū)中的繪本劇游戲進行了探索與實踐?,F(xiàn)以中班繪本劇表演《誰咬了我的大餅》為例,介紹音樂表演區(qū)中的微型繪本劇游戲。
在開展“百合潤澤校園,書香滋養(yǎng)童心”的愛閱讀活動中,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對《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特別感興趣。這一繪本用幽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探案和快樂的故事,形象鮮明的角色,趣味十足的情節(jié),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表演的空間。幼兒喜歡故事里的動物,會邊看著繪本邊扭動身體表現(xiàn)各種動物的動作,看到有小伙伴這樣做,邊上的幼兒也紛紛模仿,有的模仿小鳥張開嘴巴“咬大餅”;有的打開手臂上下?lián)]動模仿鱷魚的大嘴;有的雙腳蹦跳模仿小兔;還有的用拳頭模仿小豬鼻子發(fā)出“嚕嚕嚕”的聲響……他們的熱情和興致讓筆者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于是,筆者有了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作劇本,共同表演的想法,并將這個提議與他們一起分享,得到大家的熱烈響應,《誰咬了我的大餅》準備開始進入音樂表演區(qū)……
劇本是表演的依據(jù)和基礎,好的劇本能激發(fā)幼兒表演的興趣。什么樣的劇本才是幼兒喜歡和愿意去表演的呢?是從網(wǎng)絡上尋找相關(guān)繪本的劇本,還是教師自己根據(jù)經(jīng)驗編寫劇本呢?著名學前教育家、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許卓婭教授曾說過:“表演游戲要有盡可能地讓幼兒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保護并鼓勵幼兒充分展現(xiàn)表演的天資?!庇變耗茏约簞?chuàng)作劇本嗎?帶著這些疑惑,筆者開始了和奇思妙想、共同創(chuàng)作劇本的“旅程”。
“怎樣把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的故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呢?我們可以表演些什么有趣的內(nèi)容?”
“那肯定要有小豬做大餅呀!”“還要有小豬睡覺,要自己咬一口大餅?!薄靶∝i去找好朋友小鳥、狐貍、鱷魚……問是不是它們吃了自己的大餅”……幼兒暢所欲言,根據(jù)繪本的情節(jié)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幼兒思維火花的碰撞下,我們的微型繪本劇《誰咬了我的大餅》劇本初見眉目,大家商榷了表演的兩個小劇幕:
第一幕:小豬做大餅
“如果你是小豬,在做大餅的時候,會說些什么?會怎樣做呢?”
“我會很用力做很大很大的餅。”“我會夸自己的大餅好吃?!薄拔覀冊瓉肀硌葸^‘做餅干’,就把餅干換成大餅,可以跳‘做大餅’的舞蹈。”“做完大餅,要去睡覺?!薄靶∝i睡覺會打呼嚕。”……
第二幕:“誰咬了我的大餅?”
“小豬遇見好伙伴,它會怎樣說?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又會說些什么?”
“小豬會問:‘小鳥,是你吃了我的大餅嗎?’”“小鳥會飛,嘰嘰嘰嘰:‘不是我吃的,不是我吃的?!薄靶▲B會咬一口給小豬看,是不是它吃的?!薄靶∝i最后走累了,肚子咕咕叫,自己也咬了一口大餅,原來是它自己咬的,哈哈哈哈?!薄?/p>
歷時一周,由幼兒自行構(gòu)思、創(chuàng)作的劇本終于完成了。繪本故事有很多內(nèi)涵是融入在畫面里的,這都需要他們自己去觀察、猜測、想象、創(chuàng)作,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收獲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也學會了分享、接納和欣賞。
怎樣布置出幼兒喜歡的繪本劇舞臺?表演道具該是什么樣的?該由誰來做?以往都是由教師花大量的精力為幼兒預設精致的舞臺和表演道具,但往往沒有多久,他們的新鮮感就消失,甚至有的還進行“小破壞”。許卓婭教授說:“凡是幼兒能夠自己做的事情,我們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去做!”教師只要提供幼兒所需要的各種材料,讓他們自己動手,相信一定會帶來無限的驚喜。
(一)搭建開放式的舞臺
幼兒在熟悉繪本的基礎上,根據(jù)繪本背景,探討如何設計繪本劇《誰咬了我的大餅》的表演舞臺。
“如果要表演《誰咬了我的大餅》需要什么樣的舞臺?”
“需要有小豬的家,家里有床,小豬是要睡覺的?!薄皹淞掷镆袠浜托』ㄐ〔??!薄疤焐嫌邪自?、太陽,小豬的好朋友有小鳥,在天上飛?!薄耙行『?,河里有河馬和鱷魚?!薄變号d高采烈地談論著,一幅美麗的畫面映入大家的心里。
“誰愿意來布置舞臺?”幼兒躍躍欲試。“用什么來布置呢?”
“兩把小椅子拼在一起可以當小床,娃娃家里的床就是這樣的?!薄安牧霞佑驼纠镉兄谱餍』?、小草的彩紙,區(qū)域活動我們可以來做?!薄坝盟{色的紙貼在地上,很像小河?!薄坝么蠓e木搭小豬的家,黃晨他最能搭房子了?!薄昂?,我來搭”說著,黃晨站起身,立馬就搬來積木開始搭建?!拔視嬓〔荨!薄拔抑粫塾艚鹣悖梢哉酆芏囝伾??!薄拔伊獯?,我來搬椅子?!薄?/p>
真神奇,不用老師分配工作,幼兒就各自“擼起袖子加油干”了,一個區(qū)域活動的時間,大家都在專注地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一件件“作品”擺入小舞臺,微型繪本劇《誰咬了我的大餅》的舞臺創(chuàng)設終于完成了!幼兒認真、堅持的品質(zhì)和自由想象力,深深地震撼著筆者,他們用已有的經(jīng)驗和認知搭建出自己心中的舞臺。
(二)創(chuàng)意無限的服裝道具
幼兒迫不及待地要開始表演了,可還需要表演的服裝和道具呢。
“用頭飾吧!”“頭飾有的時候戴著不舒服?!庇⒆右惶岢鲇妙^飾,就遭到幾個小伙伴的否定?!班?,有的時候還會掉下來?!贝蠹翌D時安靜了下來,陷入沉思?!澳蔷蜕暇W(wǎng)買吧,我媽媽的衣服都是從網(wǎng)上買的,上面什么都有的賣?!毙∧菪⌒囊硪淼卣f著?!皩Γ梢陨咸詫氋I?!彼麄冏屛疑咸詫毧纯?,果然淘寶上有各種小動物的服裝?!巴?,好貴,要這么多錢?!薄拔覀儧]有錢。”上網(wǎng)買的方案也被否定了?!敖裉煸缟?,麗麗穿了一件小兔子雨衣,很漂亮?!薄坝暌挛乙灿?。”“可是沒有鱷魚、河馬、狐貍的呀!”“用貼紙貼一下吧!”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聰明的俊凱。幼兒利用區(qū)域活動時間將自己帶來的雨衣裝扮成“粉圈圈的小豬”“綠色的鱷魚”“彩色羽毛的小鳥”……生動有趣的小動物服飾完成了?!靶∝i還要有一塊大餅?!毙“渍f著從櫥子里拿出一塊橙色的小地墊搖了搖,堅定地說:“這就是大餅。”就這樣大餅的問題輕松搞定。
雖然這些道具服裝并不是那么逼真、漂亮,但它們都是出自幼兒充滿想象的小腦袋和稚嫩的小手,看似簡單,但卻是幼兒自己喜歡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繪本的理解和對美的感受。多元的、低結(jié)構(gòu)的材料不但能激發(fā)幼兒自主游戲,而且還能充分發(fā)揮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繪本劇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喜歡的游戲。
表演前期,幼兒由于經(jīng)驗的不足,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一次表演中,輪到小文扮演的鱷魚出場了,她或許沒有留意,或許也是忘了出場的順序,于是就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催促,以至于整個表演她表現(xiàn)得很緊張和不安,影響了表演的情緒。在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筆者和孩子們探討:“如何讓大家在表演時能記得牢自己出場的順序?”
“可以小聲提醒,不能去推別人上場?!?/p>
“我們記不住事情的時候,劉老師會在黑板上畫記號的。”
“那就把小動物的圖片貼起來,表演就可以看?!薄?/p>
在大家思維火花的碰撞下,筆者與幼兒一起設計和制作了“繪本表演主題墻”,墻面上有幼兒自己繪畫的小動物,并按出場順序粘貼。同時,也展示劇本里主要情節(jié)的圖片,以及放置《誰咬了我的大餅》的繪本,便于幼兒隨時取閱。有了這繪本表演主題墻幼兒在表演時會對照著圖片,商量接下來誰出場,要表演什么。
隨著幼兒對劇本中的情節(jié)越來越熟悉,他們開始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嘗試對劇本進行一些添加和改編。
在一次游戲后的交流中,平時就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純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今天我扮演狐貍,但是狐貍出場沒有什么動作,一下就說完了,沒意思。要像小豬做大餅那樣配上音樂。”筆者知道他最近特別喜歡《狐貍叫》的歌曲,經(jīng)常在高興的時候還哼哼兩句。沒想到純祎一提出來這想法,就引來大家紛紛說道,他們都覺得小動物出場配上音樂表演一定更有趣。緊接著,就在小腦袋里搜尋和繪本里小動物出場相匹配的音樂。最后,經(jīng)過篩選、思考、協(xié)商選出了大家覺得適合的音樂:小兔——《兔子舞》、小鳥——《小鳥請到這里來》、狐貍——《狐貍叫》、鱷魚——《鱷魚來了》、河馬——《大河馬》。隨后,筆者把幼兒選的這些音樂按順序插入劇本錄音里,便于他們表演時使用。
在繪本劇游戲中,教師是觀察者——隨時捕捉幼兒在現(xiàn)場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的火花;教師是支持者——支持幼兒把自己的想象、經(jīng)驗運用到游戲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適時的引導,提升幼兒有益的表演經(jīng)驗,自主創(chuàng)意地進行繪本劇表演。
微型繪本劇游戲是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索、創(chuàng)意表達的過程。在《誰咬了我的大餅》的表演中,從繪本選擇到創(chuàng)編劇本,從搭建舞臺到制作道具,從分劇幕表演到完整演出,都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角,在這個過程他們能深刻感受到繪本劇表演所蘊含的魅力,在與同伴相互支持、共同成長中享受幸福。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Z].教基二[2012]4號,2012-10-09.
[2]許卓婭.創(chuàng)意戲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幼兒教育,2011(7).
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