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琦
【摘要】本文分析二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變化情況,提出從幼兒園層面和家庭層面關(guān)注“老大”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有效策略。
【關(guān)鍵詞】二胎 幼兒 心理健康 家園合作 塑造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148-02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出臺,許多三口之家有了生育“二胎”的想法和行動。但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多出來的并不是一個孩子的“養(yǎng)”,而是兩個孩子的“育”。隨著“老二”的到來,家中的“老大”突然發(fā)現(xiàn)媽媽晚上陪弟弟睡而不是陪自己睡;媽媽吃飯的時候喂妹妹卻讓我自己吃;叔叔阿姨來家里看的是小弟弟而不是自己……這一切讓原本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老大”開始焦慮、恐懼、擔憂、無措?!岸ァ奔彝ブ小袄洗蟆苯】敌睦淼乃茉炀统闪擞變航逃漠攧罩?。
一、觀點滴,察表現(xiàn)
案例一:嫉妒的爆發(fā)
含含是大班的孩子,活潑開朗、熱情大方,很受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歡。但隨著弟弟的出生,含含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每次說起弟弟,她稚嫩的小臉上就寫滿了嫉妒,經(jīng)常向老師抱怨:“弟弟特別煩,天天都哭,吵死了?!薄暗艿艹詵|西還要媽媽喂,笨死了?!薄鞍职謰寢屆刻於贾槐У艿埽€要把我的玩具給弟弟玩,爸爸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了?!薄瑡寢尭嬖V筆者,含含在家會在媽媽喂奶的時候跑過去擠進媽媽懷里不讓媽媽喂,甚至會在別人夸獎弟弟漂亮可愛的時候氣沖沖地跑過去打人……
案例二:哭泣的回歸
欣欣是中班的孩子,剛?cè)胄“鄷r她就表現(xiàn)出了異于普通幼兒的適應能力與交往能力,還會幫助老師去安慰那些因為想念父母而哭啼的孩子。在媽媽懷孕的時候,欣欣表現(xiàn)得非常高興,還表態(tài)會成為一個好姐姐??墒堑鹊艿艹錾螅佬雷兂闪艘粋€“愛哭鬼”,動不動就掉眼淚,動不動就說想媽媽,小朋友沒有選她當小組長,她就哭鼻子;早上不是媽媽送她來上幼兒園,她就一整天悶悶不樂,曾經(jīng)的“好榜樣”變成了敏感脆弱的“愛哭鬼”。
案例三:沉默的抗議
施施曾經(jīng)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可是慢慢的他開始不愛笑、不愛說話,在幼兒園里也變得沉默、喜歡獨處。這一切的變化,都從施施媽媽生了小弟弟開始。據(jù)施施媽媽反映,原來施施經(jīng)常會跟她聊幼兒園發(fā)生的事,現(xiàn)在問他總是愛理不理的,他從沒表現(xiàn)出討厭弟弟的行為,但也沒有喜歡,讓人感覺很冷漠。
二、讀內(nèi)心,解行為
(一)內(nèi)心失衡,行為反常
由于第二個孩子小,所以父母會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他們的身上,這時“老大”可能會產(chǎn)生“爸爸媽媽不公平、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的錯覺,由此產(chǎn)生不安全的感覺,本能地將“老二”當成競爭對手,嫉妒心理由此產(chǎn)生,從而導致了攻擊性行為或是退化的行為,同時他們還會出現(xiàn)害怕、擔憂、難過等心理,內(nèi)心失衡,導致情緒上的不滿和行為上的反常。
像含含這樣的孩子,原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6個人圍著她一個人轉(zhuǎn),現(xiàn)在有了小弟弟,成人的愛勢必會分給弟弟一些(她自己認為成人分給弟弟的愛更多),她的內(nèi)心就會失衡,用一些極端的方法如吵鬧、爭奪等吸引大人的注意,原本就情緒外顯的她會把這種不滿、嫉妒寫在臉上,甚至發(fā)泄在日常生活中。
(二)內(nèi)心恐懼,焦慮無措
由于前期家長引導的疏忽,“老大”在迎來“老二”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弟弟妹妹的出生給自己帶來的只是被忽略,“老大”會覺得害怕,怕父母只愛弟弟(妹妹)不愛自己,害怕自己擁有的愛被“老二”搶走,因此出現(xiàn)了焦慮的心理,不知道該怎么辦。當他們發(fā)現(xiàn)弟弟(妹妹)能用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換取父母的愛時,他們也會下意識地學習弟弟(妹妹)的行為,哭泣、喊叫、咬手指、牙牙學語等。
因此當?shù)艿艹錾?,欣欣并沒有收獲想象中的快樂,事情也并沒有按照預想中的發(fā)展,欣欣感受到的只是被“剝奪”,媽媽陪自己的時間被剝奪、他人的關(guān)注點被剝奪……于是她選擇學弟弟,用哭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滿足自己的需求。
(三)內(nèi)心困惑,無所適從
孩子很難理解:為什么本來是自己一個人的爸爸媽媽,一夜之間變成了另外一個寶貝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生了第二個寶寶,是不是就不喜歡我了?為什么他們要生第二個寶寶,是不是因為我做得不好?我到底是不是他們親生的?……這些問題都源于孩子內(nèi)心的困惑,他們需要確認“老二”的到來會不會改變父母對自己的愛,自己怎么做才能獲得父母更多的愛,因此變得沉默、無所適從。
原本活潑外向的施施突然變得沉默,是因為他不能分辨媽媽對自己的“疏遠”是因為客觀原因而非主觀原因,他的內(nèi)心不由自地主產(chǎn)生了“媽媽更愛弟弟”的想法,可是他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因此這樣的想法讓他無比困惑,不知所措。
三、同攜手,塑健康
(一)幼兒園——三管齊下,保駕護航
1.注意轉(zhuǎn)移法
注意轉(zhuǎn)移法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調(diào)節(jié)方法,是將注意力從一件事轉(zhuǎn)移到另一件事,從而起到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作用。當孩子沉浸在思念父母的哭泣中或困惑恐懼的焦慮中時,教師可以通過邀請他參加游戲、和他一起聊天等方式,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從而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讓他不再去想弟弟(妹妹)出生所帶來的一些“煩心事”。
2.談心法
談心法分為幼兒談心和家長談心兩個方面。與幼兒談心就是教師通過與孩子的單獨交流,了解孩子產(chǎn)生不良情緒或反常行為的原因,找到心結(jié),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與家長談心就是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以及家庭中一些人、事、物的變化,從而更好地了解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此外,教師也應該把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告訴家長,通過協(xié)同配合,幫助“老大”排解不良情緒。
3.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就是通過強化(即獎勵)而使期望中的良好行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方法。例如可以在娃娃家中讓“老大”模擬照顧小寶寶,了解小寶寶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我們給他喂奶、換尿布,小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用哭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從而滿足自己的需要。在孩子了解了這些之后,教師再與家長溝通讓“老大”在家里有機會經(jīng)常抱一抱弟弟(妹妹),和爸爸媽媽一起給他喂奶等,還可以讓“老大”給弟弟(妹妹)講故事,輕輕拍拍哄他入睡。在“老大”經(jīng)常接觸弟弟(妹妹)后,他對“老二”的感情自然而然會從厭惡轉(zhuǎn)為喜愛,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家庭——關(guān)注細節(jié),一同成長
1.化被動引導為主動出擊
父母在計劃要第二個孩子之前,可以先詢問一下孩子的意愿:“你想要一個弟弟(妹妹)嗎?如果有了弟弟(妹妹),你就可以當大哥哥(大姐姐)了,你們可以一起做游戲,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也有人陪你玩……”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里很重要的一員,進而產(chǎn)生自豪感和責任感。
在小寶寶還沒有降生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向“老大”解釋小寶寶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以便他們不會對小寶寶感到失望。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讀關(guān)于小寶寶的書、通過照片和紀念物分享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同時認真地告訴孩子,無論如何,爸爸媽媽一樣愛你。
2.化厚此薄彼為平等關(guān)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關(guān)注細節(jié),給與兩個孩子平等的愛。例如在喂奶期間,媽媽把精力放在小寶寶身上,這時爸爸就可以陪著“老大”說說話或者玩游戲;又如在小寶寶睡著時,媽媽可以把“老大”叫過來抱一抱,問問他幼兒園里發(fā)生的事情,讓他感受到媽媽的關(guān)心和疼愛;再如買玩具時一式兩份,盡量不要讓“老大”把玩具讓給弟弟(妹妹)玩。通過關(guān)注生活中的細節(jié),“老大”自然會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從而把弟弟(妹妹)當作同伴而非“掠奪者”。
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不僅僅是人數(shù)的增加,更是給家庭格局、幼兒心理帶來巨大的變化,并且“老大”的心理變化多數(shù)是消極的。因此,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協(xié)同配合,雙管齊下,關(guān)注細節(jié),及時發(fā)現(xiàn)“老大”的情緒和行為變化,用積極的方式引導,相信小寶貝的出生會給寂寞的“老大”帶來幸福而非煩惱,也會讓整個家庭更加和睦歡樂!
【參考文獻】
[1]宋全成,文慶英.我國單獨二胎人口政策實施的意義、現(xiàn)狀與問題[ J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2]羅思羽.生“二胎”,5個問題最想知道[ J ].啟蒙(0-3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