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淑燕
摘 要:語文是人類識字讀文的重要科目,初中是人生中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性階段,如果說在這最好的年華錯過知識的積累,在前行的路上缺乏求知的后勁,書寫人生篇章的過程往往會變得舉步維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若想真正理解文本內(nèi)容,則應該建立起一定的閱讀思維。閱讀不單單是一種獨特的個人體驗,更是一種相對復雜的心理過程。故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關注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按照學生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等合理分配不同的閱讀作品,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思維 培養(yǎng)能力研究
不同時代的教育呈現(xiàn)不同的特征,但是存在唯一的共通之處在于都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鼓勵學生勇于提出新觀念、新看法、新結論,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是一門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課程,是一門煥發(fā)學生生命活力的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力的課程。雖然已經(jīng)有諸多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如過于注重答案與結論、“功利性”教學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容樂觀。故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1]
一、概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若想保證學生能夠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教師應確保學生身心自由。初中語文教師,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領路人,應營造較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活躍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力,強化學生對語文閱讀方法與內(nèi)涵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文的能力。從一個層面上來說,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熟練閱讀,并加強課堂交流,進而不斷疏導學生、啟發(fā)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例如,在閱讀到《科利亞的木匣》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討“科利亞為何找不到木匣呢?木匣是被敵人搶去了嗎?”,通過不斷交流探討,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認真反復閱讀課文,得出正確答案。[2]
2.利用文章疑點鍛煉學生閱讀思維
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思考與疑問是學習的前提,因此只有激發(fā)學生善于思考,方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增設疑點,點燃學生思維的小火種,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章的真正內(nèi)涵,并實現(xiàn)閱讀體驗。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這篇文章為例,教師便可運用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眾所周知,魯迅先生作為近代較為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寫過幾十篇的鴻篇巨著,但是他對寫過的小說中自我評價《孔乙己》是寫過較為成功的一篇小說,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這篇小說究竟成功在何處?小說中的幾次哄笑作為寫作的脈絡,作者想體現(xiàn)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們可以細細品味閱讀這篇小說,通過思考得到最終答案。正如孟子所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教師應該善于鼓勵學生提出疑問,進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鍛煉閱讀思維。[3]
二、探究如何培養(yǎng)初中語文閱讀思維的訓練方法
1.鍛煉學生敏捷的閱讀思維能力
學生智力活動的速度可以通過快速的思維能力呈現(xiàn)出來,鍛煉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反應速度?,F(xiàn)階段,處于信息大爆炸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諸多的知識內(nèi)容與智力成果都是借助于書籍的形式進行記錄與傳播的,而由于書籍數(shù)量較多、閱讀時間有限,因此對閱讀內(nèi)容與閱讀效率的實際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只有敏捷的思維才能最快的接受并反映出相應的信息。敏捷的思維,是由極易聯(lián)想力、聽說讀寫能力所決定的,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想強化敏捷思維的鍛煉,教師應強化學生快速閱讀能力訓練、默寫訓練、聽寫訓練以及背誦訓練等,不僅要補充閱讀量,并且要鍛煉學生的反映靈敏性。在學生閱讀文章時,便鍛煉學生思維,要求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思考文章語句,聯(lián)想文章意境等,并形成準確判斷能力,實現(xiàn)視覺與思維共通的教學目的。[4]
2.鍛煉學生靈活的閱讀思維
所謂靈活的思維能力,即是指學生應具備以不同視角思考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轉移知識,實現(xiàn)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融合。例如,在教師講解《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春》這篇文章,二者都是寫景文章,引導學生按照作者不同的寫作風格,強化對文章認識。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采用發(fā)散性思維,能夠靈活的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內(nèi)涵,強化閱讀理解。[5]
3.鍛煉學生廣闊的閱讀思維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力,進行視覺創(chuàng)造,使學生能夠在想象中身臨其境,對作者營造出的意境進行感受,鍛煉學生廣闊性的閱讀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鑒賞能力。教師可以運用教學道具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由于初中生閱歷相對較少,對世界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表層,因此難以真正理解文章內(nèi)涵,教師便可以利用插圖、視頻、影音資料等形式,強化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景》這篇文章閱讀時,教師可以運用插圖形式,表現(xiàn)父親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等場景,使學生感同身受,強化學生的理解。
結語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初中語文教學始終秉承著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開展教學研究,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jīng)成為重要關注的課題。故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鍛煉學生語文閱讀的敏捷思維、活躍思維、深入思維等,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語文閱讀的文章含義,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珊珊.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魯金芝.以初中語文小說閱讀為例探究教學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孟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課后習題閱讀能力訓練功能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7.
[4]王秀英.淺談個性化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27):80-81.
[5]林梅.七年級語文閱讀思維和閱讀習慣培養(yǎng)策略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