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英
(商丘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商丘 476000)
相傳茶是先祖神農(nóng)氏所發(fā)現(xiàn)的,之后華夏兒女與茶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唐代茶學典籍《茶經(jīng)》的問世則標志著我國茶文化的正式形成,隨著時間的流逝,茶文化的內(nèi)涵也日漸豐富。茶文化在宋代達到了巔峰,明清時期的茶文化在延續(xù)前朝特點的同時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對清代茶文化有著頗為豐富的描述?!都t樓夢》全書總共120回,其中112回都說到了“茶”?!都t樓夢》對茶的描述極為細致入微,其中不僅談到了茶水、茶具、茶習俗,同時也談到了茶詩、茶聯(lián)等文化內(nèi)容,這是其他小說作品也不能比擬的。通過對其中茶文化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清代的飲茶習俗和待客常識等內(nèi)容,并由此掌握茶文化的發(fā)展脈絡,這對于我國茶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有所幫助的?!都t樓夢》主要有兩個譯本,分別為“A Dream of Red Mansions”(楊憲益、戴乃迭合譯)和“The Story of the Stone”(大衛(wèi)·霍克斯譯)。兩種譯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通過對這些差異的研究,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國內(nèi)外對于我國茶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這對于我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中外跨文化交際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茶文化不僅包括物質(zhì)層面(茶名、茶具、茶水等),同時還包括精神層面(茶俗、茶詩、茶聯(lián)等),下面主要由此出發(fā)點對兩種譯本中的茶文化翻譯進行比較分析。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我國茶葉種類品種有著上千種之多,與之對應的茶葉名稱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按茶類來劃分,茶葉種類可以分為六種,分別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烏龍茶。其中綠茶的產(chǎn)量最多,像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貴茶葉都屬于綠茶范疇。在《紅樓夢》中,讀者可以看到很多清代茶名,比如楓露茶、普洱茶、老君眉等。以“千紅一窟”為例,此為作者杜撰的茶名,但其中運用了隱喻的手法?!扒Ъt”象征書中女子,而“窟”與“哭”諧音,“千紅一窟”則表示書中女子淚流滿面的場景,實則暗示她們往后不幸的結局。在楊譯版本中,該茶名被直譯為“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山洞中的一千朵花),詞語中的隱喻意味未體現(xiàn)出來;相比之下,在霍譯版本中,該茶名被譯為“Maiden's Tears”(少女之淚),準確翻譯出了詞匯后面隱含的意思。再比如說,“老君眉”這種名貴茶葉也在《紅樓夢》中出現(xiàn)過。事實上,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士對“老君”不會陌生,道家始祖就被世人尊稱人“太上老君”,因為“老君”也隱含著“壽比南山”、“德高望重”之義。楊譯版本將茶名“老君眉”譯為“Patriarch's Eyebrows”,其中“patriarch”表示“家長、族長、元老”,用在此處可以凸顯出賈母在家族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在霍譯版本中。該茶名被譯為“Old Man's Eyebrows”(老人之眉),這就未將“老君”背后的文化韻味翻譯出來,使讀者難以從字面上感受到該茶的名貴。
在古代,茶具不僅表示茶人飲茶用的茶碗、茶杯、茶盤等器具,同時還用來表示烹茶、煮茶、采茶等過程中使用的器具。隨著朝代的更迭,茶具的樣式、造型、選材等都有所區(qū)別。事實上,茶具還是茶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茶具的精致程度也與身份的高低貴賤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在《紅樓夢》這部經(jīng)典小說中,茶具也隨處可見,比如茶筅、茶格子、蓋鐘等。比如,在小說第三回中出現(xiàn)了“茗碗”這種茶具,其中“茗”即“茶”。在楊譯版本中,“茗碗”被直譯為“tea-bowls”;霍譯版本中,“茗碗”被譯為“tea things”(茶類用品),這種譯法很顯然過于籠統(tǒng),未能體現(xiàn)出“碗”的形狀特點。再比如,小說第四十一回出現(xiàn)了“五彩小蓋鐘”這種茶具。從字面意思上講,蓋鐘表示一種有蓋子的茶杯。楊譯版本將其翻譯為“a covered gilded polychrome bowl”(一只彩飾碗),霍譯版本將其譯為“a little covered teacup of enamelled porcelain”(一只小型彩色瓷茶杯),很顯然后者更為詳細,使讀者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五彩小蓋鐘”的含義。再比如說,在五十一回中出現(xiàn)了“茶格子”的描寫,這種茶具分為若干個小型格子空間,用來放置茶碗、茶杯等物件。楊譯版本將“茶格子”譯為“cupboard”,而事實上“cupboard”的含義較多,其可以用來指代“櫥柜、壁櫥、衣柜、食物柜等”,如果不瀏覽上下文單看該句,國外讀者就可能會將其理解為衣柜或壁櫥。相比之下,霍譯版本將其譯為“shelf where the tea-things were kept”(儲存茶具的擱板/架子),這種翻譯就較為具體,使讀者可以借此聯(lián)想到“茶格子”的樣子及其作用。
俗話說,“好水泡好茶”。古人對于茶水的選取也是頗為講究的。在《茶經(jīng)》中,陸羽對茶水進行了劃分,比如山泉之水、江河之水、雪雨之水和井下之水等。其他茶學大師也對茶水進行過相關研究,在他們看來水質(zhì)對于茶水而言極其重要,水質(zhì)不好,茶的味道和口感也會因此貶損。當然,《紅樓夢》中也有關于茶水的描述。比如,在第四十一回中有著“舊年蠲的雨水”這樣的句子。其中,“蠲”表示“存積”,整句話表示“去年存下的雨水”。楊譯版本將其譯為“rain-water saved from last year”,準確地表達出了原文的意思;霍譯版本將其譯為“l(fā)ast year’s rain water”,其中忽略了“蠲”字的翻譯,細節(jié)之處有所欠缺。再比如說,在處理“這是五年前我……收的梅花上的雪”這句話時,其中楊譯版本將“梅花上的雪”譯為“snow from plum-blossom”(梅花上的雪),直接準確地傳遞出了原文中的信息;霍譯版本將其譯為“melted snow from the branches of winter-flowering plum trees”(梅花樹的樹枝上融化了的雪),很顯然原文并未出現(xiàn)“融化了”、“樹枝”等詞匯,此處霍克斯的翻譯與原文存在一定出入,由此也可以看出霍克斯對漢語文化理解上存在一定偏離。
茶俗表示“茶文化習俗”,是人們在飲茶時需要遵循的禮儀和習俗。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人們在日常相處中對于禮儀習俗是十分重視的。比如,“倒茶七分滿”、“以茶待客”等都是茶俗的表現(xiàn),而這也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中,讀者也可以從小說人物對話中領會到相關茶俗。比如在第二十五回中,鳳姐曾說過“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的話。事實上,我國古代有著“女子不吃兩家茶”的說法,而這種說法背后體現(xiàn)了“以茶為媒”的傳統(tǒng),女方通常在受聘時吃茶,所以該句話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以茶為媒”的傳統(tǒng)風俗。楊譯版本將其譯為“Drink our family’s tea,a daughter-in law to be”;霍譯版本則將其譯為“Drink the family’s tea,the family’s bride to be”。很顯然,二者都采用了直譯的方式,使讀者能夠透過文字理解我國茶文化內(nèi)涵。再比如,在第十九回中有“吃年茶”的表述,所謂“接襲人家去吃年茶”其實是一種茶俗,意指“人們在春節(jié)期間相聚喝茶”。在楊譯版本中,該句話被譯為“take her daughter home to tea”(接她女兒回家喝茶),此處的“tea”為動詞,表示喝茶,很顯然此處忽略了“年”的翻譯;在霍譯版本中,該句被譯為“take her daughter home for a New Year’s party”(接她女兒回家參加新年聚會),這種譯法雖然翻譯出了“年”的含義,但是其中的“party”往往表示聚會、派對之義,這在西方較為常見,此處運用“party”進行翻譯與文內(nèi)語境存在出入。
文人墨客喜好飲茶,他們將對茶的喜愛融進筆墨之中,因而我國古代出現(xiàn)了很多流傳至今的茶詩、茶詞等文學作品。在清代,茶同樣受到文人的喜愛,納蘭性德就寫過很多與茶相關的詩詞,比如“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然,《紅樓夢》中也出現(xiàn)過茶詩等內(nèi)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小說人物的閑情雅致和藝術追求。比如,在第二十三回中出現(xiàn)了“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的詩句。其中“試茗”在此處表示烹茶,“知試茗”表示侍兒知道烹茶之法,會掌握火候。楊譯版本將“知試茗”譯為“knows how to make good tea”,語言較為直接,霍譯版本則將其譯為“in tea-making mysterious deep-skilled”,運用了倒樁手法,表示擅長制茶?!癲eep-skilled”的程度明顯高于“knows”,在某種意義上與原文內(nèi)容存在不貼切之處。另外,二者分別將“掃將新雪”譯為“fresh fallen snow”(新鮮的落雪)以及“new-swept snow”(不久前掃過的雪),都能夠表示“新雪”的含義。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程乙底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47.
[2]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5.
[3]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M].PenguinBooks,1977.
[4]馬紅軍.翻譯補償手段的分類與應用——兼評Hawkes《紅樓夢》英譯本的補償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0):37-39.
[5]左飚.文化翻譯的策略及其制約因素——以《紅樓夢》兩個全譯本對原文本文化信息的處理方式為例[J].上海翻譯,2009(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