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霞
【摘要】隨著現在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英語教育的要求也逐漸發(fā)生著變化,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英語的教育更是變得越來越重視,而且在英語教學中也采取了許多新型的模式,因為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使得英語教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上明確提出以“合作”的形式來灌輸課堂的教學內容,詳細的將課堂教學中的各項因素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以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來傳授教學的思想,促進所有學生共同學習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使學生走出傳統(tǒng)教師親身講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教學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對于英語語言學的知識和一些基本技能,構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交流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個性。
【關鍵詞】合作學習 英語教學 實踐
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David Koonts第一次提出了“合作學習”這個詞,隨著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地加大,在國內的一些學校也開始組建,并將這種教學模式引入到英語教學課堂中,通過在英語課堂上實施不同的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的教學指導下,讓學生通過合作小組親自實踐參加英語教學,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內應用的不完善以及受一些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使得在英語課堂上,合作教學一言堂的現象重重再現,使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導致一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全無、師生關系不和等惡劣的情況出現,這與開始采用這種學習模式的初衷相違背,所以,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的實現合作學習成為了教育機構關注的一個首要問題。本論文主要研究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運用到英語課堂中,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發(fā)展學生以及教師的合作技能,激發(fā)英語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語言能力。
一、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提出的必要性
在21世紀的語言學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門必不可少的國際語言,成為世界科技進步、國際經濟發(fā)展與文化交流的必備工具,對于英語的學習,人們已經將其視為對于知識創(chuàng)新以及技能創(chuàng)新的基礎,體現了高素質人才的一種代表,但是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往往會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變成一種啞巴英語,雖然英語成績不低,但是對于口語的表達能力卻遠遠達不到英語教學的要求,因此,尋找一種既能夠不降低英語成績,又能夠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教育模式已經迫在眉睫,因此,在順應《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號召,將合作學習引入英語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一種非常正確的選擇,有利于增強素質教育在新課程教育體系的全面實施。
二、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提出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
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理論可以說是合作學習的最早理論,主要說的是在教學課堂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老師以及其他學生的幫助,利用資料主動學習對新知識以及原有知識的建構與重組。在學習過程中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樣會讓學生更全面、更豐富、更深刻地看待知識和事物,更大限度的促使學習的完成。
2.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由維果茨基提出得“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主要說一定年齡間群體的交流與合作是能夠促使知識水平的增長,在面對相同的事情時,不同的人會依據不同的發(fā)展區(qū)提供不同見解,這樣就會促使發(fā)展區(qū)較低的群體得到不同的見解,激發(fā)不同的觀點,掌握更多新的知識與技能,充分發(fā)揮合作互助的效能,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更多收獲。
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
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說”將人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五個不同的需求,他認為這五個不同需要會使人們對于事物的發(fā)展展示不同的理解,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是自我實現需要的層次,屬于五個層次中最高的需要,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充分的發(fā)揮自我能力,用以實現自我能力的認可從而獲取更多的尊重,實現自我的滿足。
4.目標結構理論
由多伊奇(Deutsch, 1949)提出的“目標結構理論”體現了在合作團體中的互相幫助共同實現目標的過程,主要分為相互促進的方式、相互對抗的方式、相互獨立的方式三種模式,即合作型、競爭型和個體優(yōu)化型目標結構。
三、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1.合作學習在詞匯教學中的實施
語言學家 David Wilkins在講到詞匯時說明了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而怎樣有效的使學習詞匯成為英語教學的關鍵,新課程標準更是強調了詞匯教學的必要性,所以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引入詞匯課堂成為非常突破性決策。例如,由美國學者阿歷克斯·奧斯本提出的頭腦風暴法、小組角色扮演法、小組單詞語境敘述法、小組啞劇表演法等等都是在詞匯課堂中合作的方式。
2.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在英語學習的四大過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掌握合作的技能是非要有必要的,對于語言的理解以及信息的接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閱讀前,應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預習,了解所學內容尋找疑惑地方,閱讀中總結重要知識點,閱讀后小組交流所學知識,互補促進,不僅可以增加課外的閱讀,而且也豐富了學生之間的思想感悟。
3.合作學習在語法教學中的實施
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的學習可以說是將對于詞匯以及閱讀的一種整合,將語法知識應用于英語的閱讀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在翻譯的過程更能達到“風雅韻”的效果。在小組合作中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如調查活動、信息溝、聽寫活動、解決問題等方式,讓小組成員合理分配任務共同完成,體會合作學習在語法學習中的樂趣,提高學習語法的積極性。
4.合作學習在寫作教學中的實施
寫作屬于四大英語學習技能之一,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標點的選擇、格式的書寫、段落的設置等。這個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需要合作的模式促使效率的提高,同時需要學生共同分享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共同完成寫作的內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如寫作前的合作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審題、合作搜集材料、合作賞析范文,寫作后的合作還可以讓學生合作批改、合作評析、合作整理,這樣會使寫作的整個過程變得活躍,能夠實現優(yōu)勢互補,弱化寫作,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
四、總結
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將語言的思想交流、情感的表達進行充分的灌輸。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對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更是順應新課程的實驗標準,而合作學習則將過去課堂中帶來的老師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古板的教學模式中興趣缺乏以及效率低的弊端都完美地克服,通過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以小組互助的模式共同營造學習的氛圍,促使學生們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使學生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同時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明白,在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團結同學并且互助合作的重要性,發(fā)揮同學間相互鼓勵、相互啟發(fā)的教育作用,使同學們都感受到在合作過程中帶來的啟發(fā)。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開拓了英語教學的新領域,豐富了英語教學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得到有效的提高,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硯冰.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施與評價[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09).
[2]徐紅.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05).
[3]張文周.小組合作一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