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篇課文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四組,根據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書為主,讓學生自己讀”的這一要求,我在教學設計中嘗試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步步遞進地去深入理解和領會。特別是抓住文中洪水不斷上漲的三個階段所對應老漢每個舉動的重點語句,感受他在危急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舍己為人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關鍵詞:激發(fā);感動;生命贊歌
教學目標:
1. 正確讀寫“咆哮”“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8個詞語。
2. 升華情感,讓學生在設身處地的情境中朗讀,以期加強語感提升。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啟發(fā)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用心去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視死如歸、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課文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難點:領悟題目蘊含的深意。
教學的流程:
一、 激活已知,深情導入
1. 孩子們,我們知道的橋都是看得見的,如:木橋、石橋、中山鐵橋;但也有看不見的,如:心靈之橋、生命之橋、友誼之橋。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十六課.(板書課題 16.橋)老師檢查一下,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嗎?
咆哮 獰笑 放肆 勢不可當 擁戴 清瘦 沙啞 跌跌撞撞(學生開火車朗讀)
2. 初讀課文你的感受是什么?(可怕的洪水,洶涌而來,來勢兇猛……)洪水到底有多可怕,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洪水的視頻。(洪水肆虐的情景,傾聽洪水的聲音)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進而想到了什么?
3. 如果你身邊發(fā)生這樣的情景,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2~3名學生回答后,引出課文中老漢的反應)
4. (課件)自學提示:(1)請用“”勾出老漢遇到洪水時的反應,你感受到他是什么樣的人呢?旁批出來。(2)熟讀課文,請用“——”勾出文中描寫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做出你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因勢利導地提到學生平時可以觀察到的中山橋,師生間瞬間通過橋梁拉近彼此距離,引導學生帶著探究的心態(tài)、懷著濃厚的興趣,步入新課程的學習當中。通過欣賞洪水的視頻,讓學生們身臨其境,進一步去體驗洪水的肆虐,學生的學習欲望才能有效充分地調動起來。
二、 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 這場洪水究竟有多么可怕呢?請將你找到的有關描寫洪水的語句和同桌讀一讀,然后兩人進行討論。
2. 朗讀完的同學匯報:師:同學們有關描寫洪水的語句找得都很準確,但是聽了剛才幾位同學的朗讀,我們能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嗎?(不能)請自由練讀,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場洪水有多么可怕。
3. (展示課件):(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從山谷里狂奔而來的受驚野馬,勢不可當(特別強調勢不可當的“當”的字形和字音)。(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3)死亡在肆虐的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4)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4.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選擇一句你覺得讀得最好的語句讀給大家聽聽。(教師結合情景指導朗讀,師范讀,男女生讀,齊讀)
5. 從前面五句話中,我們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斷地——上漲,災情在一步步地——逼近。此時此刻,村民們將會怎么辦呢?(出示課件)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藗冇织偭怂频恼刍貋怼!藗兊沧驳叵蚰亲緲驌砣?。
設計意圖:讓學生樂讀、愛讀、置身于情景中讀,感受洪水上漲的危情,引出村民的驚慌失措,為后文的老漢泰然自若的形象對比做好鋪墊。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情景中閱讀,在探究中閱讀,在體驗中交流,讓學生的思緒在文本世界里自由馳騁。
三、 聚焦老漢,體會黨員形象
1. 同學們,此時的情況變得非常危急。洪水來勢洶洶、勢不可當;村民驚慌失措、驚恐不安!在這危急關頭,什么人出現了?(老漢)誰是課文中的老漢呢?(學生匯報)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2. 師:在來勢洶洶、勢不可當的洪水面前,在不知所措的村民眼里,老漢像?生:一座山。是啊,老漢像一座大山穩(wěn)穩(wěn)地、鎮(zhèn)定地站在木橋前,擋住了肆虐的洪水,穩(wěn)住了亂哄哄的村民。
3. 誰能像老漢一樣穩(wěn)穩(wěn)地站著,有感情地讀這兩段話?(個別讀、男生讀、齊讀)
4. 在這危難時刻,老漢下了什么命令?
答:“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我們應該怎么理解這句話?從中體現老漢的什么精神品質?生:說明老漢以身作則、牢記使命,始終把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舍己為人、先人后己、人民利益至上)師: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教師小結:在洪水面前,老漢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一名基層黨員,牢記使命、心系群眾,沉穩(wěn)指揮村民逃生,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設計意圖: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現場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升華和思想啟迪,同時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 拓展文本,升華情感
1. 學完這課,你覺得這是座什么橋?首先它是一座木橋,更是老支書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的生死橋、生命橋、救命橋、希望橋……
2. 談談你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感想??梢越Y合自己身邊的好人好事,或從別人那里聽說的以及自己親眼看到的。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場景和相關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憎惡、喜愛、向往、崇敬、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注重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才能夠碰撞出情感的火花,從而使老漢的人物形象成為一種偉大精神的象征,深深地根植在學生心中,這樣可以更自然、流暢。
小結: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理解本課題目“橋”的深層含義,我利用簡筆畫勾勒出橋的形象特征,讓孩子們在文本中自己總結出這是一座村民們以感動而譜寫生命贊歌的橋,達到了拓展文本、升華情感的作用。
作者簡介:
馬林涓,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城關區(qū)九州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