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生
【摘要】本文論述江蘇省昆山市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主要舉措:從教科室建設、教科主任隊伍建設、教科片建設三個方面強化隊伍建設,為學校均衡發(fā)展服務;組織學校開展課題研究,并加強課題研究過程化管理,使課題研究為學校特色發(fā)展服務,推動學校構建課程特色;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培訓、科研考核、科研獎勵制度,為學校持續(xù)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教育科研 隊伍建設 課題研究 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A-0024-02
教育科研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起著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近幾年來,昆山市積極實施“科研興教”戰(zhàn)略,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重點,緊貼教學實際,突出應用研究,按照“管理、指導、服務”的原則,堅持教、學、管、研四位一體,工作成績明顯,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重隊伍建設,為學校均衡發(fā)展服務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推動教育均衡、優(yōu)質發(fā)展,讓每一名學生都享受平等的教育是昆山教育科研不懈的追求。為此,昆山市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努力做好學校教科室的建設。學校教科室建設是學校發(fā)展與教師發(fā)展的需要。教科室擔負著學校教育科研、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校本教材開發(fā)等任務。為此,全市每所學校都設立獨立的教科室,配備專職教科研人員,主抓學校教師的培訓,推動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在提高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同時,落實“為領導決策服務、為學校發(fā)展服務、為師生成長服務”的科室功能??剖以谥亟蒲袃r值觀、打造學校科研文化、引導教師樹立科研意識方面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二是加強學校教科主任隊伍建設。在建立教科室的同時,各校擇優(yōu)調配中青年骨干教師到教科室,做到每所學校有一個教科主任和若干兼職教科人員,為學校開展教科工作提供人員保障。昆山市加強教科主任的業(yè)務培訓,每年分學段開展有針對性的業(yè)務培訓,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作專題講座,使教科主任們對教育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了更高的認識。要求教科室主任深入教學第一線,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從教學實際中發(fā)現、解決問題。要求教科室主任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進一步提升教育理念。要求教科室主任帶頭多寫文章,要成為學術的“領頭羊”,用自己的學術實力來引領教師共同成長。通過培訓,教科主任的學術素養(yǎng)、科研能力、管理水平都得到極大提高,全市的科研水平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三是加強教科片的建設。為了細化工作,昆山市按學段劃分教科片,使得每所學校在各自的教科片中都能參與教科研活動。片長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教科部門的相關政策,很好地協調了片內各校的教科工作,組織學校教師參加相關活動,使得全市各校都能參與到科研活動中,將教科室各項科研工作落到實處。昆山市根據學區(qū)將全市18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劃分成11個教科片,在片長的統一組織下,每月開展兩次活動,根據教科室每月工作重點,每學期開展3—4次活動,就課題研究展示、校本特色研討、青年教師培養(yǎng)等開展研究。這樣全市形成校、片、市三級教科研網絡,提高了全市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
二、重課題管理,為學校特色發(fā)展服務
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千校一面”的發(fā)展狀況已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個性化和學校特色發(fā)展已經成為必然選擇。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協調發(fā)展,縮小校際間的差距是昆山市面臨的一個現實課題,通過課題研究創(chuàng)特色,成為實現學校特色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是認真組織學校開展課題研究。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需求越發(fā)提高,學校的發(fā)展中教師是關鍵。教師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直接關乎學生的發(fā)展與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所以昆山市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努力探索出一套適合昆山市教師實際和學校特點的校本教科研機制,為教師教育能力、教學水平、教研能力、教學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提供平臺。
如昆山市實驗幼兒園圍繞江蘇省“十二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信息技術介入下幼兒園教學的優(yōu)化研究”,依托精良的教育現代化裝備,把握信息技術課題的獨特角度,使信息技術特色展露光芒。
昆山市新鎮(zhèn)小學積極開展規(guī)劃課題《小學主題大單元德育課程的校本開發(fā)》的研究,以中華傳統美德為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魂,以“校本德育課程”為載體,探索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路徑。研究課題獲201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評選特等獎、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評選二等獎。
二是加強課題研究過程化管理。昆山市現有省級規(guī)劃課題47個,蘇州市級規(guī)劃課題106個,昆山市級課題419個?;旧闲纬闪嗣總€學校有蘇州市級以上課題研究,教科研骨干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昆山市扎實做好課題研究實施工作,做好對現有課題的跟蹤管理,做到每一個課題研究有計劃、有過程、有總結。各個課題根據研究計劃,按學期進行深入研究,重視資料的搜集、整理,使課題研究更趨規(guī)范。實行重點課題指導制度,教科室按學段、分片區(qū)深入基層學校指導,時刻掌握各級課題的研究進度,及時幫助解決研究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保證課題研究有效開展和研究質量。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昆山市教研部門指導昆山柏廬實驗小學在“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引領下,努力挖掘、發(fā)揮教科研的先導作用,成立“陽光柏廬讀寫共同體”,開展每周寫隨筆、每月讀專著、每學期交流的活動;舉行“互動共享”課題研討活動,在學習、思考、實踐、交流、反思中逐步構建“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特色。
三是通過課題研究,逐步形成學校特色。通過科學規(guī)劃、整體管理、重點突破、分層指導、分步研究的科研課題管理方法,昆山市各校逐步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
昆山市實驗小學通過多年課題研究創(chuàng)設了“三環(huán)五步”教學法。在“三環(huán)五步”教學模式下,實小教師的智慧課堂綻放異彩。有10多位教師在江蘇省、蘇州市評優(yōu)課展示活動中表現出色。endprint
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構建“問題先導,集思廣益”的科研模型,聚焦問題,集聚智慧,解決提高。該校搭建“分層管理,項目引領”的科研平臺;根據教齡和特長劃分任務要求、參加相應項目組;采取“一點突破,三課同建”的科研措施,將課題研究、課堂研討、課程開發(fā)“三課”聯合同建,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特色明顯。
千燈中心小學把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重點放在“好學?!蔽幕约啊懊馈薄把拧焙诵奶厣珮嫿ㄉ?,形成獨特的文化思想、完備的文化體系、豐富的文化內涵、卓越的文化成就,以“一燈一世界”作為辦學理念,以“教育點亮人生”作為辦學價值,用新教育課程、千小“六藝”課程、昆曲文化課程、“資源教室”課程、親子課程、教師“相約”系列課程“點亮”千小每一位師生。
四是通過課題研究,構建學校課程特色。大力開展校本教研,降低研究重心,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成長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在研究中立足于常規(guī)教學中的問題,從教師最困惑的問題入手,從小現象入手,扎扎實實開展好教學研究。把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和心理品質等研究作為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務,要求教師人人重視、人人參與校本教研,通過課題研究構建了學校課程特色。
昆山中學通過制定合理規(guī)劃,健全組織機構,優(yōu)化課程載體,創(chuàng)編校本教材,推進課程實施,創(chuàng)建了有效的“水韻·體驗式”教學模式,構建了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教師自覺發(fā)展和學校內涵發(fā)展的江南水鄉(xiāng)文化課程基地。
昆山震川高級中學在多年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了積極心理教育課程基地,學校在高一年級開設“積極心理教育”必修校本課程,在高二年級開設“積極心理教育”選修實踐課程,在高三年級開設“積極心理教育”一對一生涯輔導課程。該校提煉出“啟道明理 福澤桑梓”的震川精神,在課程基地核心理念引領下,賦予學校文化傳統新的內涵。
昆山市積極進行微型課題探索,每年都有15%的學校教師申報昆山市級個人課題。此外,昆山市努力建設蘇州市精品課題,近年來共有6個課題被評為精品課題及培育對象。
三、重制度建設,為學校持續(xù)發(fā)展服務
教育科研的規(guī)范化管理是實現學校教科研工作有序、高效運行的關鍵。因此,昆山市十分重視建立科學的教科研管理制度,通過完善各種教育科研工作機制,推動教科研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一是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為了幫助校長們加快實現由“經驗型”校長向“學者型”“研究型”校長的轉變,扎實開展學校教科研工作,昆山市十分重視校長教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每年舉行校長、園長培訓班,邀請國內名家講課,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全新地規(guī)劃、定位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育人模式,謀劃學校的發(fā)展。
二是完善科研培訓制度。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強教師的全員教科研培訓。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抓好“一二三”培養(yǎng)工程,完善“青藍”結對等師徒結對模式,重視共讀、思考與隨筆訓練。每年分別選拔推薦50名、150名、1 500名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和縣市級骨干教師培訓或研修提高班培訓。修訂《昆山市校本培訓實施方案》,建好校級教師發(fā)展中心,用好校內名師資源開辦工作室,發(fā)揮校領導、名師、骨干教師在校本研修中的組織能力和榜樣作用,評好一批校本研修先進班組和個人。全市成立18個由特級教師領銜的名師工作室,成立昆山市中青年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加強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成立昆山市特級教師后備高級研修班,堅持名師在骨干教師提高培訓中的示范作用。著力提升特級教師后備人員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教學實踐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幫助他們總結和提煉教學個性,分析梳理研究思路和方向。
三是完善科研考核制度。通過具體有效的措施,把教科研確立為學校內涵發(fā)展的目標之一。為此,昆山市依據教育局綜合考評機制,制定了學校教科研年度考核目標,對學校年度教科研工作質量進行考核。
四是完善科研成果獎勵制度。制定《昆山市教科研成果獎勵條例》,對全市取得教科研成果、符合獎勵條例的教師進行獎勵。制定《昆山市星級教師獎勵條例》,對教師在一年中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進行獎勵。
總之,昆山市通過教學科研的實踐與探索,深刻地認識到,教學科研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先導作用。先進的教學科研成果,是學校加快提升的必由之路,更是區(qū)域發(fā)展的動力和騰飛的翅膀。今后昆山市將不斷加強科研意識,提升科研能力,在學校建設、教學評價、課程建設等方面進一步發(fā)揮教科研的引領作用,以科研為先導,走科研之路,形成鮮明的區(qū)域辦學特色。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