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江 彭琴
摘 要:文章立足湖南省攸縣特殊教育學校實施走班制教學改革實際,介紹了實施走班制教學的背景,闡述了走班制教學的涵義,探索出實施走班制需要“構建走班制的幸??蚣堋焙汀敖ㄔO幸福的走班教師隊伍”,并深刻反思了學校實施走班制教學的一些瓶頸,提出了自己的新的思路。
關鍵詞:培智學校;走班制;“自主走班”;資源配置
何謂培智學校的“走班制”教學?是指教師和教室固定,經過個別化教育評估后,基于培智學生的IEP目標,再結合家長意愿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康復需求,打破原來行政班界限,從培智學校選擇性課程入手,開設不同層次的課程班,讓同一層次的學生能重新組合在一起,選擇不同的教材和內容進行教學,是一種跨班級、跨年級的流動授課動態(tài)管理模式。為了真正地讓每個培智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最大價值地體現個別化教育思想,讓每位教師都能體驗到教學的成就感,湖南省攸縣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我?!保?014年開始,就走上了走班制教學的探索之路。
一、我們的探索
1.構建走班制教學的幸福框架
(1)依托課程目標,合理建設適合課程。學校充分整合教師專業(yè)資源,依托國家課程目標,以選擇性課程為著眼點,形成了學校走班制“5+5+5”課程體系,即①特色課程:家政、美術、特奧運動、音樂律動、社會實踐;②功能性課程:感統(tǒng)訓練、繪畫與手工、繪本閱讀、精細動作訓練、藝術與休閑;③補償性課程:語言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動作治療、自閉癥療育。
(2)依托IEP,科學安置教學組別。在潛能開發(fā)與缺陷補償原則下,學校充分依據IEP,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以“學生現有能力”為橫坐標,以“學生年齡特點”為縱坐標,對學生進行教學組別的劃分和調整,將學生按現有能力分成A、B、C、D四個類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入適合的組別。如A類學生每天下午都在學校的四個特色工作室上課,B、C類學生進入功能性課程教室,其中B、C類學生即使在同一課程名稱下,因為對象不同,教學目標和內容便各有不同。個別D類學生進入根據自身的特殊需要進入相應的個訓室,讓每個學生在每間教室都得到充分的進階。
(3)立足生活,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我們本著“生活化,人本化”的教育原則實施主題式教學。在教學中,結合時事、自然、節(jié)日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生活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和應知應會基礎知識等因素,特別是要將每個學生的IEP目標提煉出來,形成教學主題框架,各個學科圍繞班級主題選取教學內容,編制各學科的評量表,選取教學內容,并嘗試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編。
2.建設走班制教學的幸福教師隊伍
(1)競聘上崗,給教師一張名片。基于因材適用原則,學校充分尊重教師自主選擇,每學年都會開展“特色工作室負責人競聘會”。通過“志愿填選”“述職競選”“投票”“終極PK”“授牌”等程序,層層篩選,選取責任心強的教師為特色工作室的負責人,再由負責人組建教研小團隊。學校從工作量、評先評優(yōu)、績效考核方面加以有力保障。
(2)學習充電,給教師一個支點。實施走班制教學以來,學校注重引領全體教師走上一條自學自修自主發(fā)展的專業(yè)追求之路,為走班制教學培植了堅實的土壤。
“最是書香能致遠?!睂W校注重書香工程建設。如每期必發(fā)書香紅包、每期必開“好書見面會”活動、每期必寫“三個一”(課堂事件調查、教育教學隨筆、教育教學論文),讓全體教師浸潤在書香之中。
“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睂W校以“走班制”為中心,通過“學習—研究—實踐—反思”,整合學校專業(yè)資源,打造教師成長梯隊建設,構建了“伙伴互助式、自主體驗式、交流交互式、專家引領式”的學習梯隊,營造出一種你追我趕、你幫我扶、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教育要去遠方。幾年來,我們采用選拔制,分批次向重慶和寧波派遣了多位教師學習OT、 PT、 ST、自閉癥療育、音樂治療、藝術治療。我們的特奧運動老師赴湖南長株潭先進學校跟班學習特奧項目的開展,我們的特色工作室教師赴全國學習先進課程管理……通過教師的不斷行走、跟班學習,學校走班制的課程逐漸走入教師的內心。
(3)多元評價,給教師一個舞臺。教師對教學、對課堂投入有多少,他(她)的舞臺就會有多絢爛。實施走班制教學,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效,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嘗試應用了多元發(fā)展性評價機制。
“每日一曬”。為促進教師反思和發(fā)現,學校鼓勵教師每日將所走班教室的上課現場在學校公眾微信群里或以微課,或以照片等方式曬一曬,引導教師進行課堂評價,從而擴大課堂教學的外延,形成實時研討的研訓習慣。
“每月一展”。特奧運動、音樂律動、美術、社會實踐和家政,是我們學校的五大特色工作室。為促進工作室的良性競爭,在主題單元教學下,學校每月月末舉行一次教學成果展示會。展示會制定了嚴格的展示流程,設計了相應的評分表格,教師們既要求有規(guī)定動作,又鼓勵自選動作創(chuàng)新。每次展示及時公布評價分數,期末累積得分高者為優(yōu)秀工作室。
“每期一會”。課程評量,是檢驗走班教學效果的一個法寶。期末,我們會根據學期的IEP目標,邀請家長召開綜合研判會。會議上,各位教師會結合期初目標,通過大量的視頻、文字和圖片資料,給予學生客觀評價,并將相關能達成目標項予以介紹,未能達成目標項闡述理由,促進家校溝通,從而形成家長和自我、同行的“三維評價”體系。
“每班一果”。學校鼓勵教師物化走班教學成果,教師可以通過作品集、照片冊、錄像碟、微視頻、展覽會等形式,將一學期的教學成果搜集整理出來,見證學生的成長軌跡。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教師成長袋”,評選走班制優(yōu)秀授課教師。
二、我們的思考
1.培智學生能否實現“自主走班”
一方面,對于大部分培智學生來說,組建一個固定的行政班,形成班級歸屬感,建立學科意識,要經過長時間的常規(guī)訓練。而走班會讓學生在教室、功能室、個訓室之間變動,中重度智障學生不能很快弄清楚自己的去向,只能由任課老師去牽引,帶進教室。另一方面,培智學?!白甙唷敝饕墙處熁趯W生能力的評估進行分層,會考慮到各個班級的人數分布。如果要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削弱教師在“走班制”教學中的調控,實施培智學生“自主走班”,要做哪些研究?
2.走班制教學如何優(yōu)化資源配置
學校教科室適時組織教師進行研討,及時抓出走班過程中的問題,商討解決方案。對實施過程中的學生安置是否細化、教學內容是否合適、組織形式是否得當、教學策略是否有效等應形成具體的考核方案或課程評鑒表,以助進一步提高走班的教學效果。但要提高“走班制”教學實效,需要大量的專業(yè)教師。我校教師嚴重缺編,致使集體課的學生人數嚴重超額,需要個訓的智障學生越來越多,對校舍的要求越來越大,教師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從而影響走班制教學開展的效果。因此,引進更多的專業(yè)對口人才和繼續(xù)培養(yǎng)內部人才,是非常迫切的。
決定結果的不是輸贏,而是一顆不放棄的心。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在培智學校走班制教學這條路上,一直走,一定會“走”出培智學校的“幸福面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yè)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43.
[2]肖 非,劉全禮.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3]張文京.弱智兒童個別化教育與教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