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素質教育逐漸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開展,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關心教育來明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完成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本文對關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體現(xiàn)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關心教育;高中地理教學;學習信心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比單純地讓學生學習地理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在地理課堂上,教師應當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注重培養(yǎng)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用關心與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地理知識,激發(fā)學生對地理濃厚的學習興趣。關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體現(xiàn)。
一、關心教育的實質
1.尊重學生觀點,客觀評價學生
關心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在關心教育中,教師深知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哪位學生是與其他學生相同的,同時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觀點,致力于開發(fā)學生的優(yōu)點,主張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引導學生提出有自己見解的觀點,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努力發(fā)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客觀的評價。
2.尊重學生人格,及時激勵學生
在關心教育中,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要運用鼓勵的原則去對學生進行教學。在學生學習水平較差時,教師不要去詰問學生,給學生壓力,要嘗試著去理解學生,運用一切方法去鼓勵學生,逐步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3.注重師生溝通,拉近師生關系
在關心教育中,教師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主張建立起新型的課堂模式,在教學中與學生處在同一個高度,嘗試著與學生做朋友。在學生犯下錯誤時,教師不是高高在上地批評學生,而是與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用平等的態(tài)度來關心學生,為學生分析錯誤,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步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
二、應用關心教育開展地理教學的重要性
1.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提高
在地理教學中,應用關心教育能夠充分發(fā)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客觀的評價與激勵原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尋找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充滿信心地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之中,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2.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
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成長的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個人經歷等都存在著些許不同,因此每一位學生認識世界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同一個問題可能在不同學生的眼中有不同的見解。應用關心教育開展地理教學能夠充分地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明確學生自身的觀點,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從而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
3.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
應用關心教育開展地理教學能夠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沉悶嚴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能夠自由地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使得學生對地理學習充滿積極性,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愿意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關心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體現(xiàn)
1.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先賢為我們明確了這個道理。在地理教學中,只有擁有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主動地探索知識的海洋,為地理知識的廣博所癡迷。而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只會隨波逐流,跟隨大眾的腳步被動地學習,不愿主動去探索知識。關心教育,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做起,地理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會探索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點,在開展教學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之上,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聽講,聚精會神地學習。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時,教師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結合現(xiàn)代教學設備制作出了動畫,在課堂上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沉浸在地理知識的海洋中無法自拔,明確地球公轉與自轉的概念與晝夜交替、時差等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得知地球公轉與自轉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知識,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地理的熱愛,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2.結合學生生活開展教學
理解知識對于學生來說一直是一個難題,學生受知識儲備以及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如教師。相比于記憶知識,理解知識顯然更難,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也一直受這個問題的困擾。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教學,從學生周邊的生活挖掘教學素材,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識,調動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關心學生的學習,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教學。例如:在學習“人口遷移”時,教師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做出了舉例:農村的許多年輕人都遷移到了城市打工生活,大部分人都定居在了城市;許多學生家長為了能夠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帶領學生來到了其他城市去上學;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的人們?yōu)榱硕惚茏匀粸暮Χ蜻h方遷居。用這些學生在網絡上可以看到的實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幫助學生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3.科學合理設置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在教學完成后,教師為了了解每一位學生大致的學習情況而設置的考核,并根據考核的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若是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過度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學生的其它方面的努力,就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使得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受挫,影響學生的地理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關心學生的學習,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價,合理地發(fā)掘學生的潛能。例如:在學習“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時,教師在完成教學后為學生布置了一道開放性題目:“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完成考核后,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對每一位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給予了表揚,贊同他們別出心裁的想法,鼓勵學生在今后多多提出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出了學生對于地理的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對地理學習充滿自信,通過學習地理發(fā)展自身的個性思維,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
4.教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
教書先要育人,教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讓學生成長為一個熱情、善良、擁有良好品格的人,比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更為重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地理課堂為學生傳遞愛心,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嘗試尊重并理解他人的想法,關注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例如:在學習“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時,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模式開展教學,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小組成員明確自身的分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力合作,齊心協(xié)力,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最終明確了城市化的過程與特點,學會了如何去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觀點,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結語
地理知識廣博無比,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走入這扇大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探索。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關心每一位學生,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教學,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激勵學生,在學生驕傲自滿時警告學生,在教導學生知識的時候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的能力,逐步引導學生成長為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魏亞梅,周申立.論地理教學中的“學會生存”與“學會關心”[J].太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