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星
摘 要:近年來,江蘇省各地中考政治命題突顯“能力立意”,側重考查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用好、用活思維導圖,是應對中考命題方向,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考命題 核心素養(yǎng) 思維導圖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正式發(fā)布,對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和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細細品讀2017年江蘇省各地市的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可以發(fā)現(xiàn),各地試題越來越側重檢測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這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
一、能力立意導向下的學科素養(yǎng)考查
縱觀2017年江蘇省各地市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以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素養(yǎng)為主線,著眼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的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例1](2017·江蘇蘇州卷·29)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首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論壇,取得了一系列多贏成果。“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最早是由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來的,3年多來,“一帶一路”的發(fā)展倡議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支持和加入。
(1)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fā)展倡議為什么會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持和加入?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當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全面認識,考查了“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發(fā)展離不開合作”、“經(jīng)濟全球化”、“中國的國際地位”、“當今時代的主題”等教材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全面認識走向世界的中國。
[例2](2017·江蘇南京卷·16)在探究“初中生如何踐行艱苦奮斗精神”時,某小組同學列舉了以下行為
A.堅持讀背單詞,提高英語成績
B.帶病堅持上課,以此磨礪意志
C.外出打工掙錢,分擔生活壓力
D.參與校園科技節(jié)中的小發(fā)明創(chuàng)造杯賽
E.組織班級同學開展“光盤行動”
F.假期獨自赴偏遠山區(qū)體驗艱苦生活
問題:(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上述哪些行為需要改進。(要求:①選出需要改進的三項行為,并就其中一項簡要說明理由;②多選需扣除相應的選擇分)
本題設問打破常規(guī),沒有要求學生回答怎樣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而是選擇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幾種行為,要求學生選出需要改進的三項行為,并就其中一項簡要說明理由。要求學生能夠依據(jù)教材知識,從學習、生活和工作三個視角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要求來看待上述行為,能夠應用知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這不僅考查了學生對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正確認識,更考查了學生批判質(zhì)疑的科學精神。
二、初中生的思維瓶頸
教師在總結學生解題失分時往往把原因歸結為學生基礎不扎實、提取有效信息不全、設問指向把握不準卻、缺乏必要的審題技巧等淺層次的原因,實際上學生思維能力不足才是關鍵所在,學生在面對側重考查能力的試題時普遍存在思維上的瓶頸,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煉主題能力不足。中考命題在選材方面普遍偏好體現(xiàn)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而教材的滯后性決定了很多熱點問題都來自教材之外,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很少涉及。學生在面對這些熱點素材時,往往因為思維能力不足而無法根據(jù)材料中的關鍵句、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提煉正確的主題,不能準確把握試題是針對什么提出的問題,導致答題偏離方向,答非所問。
2.知識遷移能力不足。中考命題在考查方向上不再僅僅是要求知識的再現(xiàn),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的綜合理解及運用,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調(diào)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熱點問題。中考命題“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時事搭臺、觀點唱戲”的這一特點,體現(xiàn)了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學生在分析時事熱點問題時,知識遷移能力不足往往導致無法搭建時事熱點與教材知識的聯(lián)系。
3.整合知識能力不足。中考命題的能力立意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根據(jù)材料提煉主題,綜合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全面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整合知識能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答題時思維混亂、不成體系;或是盲目作答、生搬硬套;或是角度單一,不能突破原有教材知識框架的限制。
三、善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科素養(yǎng)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可以使發(fā)散性思維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因而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針對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用好和用活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適應以能力立意為導向的初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的有效途徑。
1.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向?qū)W生呈現(xiàn)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經(jīng)驗積累。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應突破教學設計和課堂演示的局限,改變教師角色,著力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思維導圖這一工具,重視教學中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的參與和體驗過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思維導圖作解題訓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圖示的科學性、邏輯性,簡潔而高效;而用來做教材知識小結時,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善于創(chuàng)新,形象而新穎;還可以適時利用學生作品進行講解演示,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積極性。
2.強化思維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提煉中央關鍵詞。
[例3](2017·江蘇揚州卷·25)校園欺凌現(xiàn)象引發(fā)了廣泛關注,社會輿論呼吁加大法律制裁的力度,提高欺凌成本,使欺凌者心存畏懼“不敢欺”。而網(wǎng)友曉理認為,與其用法律制裁讓人“不敢欺”,不如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道德修養(yǎng),讓人“不想欺”。運用所學知識,對網(wǎng)友曉理的觀點進行評析。
準確提煉中央關鍵詞是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精選中考典型題例,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提煉中央關鍵詞。如上題中,學生可以根據(jù)所學知識提取出“加大法律制裁”、“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道德修養(yǎng)”等多個關鍵詞,但“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才是本題的中央關鍵詞,其他關鍵詞都是這一主題的具體要求,抓住了這一中央關鍵詞,才能從國家堅持法治和德治,公民樹立法治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等多個角度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評析觀點也就迎刃而解了(見上圖)。
3.巧用思維導圖,著力學生思維的修正和重構。
[例4](2017·江蘇淮安卷·25)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走上街頭,對文明創(chuàng)建成效進行觀察走訪。他們發(fā)現(xiàn),在交警、城管等執(zhí)法人員較多的地方,基本沒有占道經(jīng)營、車輛亂停亂放、非機動車和行人闖紅燈等現(xiàn)象;但在執(zhí)法人員少的路口和執(zhí)法人員下班的時間段,不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現(xiàn)象依然時有發(fā)生。
對此,同學們在小組QQ空間里表達了不同的感受。以下是其中兩位同學的發(fā)言:
(2)請你說說如何實現(xiàn)“淮安小主人”的美好愿望,并簡要陳述理由。
本題側重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問題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整合教材所學知識的知識遷移能力,解決社會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對學生的能級要求較高。首先要求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淮安小主人”的美好愿望,回歸教材,提煉出“維護公共秩序”這一主題,然后圍繞這一主題提從政府、社會、個人等方面建議,并陳述理由。(見上圖)。
學生的思維能力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在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邏輯混亂、層次顛倒、體系不全等問題,為有效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修正和重構學生的知識體系。結合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初稿,以小組為單位明確任務,開展合作學習,組內(nèi)討論,完善知識體系,然后開展組間展示、互評,最終完成思維導圖終稿。
思維導圖是一個開發(fā)大腦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構建更清晰的思維??傊谡n堂教學中用好、用活思維導圖,必將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