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許
【內(nèi)容摘要】作為剛剛離開小學進入初中的學生,有許多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需要接觸和適應,就拿語文來說,小學生學習的語文僅僅是局限于識字記詞和背誦簡單的古詩詞,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見識,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就變得越發(fā)重要和迫切,所以國家教育部就在初中課本上新添了文言文閱讀,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鑒賞水平,讓同學們初步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 古漢語了解 語文學習
之所以拿文言文來舉例,是因為文言文是語文在實現(xiàn)小學到初中之間的過度的一個重要標識,同時在文言文的選擇上,以簡單易懂為主要原則,既不至于讓讀者感到枯澀難懂,又能從文字中體會到古語的神奇與奧妙,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而文言文所屬的科目語文是眾多科目的交接之點,學好語文,對其他科目諸如歷史,政治來講也是有所幫助的,同時,它也是學??疾閷W生語文能力的重點,由此來看,對文言知識的學習便不能忽視了。
一、了解文言文及其初步結構
關于文言文,首先介紹一下定義。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F(xiàn)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來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jīng)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文學大家韓愈等發(fā)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xiàn)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于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當人們使用“古代漢語”這個術語時,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了它三個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漢語首先是指“古代的漢語”。根據(jù)漢語語法、詞匯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為三個發(fā)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紀到西元12世紀,即歷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時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紀到19世紀,即歷史上的元、明、清時期。
論文言文的基本結構,目前中學課本選取的文言文多半是古代名篇著作諸如《史記》,《資治通鑒》,《世說新語》之類的其中一部分選段,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初期,對學生的價值觀能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談到這類文章的結構,多從句式下手,和現(xiàn)代漢語類似,句式多分表疑問,表反問,表倒裝,表后置等。例如,吾取壁,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在句式結構中,語氣助詞和介詞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啊”,“乎”,“矣”,“耶”,“與”,“之”等等字眼實際上在句子中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在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也可以忽略不計,而正是這些字眼才能襯托文章的感情,讓上下句起到連貫的作用。
二、文言文閱讀的具體步驟
以初中文言文《陳涉世家》為例:
第一步,整體閱讀,掌握概況。
中學生在沒有掌握足夠的閱讀古詩文能力時,應由教師帶領,用現(xiàn)代漢語為同學們講述文章的大意,學會通文會意,區(qū)分實詞與虛詞,例如本段“死即舉大名耳”中耳一字便是虛詞無意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的乎,也是指代語氣,加強作用。
第二步,分析標題,研究注釋。
同絕大多數(shù)閱讀題一樣,題目是一篇文章不能忽視的重點,在很多情況下,文章的題目就涵蓋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今天的例文《陳涉世家》選段介紹的正是陳勝,吳廣起義的過程,從標題便可以直接了解到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以理解的實詞,而這些實詞對接下來的閱讀又頗為重要,課本與課外閱讀往往會在這里添加注釋,對此處的詞語進行詳細的解釋。
第三步,反復閱讀,注意韻律和節(jié)奏。
古代文人墨客作詩作文都大有講究,從下接觸古詩詞的同學們也一定能在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中大概了解到古人對文章的韻律講究和節(jié)奏章法。他們講究知行合一,不過文言文與古詩文有所不同,古詩文的韻律處處體現(xiàn),情感也融合在字里行間,而文言文往往通過記敘,描寫一段事物或一段對話,來揭示其中蘊含的哲理和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往往出現(xiàn)在文章結尾,對讀者起到警示或指引作用。
三、文言文教學中的注意事項及答題技巧
如何讓剛剛接觸文言文的新生快速掌握新接觸的這種文體?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其基礎抓牢,字,詞,句無一遺漏,實詞,虛詞,語氣詞,助詞,代詞等詞性的含義及倒裝,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句式的區(qū)分,從簡單易辯的文章讀起,具有一定知識儲備量后再去攻讀更具有難度的文體,同時有助益于我們之后的詩歌賞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具備一定閱讀量后,在解決文言文方面的題目如選詞斷句,原文翻譯等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在應試教育中,試卷上往往不會出現(xiàn)課本上已經(jīng)學習過的文章,而是從課外選取文體類似的簡單文章來檢測同學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對文言文閱讀的方法技巧,這類題目往往都是換湯不換藥,雖然文章變了,實質上還是一樣的內(nèi)容,考察的部分也都集中在字詞翻譯和對文章傳遞的涵義的理解上,說的更為簡單一點,只要熟悉了字詞,對文言文的理解可以說就很容易了。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三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