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言文學作為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之一,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夠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文學鑒賞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語文奠定了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漢語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并結(jié)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保證漢語言文學教學價值的發(fā)揮,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現(xiàn)狀分析;運用策略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除了教授給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外,還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漢語言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十分多樣,包括詩歌、童話、寓言故事等。以漢語言文學為載體,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融入到語文學習中,既提高了語文教學效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文章首先概述了漢語言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隨后在分析其應用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就漢語言文學的優(yōu)化應用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漢語言文學的重要價值
1. 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所謂語文素養(yǎng)不僅僅是小學生識字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體現(xiàn),更是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過程中要將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為核心因素,讓小學生在學習文字、語言的同時,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漢語言文學更加貼近小學生的心理,能夠更好地閱讀小學生的心靈世界,表達出學生強烈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這樣的教材內(nèi)容能激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容易被文學作品的思想渲染,從而豐富小學生的思想感情,促進小學生個性以及人格的健全。
2. 運用情景再現(xiàn)提升小學生想象力
童話作為小學生最喜歡的文學體裁之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極大地豐富了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小學生通過美輪美奐的童話故事,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到童話世界中,體會主人公的歡快和難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童話故事的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朗讀自己扮演角色說話的語氣。
二、 漢語言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1. 教學方法落后,忽視漢語言文學的審美價值
漢語言文學包括多種表現(xiàn)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jù)漢語言文學的具體形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例如,在學習詩歌時,教師應當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從中提高文學審美和鑒賞能力;在學習寓言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透過寓言故事,反思其背后所蘊含的教育意義等。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是容易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很難從語文課堂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抓住漢語言文學的特征,在機械式的學習中,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也就得不到提升。
2. 教師缺乏完備的漢語言文學理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層出不窮,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向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部分語文教師對于這些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不足,個人教學水平也沒有得到與時俱進的提升。尤其是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方面,缺乏較為系統(tǒng)和完備的理論體系,也就無法將漢語言文學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例如,在學習散文時,教師直接將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告訴學生,導致學生不能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行體會作者的情感,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漢語言文學應用的方法
1. 明確漢語言文學特點,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開展教學
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加上理解能力較差,如果語文教師一味地從專業(yè)角度開展?jié)h語言文學教學,可能會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較大的阻力。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理解水平和漢語言文學特點,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以學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來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這樣不僅能夠起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而且也便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學習《紀昌學射》這篇寓言時,學生往往會將其作為一篇普通的故事類文章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從漢語言文學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寓言故事背后所體現(xiàn)的深層次內(nèi)涵。學生通過分析后,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寓言其實是在教育我們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2. 在課外閱讀中發(fā)揮漢語言文學的作用
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并且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語文知識,為活躍學生思維、提供寫作素材也有一定幫助。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在閱讀課上恰當使用漢語言文學,在為學生營造良好閱讀空間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教師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興趣愛好,幫助學生選擇符合他們閱讀理解能力范圍的材料,同時要保證閱讀材料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例如,可以從《論語》中找?guī)灼哂薪逃饬x的文言文,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對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處理和轉(zhuǎn)化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從中學習一些語文知識等。
3. 結(jié)合漢語言文學特征,活躍學生思維
通過翻閱小學語文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漢語言文學在教材中占據(jù)的比例幾乎超過了70%,剩下的30%主要包括一些文學活動或文學游戲等。因此,教師在應用漢語言文學時,也需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和漢語言文學本身的特征,激發(fā)課堂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構(gòu)建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同,教師在運用漢語言文學時,應當注意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由課堂管理者變?yōu)橐龑д?,通過旁敲側(cè)擊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和發(fā)散思維,從而對所學語文知識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 結(jié)語
利用漢語言文學開展小學語文教育,一方面能夠以多樣化的兒童文學形式,激發(fā)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恰當引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高文學素養(yǎng),為今后進行更加深層次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當認識到漢語言文學在輔助教學中發(fā)揮的優(yōu)勢,進而能夠從專業(yè)的角度,不斷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中漢語言文學的應用,為提升學生的文學水平和審美鑒賞能力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書芳.沉浸文本用心感悟——體驗性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實踐研究[J].教育界,2013(07):131-133.
[2]朱鵬偉.捕捉生活體驗,傾聽花朵綻放聲——體驗性學習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新課程:下,2012(10):164-165.
作者簡介:
劉曉陽,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