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林燕
摘 要:本文依據(jù)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法對“水中的藻類植物”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促使學生形成終身發(fā)展所需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以適應課程改革發(fā)展之需。
關鍵詞:問題學習;教學方法;課程改革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法強調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以促進他們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文章以蘇科版初中“水中的藻類植物”為例,利用PBL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習得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發(fā)展所需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當代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當情境處于某一狀態(tài)而問題解決者希望該情境能進入另一種狀態(tài),這時又存在著某種障礙從一情境向另一情境的順利轉換,問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梢姡瑔栴}的產(chǎn)生需要一定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知識內化的情境,利用情境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水中的藻類植物”新課開始時,可以播放一段《舌尖上的中國》視頻和一些美食圖片,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想要探究的問題:如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藻類植物有哪些種類?藻類植物結構是怎樣的?藻類植物是如何繁殖的?藻類植物和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因此,當學生主動思考時,教師要允許學生“奇思妙想”,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要用欣賞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要給予他積極地肯定,要用贊賞的語言鼓勵他,給予他指導和啟發(fā),鼓勵他重新提出問題,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施瓦布教授曾說過:“教師應該用探究的方式展現(xiàn)科學知識,學生應該用探究的方法學習科學內容”。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將“倡導探究性學習”列為課程的重要理念,要求學生在新課程的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在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之后,可以設計如下的探究學習活動:
活動1:在觀察中探究。
(1)觀察4種藻類植物(紫菜、海帶、水綿和衣藻)生活圖片,請說說藻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
(2)綠色植物一般有根、莖、葉等器官,如桃、油菜等植物,請仔細觀察這4種藻類植物有這些器官嗎?為什么?
活動2:在實驗中探究。
(1)分組合作,通過顯微鏡觀察藻類植物的結構特征,并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1中。
(2)分組展示,積極評價,歸納總結出藻類植物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結構特征。
活動3:在思辨中探究。
(1)大多數(shù)藻類植物呈現(xiàn)綠色,為什么海帶呈現(xiàn)褐色?紫菜呈現(xiàn)紫色?
(2)黑藻和金魚藻是不是藻類植物?說說你的理由。
(3)石花菜、鹿角菜和裙帶菜是不是藻類植物?說說你的理由。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教師簡單將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將問題融入一個個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驅動學生經(jīng)歷“合作探究—互動解疑—反饋完善—歸納總結”等過程,不斷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語言表達、歸納總結的能力等探究技能,促進學生形成會探究、會反思、會合作、會評價等科學素養(yǎng)。
三、融入生活元素,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生物教學既要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生物學思想和方法,又要讓學生在達成對生命的理解基礎上,形成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科學精神,為學生未來在個人生活與社會參與時奠定素養(yǎng)基礎。至此,經(jīng)一番探究之后,可以結合生活熱點設計深度話題:
話題1:回看《舌尖上的中國》視頻和美食圖片,說一說,視頻和圖片中提到的藻類植物對人類的生活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想一想,藻類植物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影響嗎?
話題2:播放一則太湖水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狀的新聞,說一說,如何防治太湖水的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預防水污染?
(1)如果你是當?shù)卣墓ぷ魅藛T,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水污染?
(2)如果你是沿湖居住的居民,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水污染?
(3)作為中學生,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預防水污染?
問題拋出之后,學生熱情高漲立刻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他們能積極地面對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努力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增強了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可以引導他們更加懂得生活、學會生活,使教學顯得更有效、更靈動。
眾所周知,教無定法。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無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深度研究,必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必能為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奠定良好的素養(yǎng)基礎。
參考文獻:
[1]秦亞平.中學生物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生物教學,2004(1):45-46.
[2]施久銘.核心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J].人民教育,2014(10):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