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棋
[摘 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日益普及,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日益增多。在該培養(yǎng)模式下的大學生需要強化語言學習并盡快適應國外學習生活環(huán)境以保證完成學業(yè)。文章試圖對目前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沒有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提出政策建議,為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合理規(guī)劃管理自己碎片化時間提出有效可操作方法,為在國外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微學習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2.223
1 中外合作模式下大學生特點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和我國教育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外合作辦學得到迅速發(fā)展。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它正成為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重要途徑。該模式下的大學生有兩年到三年的國內學習時期,學生必須在此期間內達到合作院校對雅思或托福的要求分數(shù)才可以到國外學習。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此類大學生順利完成國內外學業(y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交際主要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往。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使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進行交流時產(chǎn)生疑惑,文化誤讀和沖突在所難免。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們對不同文化持積極理解態(tài)度,培養(yǎng)其適應能力、交際能力。中外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應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交際障礙、文化沖突。
2 碎片化時間利用情況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而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本項目對大連大學國際學院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60.93%的學生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不滿意,39.07%學生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滿意;其中19.24%的學生有科學方法,合理利用時間,53.35%的學生有科學方法,執(zhí)行力不足,27.41%的學生不了解科學方法,不能高效利用時間。
3 微學習
在“聚焦教育變革——2011中國教育信息化峰會”上,Brain Gonzales認為,目前在國內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三個明顯增長分別是:學習無處不在、在移動中學習以及云計算。
學習無處不在是指:任何人(Anyone)、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可以學習任何知識(Anyknowledge)即“4A理念”,而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具有及時、高效、便攜的特點,能真正提供“4A”服務和“及時解決個性化學習問題”的根本需求,使學生的學習場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圖書館,因其能較好地利用“碎片時間”,滿足自主學習的需求,這種學習方式稱為“微學習”(Microlearning)。一般來說微學習指的是微觀背景下的學習,比如片段教育和專題培訓。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微學習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隱喻,指的是微觀方面的各種學習模式、概念以及過程。
微學習的優(yōu)點是內容、時間、空間的靈活性,有利于學習者自己調整步伐;能提高學習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資源的使用和開發(fā)價值。微學習的弊端是不利于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難以完成復雜的學習任務。所以要有效設計微學習的學習資源。將碎片化后的資源有效整合,為學習者提供有序的、邏輯性的學習資源,避免碎片化學習帶來的弊端,同時完善學習者的知識體系。
4 微學習的具體措施
針對本項目對大連大學國際學院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49.27%的學生認為自己一天的零散時間有1~3小時;31.2%的學生認為自己一天的零散時間有3~5小時;9.91%的學生認為自己一天的零散時間有5小時以上;60.93%的學生對自己的零散時間利用現(xiàn)狀不滿意;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學生并沒有合理利用零散時間,絕大部分的學生每天的零散時間很充足,如果有效利用一定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而71.14%的學生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足,以及中外合作模式下大學生的特點——應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在國外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微學習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4.1 提升英語水平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方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作用在于交流。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便是可以熟練地應用英語與人交流。然而應試教育下學生的口語卻是一大硬傷,甚至可以說我們其實是在學啞巴英語。我們發(fā)現(xiàn)說英語和中文并不同,我們說漢語時可以脫口而出,但說英語時卻磕磕巴巴,平時學的語法根本不管用。聽聽力時我們不自覺地把英文翻譯成中文,結果發(fā)現(xiàn)跟不上。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建立英語思維——英語的掌握程度與母語一樣,可靈活地使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表達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
還有許多同學陷入了機械性背單詞的誤區(qū),拿著單詞書先看英文單詞拼寫,然后看中文釋義,不斷重復背完忘、忘了再背的循環(huán)。可是等到用的時候卻不能熟練地運用。單詞的掌握量很重要,但學習單詞的方法更為重要,如果采用錯誤的方法英語水平很難提升。單詞的學習應該先知道其準確的發(fā)音,通過正確的發(fā)音拼出單詞的字母。然后看中文釋義,建立神經(jīng)元聯(lián)系。再嘗試用此單詞造句。例如Basketball,看到其中文釋義應該想到籃球的樣子,大腦里出現(xiàn)一群男生打籃球的畫面……一個單詞可以與許多的神經(jīng)元建立聯(lián)系,每一次回憶、運用單詞都不斷地加深神經(jīng)元的聯(lián)系,如此,單詞才算真正被掌握。推薦學生利用閑暇時間使用一些有利于建立神經(jīng)元的軟件,例如Duolingo。
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語的微學習可以借助手機觀看英語視頻,例如TED,訓練聽力;聽音頻類資源,比如一段英語聽力、一篇美文欣賞,適合在步行、體育鍛煉、課間休息時使用;使用練習口語的軟件;使用背單詞軟件百詞斬、扇貝單詞、拓詞等,這些軟件通常會按日期自動形成學習和復習的學習計劃,堅持每天打卡會有很大的收獲等。
4.2 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出國留學面對的是有著迥然不同的文化的國家,想要順利地在外求學,除了掌握流利的外語,還要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可以利用閑暇時間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第一,向已經(jīng)出國的學長學姐請教,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二,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或者書本了解國外文化、教育理念和方法等;第三,尊重對方國家的文化習俗,入鄉(xiāng)隨俗;第四,多和外教、外國友人溝通,提高交流能力和理解國內外思維、文化差異。
微學習是區(qū)別于系統(tǒng)化學習、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一種學習方式,讓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圖書館。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微學習,為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在國外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成為擁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藺娟.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2] 吳軍.微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4):18-20.
[3] 王黎生.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J].外語教學,2010,31(4):57-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