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晨會是班主任強化班級管理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紀律法制、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通道。從學生的角度講,晨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從語文角度看,學生在晨會中人前說話的膽量、說話內(nèi)容的構(gòu)思和語言的組織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提高。因此,晨會也是小學語文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形式。
關(guān)鍵詞:班級;晨會;綜合素質(zhì)
作為語文教師,我在探索利用班級晨會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實踐中,采用了這樣幾種形式:
1. 評選美文,朗讀PK。鑒賞好文,積累詞句,培養(yǎng)語感。根據(jù)學期計劃,班上每一個同學先各自憑借自己資源廣泛預讀海選文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向班級推薦一篇供晨會中朗讀的好文。班委會公布各同學的選文,全班同學醞釀一段時間,選出10篇文章,然后分小組準備,正式舉行朗讀PK。在清晨聆聽,伴著清風,迎著朝陽,整整齊齊地坐在教室里,聽上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讓文字像秋天的落葉一樣鋪滿心田,讓情感溶進我們的血液隨心跳流淌,不需多言,只用心靈去碰撞。美文加上美讀,給人的就是美的享受。特別是班中一些朗誦能力較強的同學,一定要讓他們?nèi)ケM情發(fā)揮,對他們是鍛煉,對其他同學也是促進。
2. 講故事,說道理。練聽說技能。班上人人準備小故事,臨時抽簽決定誰講。聽后評價講演技巧,說出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學生在聽說故事的過程中默默地感受,為構(gòu)建自己的價值觀做好準備?;顒又?,學生始終應是主體,更是主人。要讓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整個活動過程,讓他們通過交流自己的感受來享受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感悟付出勞動與收獲的快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各種能力才能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充分地展現(xiàn)。
3. 編演小品,針砭“時弊”。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要求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將其中一些典型的編成小品來表演,讓學生在笑聲中感悟,讓學生中一些不好的東西獲得負面評價,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比如根據(jù)課間有部分學生愛在教室里或走廊中亂跑亂鬧的現(xiàn)象,鄭新源同學就編排了這樣一個小品:兩個同學課下在教室的過道中追逐嬉鬧,不小心將一個女生撞倒了,頭一下子磕到桌角上出血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夸張卻又很現(xiàn)實的表演,讓同學們感到課間肆意地玩鬧,很可能就在不經(jīng)意之間給別人造成傷害,給自己帶來可能難以承擔的嚴重后果。一開始學生撞到女生的時候同學們還哈哈大笑,可是當看到后果嚴重時都默不作聲了。我想,平時有這種表現(xiàn)的同學這時肯定在思考,在后怕,今后他一定會注意自己的行為。進出教室關(guān)門時發(fā)出的巨響,發(fā)作業(yè)本時在空中亂飛,前后桌你推我擠……這些都是天天發(fā)生在班級中的既小也大的事情,放在晨會中表演,對班級管理,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教育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單純的說教要有效得多。學生也體會了一把小品創(chuàng)作與鑒賞的樂趣。學生概括生活、描述生活、藝術(shù)化的表達和鑒賞藝術(shù)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初步形成,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4. 我展示,眾評議。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成長,將自己平時的經(jīng)歷拿到晨會中展示,讓全班同學給幫助解決或分享,對同學的成長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一個學生假期中去買東西,回來時看到一個商店門前有輛自行車倒了就扶了起來。這時正好車主人來了,想當然地以為該同學弄倒了他的車,就不由分說地訓斥了一頓。這學生覺得很冤,就在作文中訴苦,又拿到晨會中再現(xiàn)。最后他說:今后遇到倒了的自行車,還敢去扶嗎?另一個女學生,接到了一個男生表示好感的紙條,她面紅耳赤,既興奮又害怕,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令他們不知所措的事情?!拔以撛趺崔k?”是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困惑。晨會中,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一般都能找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如果不太恰當,我就會在最后的總結(jié)中進行點評和指導。我想,這樣的形式對學生的指導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在展示與評議的過程中,學生或陳親歷事,訴心中想;或聽陳述,抓關(guān)鍵,明主旨。在說說、聽聽、議議的過程中,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多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哇!
5. 辯議題,讓學生“伶牙俐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辯論,是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辯論,是唇槍舌劍的“戰(zhàn)斗”,是思想與思想的撞擊,是智慧與智慧的較量。學生為使自己的見解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就會在辯論前查找資料,收集論據(jù),并進行分析、提煉、綜合、概括、推理,自然而然就能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辯論的過程是言語交際訓練的過程,需要雙方思維集中,反應敏捷,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無論學生站在哪一方,都必須對雙方的觀點及理由進行深入研究,甚至模擬對方的辯詞,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以求百戰(zhàn)百勝。這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問題正反兩方面的認識,使問題的理解更靈活,更深入,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小學高年級或初中的晨會或課堂教學中,教師多給學生搭建辯論的平臺,不時鼓勵、提醒學生進行辯論,班級中一些勇敢、思維敏捷的孩子就會帶動全班學生養(yǎng)成辯論的習慣,學生思維的火花將得到碰撞,學生們的唇槍舌劍就會成為班級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操作中要選擇合適的辯論話題:要選擇有爭議的話題,這樣更能夠使師生、生生之間平等對話,開誠布公,批評諒解,信任交流。同時,要確定辯論形式,確定辯論的正反方。辯論的準備:要提前布置任務,做好材料收集。老師要為學生提供適合的網(wǎng)站和書籍,指導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閱自己需要的材料。辯論的實施:晨會中的辯論不同于辯論賽,有其自身的特點。整個過程都是為了啟發(fā)學生自己學、相互學,要通過辯論準備與實施,達到讓學生學知識、長才干的目的。要從廣度和深度調(diào)動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廣泛參與,深入思考。在辯論中要體現(xiàn)出教師、學生之間的合作、相互學習,教師要多演繹,少歸納,要讓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過程。
當然,晨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晨會的功能遠不止此。以上是我作為語文班主任教師的一點探索,希望同行指正。
作者簡介:
譚紅娟,四川省蓬安縣河舒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