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杰??
摘要:中職教育應始終堅持以就業(yè)為目標,以實訓加理論為主要教育模式,打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體系,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基于電類專業(yè)課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技能;課堂;訓練
一、 引言
中職電類專業(yè)包含了很多課程,這些課程雖然都以“電”為基礎,但實質(zhì)上卻有很大差別,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根據(jù)不同課程的性質(zhì)和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然而,雖然中職電類課程各異,但教學時教師需把握好一個共同的基本原則,即: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大實踐訓練,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將每堂課中的理論知識目標轉(zhuǎn)化為技能目標,加大對中職生的技能訓練力度,從而讓學生能夠全面熟悉電類知識的基礎操作程序,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二、 提高中職電類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原則
(一) 將理論目標轉(zhuǎn)化為實踐目標
與其他學科“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理念不同,中職電類課程教學完全可以采用“先實踐、后理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目標轉(zhuǎn)化為實踐目標,即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通過實踐操作嘗試著自主學習教材中設置的知識內(nèi)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將學生們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而后的理論教育中予以重點解決。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實踐操作中的弱點,并由此發(fā)現(xiàn)實踐操作的難點,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會加倍關注這些難點,并一一克服,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理論教育中加大實例的應用頻度
綜合來說,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出自生活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如電類設備的基礎操作,這樣的實踐問題需要理論來支撐,而這即為課堂教學的目的;進而,實踐問題也需要通過一個媒介在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這一媒介可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實現(xiàn)。在實踐中,一方面,教師要更多地利用演示教學對學生加以引導,另一方面要加大多媒體展示實例的使用頻度,用多媒體視頻直觀的向?qū)W生們展示各種電類設備的操作方法,配合學生的實際操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受制于課堂空間的限制,由教師演示操作,實際上很難對全班學生都產(chǎn)生影響;而利用多媒體視頻演示,則突破了課堂空間的限制,教師只需要從課堂一角操縱多媒體設備,即能讓所有學生都直觀地看到知識的產(chǎn)生和應用過程,由此,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提高中職電類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討
在教學實踐中,以技能訓練為主的中職電類課程教學應包括兩項內(nèi)容,一是確立技能訓練的主題,二是確定技能訓練的方法。
以“庫侖定律”一課教學為例。在學習該課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大致掌握了電荷電量的一些基礎知識,因此,筆者在設計這一課時將技能訓練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重點讓學生掌握庫侖定律的內(nèi)容,以及其應用方法,包括電荷的相互規(guī)律、相互作用力,以及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等等。
筆者將課堂教學劃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分別對應不同的技能訓練。
在第一個階段,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庫侖定律的應用視頻,繼而讓學生們根據(jù)以前學過的電荷和電量等相關知識,通過小組合作觀察、分析和思考庫侖定律與電荷電量的關聯(lián),嘗試著總結庫侖定律的基本概念。
在第二個階段,筆者引導學生們閱讀學習材料,分析了庫侖定律代表公式的含義,重點讓學生們了解庫侖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和微分形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播放模擬實驗,掌握電位移矢量、電荷密度和介電常數(shù)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庫侖定律的構成要素。
在第三個階段,筆者引導學生結合上述對庫侖定律的理解,在小組合作模式下,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以及多媒體視頻實例的引導,著手模擬庫侖定律的實驗步驟,其中主要包括絕緣導體小球的選擇、如何實現(xiàn)靜電感應、如何使某一物體帶上正電等等。
在第四個階段,筆者首先讓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設計,并說出自己的心得,詳盡介紹實驗的創(chuàng)意、設計理念和技術,以及自己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由其他小組對其作品進行打分,在課堂最后向?qū)W生們布置課外實驗任務:根據(jù)課堂的實驗設計,在課外選擇實驗材料并設計實驗,記錄實驗過程,擇時集中展示。
由上可見,中職電類課程教學是一項綜合活動,教師需著眼于能夠影響學生技能訓練的所有因素,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平臺,利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學生實施多方面的啟發(fā),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
四、 結語
僅就中職電類課程教學來說,理論固然重要,但理論源于實踐,因此,以實踐為出發(fā)點,對電類課程教學進行重新定位,準確把握中職生的心理,同時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將技能訓練作為一種常態(tài)化模式固定于課堂,是廣大一線教師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柏玥婷.提高職業(yè)院校電子電工專業(yè)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電子制作,2013(12):165-165.
[2]孫玉麗.電子電工專業(yè)教學有效性提高措施分析[J].職教通訊,2013(36):44-45.
作者簡介:
焦宏杰,江蘇省無錫市,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