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chǔ),沒有基礎(chǔ)閱讀能力,就很難理解一段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階段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作了簡要闡述,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兩種,一種是語文閱讀能力,一種是英語閱讀能力。本文就語文閱讀能力展開討論。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現(xiàn)狀分析
1. 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盡管現(xiàn)在許多小學都已經(jīng)開設(shè)了專門的語文閱讀課程,但實際上這些課程僅僅是形式上的存在,語文閱讀課學生依舊上語文課,和閱讀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是目前許多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閱讀不夠重視。語文教學非但要教會學生寫,還要教會學生說,許多情況下文字性的東西需要語言去表達,語言也是人和人溝通的最基本的途徑,而小學語文教學卻仍然以教會學生寫為主,許多課文、詩、詞等,教師基本只要求學生背誦默寫,忽略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個體感受,用千篇一律的方式要求學生,不注重個體化差異,很容易讓小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
2. 小學生閱讀途徑較少。許多語文教師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只能在語文范疇內(nèi)進行訓練,通過其他課程或?qū)W習資源難免會讓學生分心,這樣只會得不償失。然而實際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恰好需要不同的閱讀資源,因為不同的閱讀資源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閱讀方式,不同的閱讀情感和文字呈現(xiàn)給學生不同的吸引力,這樣學生便會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同時也會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的文字功底。除了語文教師在對不同的閱讀資源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外,還有就是教學方式,即學生接觸到的閱讀方式比較單一,閱讀不同于朗讀,朗讀是有情感地讀課文或詩詞,而閱讀則需要學生帶有思想和自己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只能在課堂上進行朗讀,這也是語文教師對閱讀理解的一個誤區(qū)。
二、 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世界上每一種語言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性,其句子相互之間的組織結(jié)構(gòu)、詞語的構(gòu)成方式以及習慣用法等都有其規(guī)律。而閱讀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yǎng),可以加深學生對課上所學文字、詞語等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力。對于學生來說,理解力是在其認讀文字的基礎(chǔ)之上,根據(jù)其頭腦當中原有知識,再經(jīng)過對文章當中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分析、判斷、比較等一系列的頭腦思維活動之后,達到把握文章詞句的含義、領(lǐng)會文章思想及內(nèi)容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理解力的高低是衡量其閱讀能力最基本的標準。
2.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是表達能力的基礎(chǔ),表達能力分為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閱讀恰好是這兩者的前提。表達需要以理解為前提,閱讀就是對文章的理解。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課文的段落大意,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口述表達出來,如果學生對文章不理解,那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同時,閱讀積累的一些成語、詞匯和優(yōu)美的句子,詩詞等,都可以作為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或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標準,這些內(nèi)容都是表達的潤色,離開了這些內(nèi)容,表達就會顯得平庸通俗,缺少生動性,有這些作為學生表達的一部分,那么就會讓接受表達的對象感到學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
1. 加強語文詞句基礎(chǔ)訓練。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各個段落組成的,段落由句子連接而成,句子則由文字和詞語構(gòu)成,因此對語文教學來說詞句是其最基本的內(nèi)容。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句子的組成方式進行指導,以達到句子理想的效果,這樣才能夠?qū)⑽恼碌那楦袦蚀_地表達出來。在實際教學中,對于語文教材中的一段話或是一篇文章,教師不能存在應付心理,讓學生只是簡單地念幾遍就隨便了事,應根據(jù)所學知識點為學生布置課下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在讀課文時能夠帶著問題去深入閱讀,將相關(guān)句子、詞語在課文中標注出來,這樣教師在講授課文內(nèi)容時就能夠有助于其理解,進而起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理解力和閱讀能力的目的。
2. 提高學生層次閱讀能力。閱讀分為初讀,精讀和深讀。初讀也稱為粗讀或略讀,根據(jù)字面意思,初讀就是第一次讀文章。對于一篇文章,必定有一個字面理解到深刻理解的過程,初讀是開始接觸一篇文章時,快速瀏覽一遍,對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有一個了解,也就是說知道文章寫的是什么;精讀指的是不僅僅是第二次讀文章,精讀要求對文章的句子意思,段落含義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所掌握,如果第二遍讀文章沒有總結(jié)出上面這些內(nèi)容,則需要第三次、第四次閱讀,直到掌握為止;深讀指的是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結(jié)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對文章的歷史價值進行分析,由此可見,深讀既要求以歷史的眼光閱讀文章,還需要用審美的高度品讀文章。小學生很難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了。
3. 適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時間。以前教育界就“開卷有益”這個話題進行過討論,但筆者覺得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討論這個話題,仍舊逃不出應試教育的框架,無論是討論這個話題的目的還是結(jié)果,都是一種狹隘的行為。小學生課外閱讀,只要閱讀內(nèi)容積極向上,都是應該鼓勵的,這是對小學生天性的尊重。同時,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的補充,是小學生掌握多種閱讀形式和培訓學生閱讀情感的重要途徑,這些都是語文課堂閱讀無法達到的效果。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充分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牛傳發(fā).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2]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現(xiàn)代交際,2011,(08).
作者簡介:
黃壽山,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城關(guān)學區(q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