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討論了開放英語修辭的模糊性、主位述位性、語域性、語篇性等特性,為研究開放英語修飾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鍵詞:開放英語;修辭;主位述位;語域;語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252
在研究現(xiàn)代語言理論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語言理論和英語修辭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用某些語言學理論解釋的語言現(xiàn)象同樣可以從修辭角度來分析和解釋。這里我們擬通過對以下幾種語言理論的剖析來討論開放英語修辭的特性。
1 開放英語修辭的模糊性
1965年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系統(tǒng)電機工程系和電子學研究實驗室的查德教授在《信息與控制》雜志上發(fā)表了他的Fussy Sets(《模糊集》),該文中他首次提出了模糊理論。此后,各國語言學家紛紛把模糊理論引入語言學研究。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的哥根教授認為人對自然語言理解其本質(zhì)也是模糊的。語言的模糊本質(zhì)是以語義為基礎的,語義比句法結構更為重要。人們發(fā)現(xiàn),在自然語言中,絕對精確的語言幾乎是沒有的,日常使用的語言很多都不同程度地帶有模糊性。從模糊語言理論的實際運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用模糊理論解釋的語言現(xiàn)象,完全可以從修辭角度來進行分析。使用模糊語言是為達到某種修辭表達效果服務的。
2 開放英語修辭的主位述位性
主位述位理論是句子切分理論。有些語言學家認為,一個英語句子可以被切分成主位和述位兩個部分,句子最左邊的成份為主位(theme),主位后面的成份是述位(rheme)。句子的主位和句子的主語不同;主位是位于句首的成份,傳遞的是已知信息;主語是句子的主要部分,它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不位于句首。句子的主位和句子的主語有時重疊,有時不重疊。按語法結構的要求必須位于句首的成份被稱作無標記主位(unmarked theme),在語法上一般不位于主位的成份被移至主位的位置上,這樣的主位被稱作有標記主位,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Much as we would like to coperate with you in expanding sales, we are regretful that we just cannot see our way clear to entertain your counter——offer, as the price we quoted is quite realistic.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Correspondence.
(2)Most of the time that I wasnt reading I spent outdoors. —Francis Gray Powers: Operation overlight.
這兩個句子都是倒裝句,但例⑴是一種強制性語法倒裝句,該句中的主位much是無標記主位;例⑵不是強制性的語法倒裝句,該句中的主位Most of the time that I wasnt reading是有標記主位,在一般情況下這一成份不位于主位的位置上。主位述位理論關于有標記主位的論述和英語修辭的關系十分密切。我們發(fā)現(xiàn),所謂有標記主位實際上就是一種修辭倒裝。含有標記主位的句子實際上就是一種修辭倒裝句。運用有標記主位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語言表達的修辭效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為了強調(diào)。上面例⑵中的賓語被移至主位的位置上,目的就是為了強調(diào)該成分。
3 開放英語修辭的語域性
語域(register)這個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提出來的。1964年英國的功能語言學家Haliday開始對語域進行系統(tǒng)研究,1965年美國的社會語言學家Fishman從社會情景的角度也開始對語域進行研究。他們認為語域是指語言隨著使用場合或環(huán)境的不同而區(qū)分的變體,是使用語言場景不同而引起的變異。在研究語域理論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用語域理論解釋的語言現(xiàn)象與英語修辭有關。下面我們來分析一個英語句子: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根據(jù)語域理論,主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是非常正式的語體,語氣莊重,氣氛嚴肅。按理說,這一舉世矚目的結論一定是由重大題材的內(nèi)容得出的,而作者卻出人意料寫了一個庸俗粗陋,不值得一書的內(nèi)容。主句和從句的內(nèi)容很不吻合,莊重和粗俗被放在一起,造成了滑稽可笑的修辭效果,這種修辭效果是由于語域混淆所造成的。語域混淆是一種諷刺手法,修辭效果不言而喻。
4 開放英語修辭的篇章性
傳統(tǒng)英語語法研究的范圍到句子為止,但現(xiàn)代英語語法的研究范圍往往是超句子的,語法研究的范圍被擴大到了語段和篇章。這是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口頭或書面形式的交際,都不是互不相關的句子的簡單堆積,而是一些意義相關的句子為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并通過一定的銜接手段而實現(xiàn)的有機結合。篇章理論就是研究彼此獨立的句子是如何銜接起來構成語篇,以及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銜接關系。把兩個句子或兩個段落的意思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必須有一種銜接紐帶(cohesive tie),這種銜接紐帶包括互指關系紐帶(co-referentiality)、同類關系紐帶(co-classification)和相互引伸關系紐帶(co-extension)。前兩者屬語法性銜接紐帶,后者為詞匯性銜接紐帶。兩者是交替出現(xiàn),相互補充的。請看下面兩個英語小段:①John gets up early. He is Freddys neighbour. My house is mext to his. The third one is painted blue. ②A cat is sitting on a fence. A fence is often made of wood. Carpenters work with wood. Wood planks can be bought from a lumber store.
例①只用語法手段銜接,例②只用詞匯手段銜接,因而這兩段話都顯得比較古怪。銜接手段用得不當,句子意思銜接不緊密,斷斷續(xù)續(xù),這本來就是一種修辭錯誤。據(jù)此,例①和例②實際上是一種修辭錯誤。正因為如此,篇章理論與英語修辭也是有密切關系的。篇章理論的核心是銜接問題,利用適當?shù)你暯邮侄尾拍苁咕渥娱g、段落間的意思連貫、清楚,文章流暢自然,表達效果令人滿意,這些實際上都是修辭問題。
綜上所述,現(xiàn)代語言理論和英語修辭確實有著密切的關系。用現(xiàn)代語言理論解釋的某些語言現(xiàn)象同樣也可以通過修辭分析的方法得到解釋。
參考文獻:
[1]Bander R.G.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1978:5-12.
[2]Bolinger D.et al.Aspects of Language[M].New York:Ha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81:23-35.
[3]胡曙中.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72-76.
[4]黃任.英語修辭和寫作[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3
-30.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現(xiàn)代遠程教育學會2016年度立項課題:“3D-VLE 在開放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SL 為例(課題編號:DES-16Y12)”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雷術海(1975-),男,河南商城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語言學與英語教學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