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商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慢慢顯現的。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使得社會上民商事活動增多,而一旦出現矛盾就需要民商法的調節(jié)。民商法是民商事活動開展的準則,尤其是近年來,市場經濟的開展使得誠實信用在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民商法也是市場經濟的調節(jié)劑,可對市場經濟的現實需求進行反映。市場經濟開展的內在規(guī)則是公平、平等、自愿及誠實信用,這也是民商法展開的原則。其中涉及到的誠實信用原則更是民商法開展的綱領性文件。本文從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出發(fā),對誠實信用原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根據出現的問題提出完善誠實信用原則的路徑,為今后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商法;誠實信用;內涵;完善路徑
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民商法作用突出,是經濟體系正常運行依賴的基本法律制度,它對市場經濟的要求及規(guī)律進行反映。而其中涉及到的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立法在我國司法領域中對自身價值提出的更高追求,在《物權法》及《債權法》中也有重要應用[1]。市場經濟發(fā)展促使社會進步,而人們在這個過程中也對誠實信用的重要性有了越來越明確認識。但在實施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存在導致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對其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完善誠實信用路徑。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通則》中的重要原則,但就目前為止,誠實信用原則并沒有形成統一內涵的概念。在我國,民商法專家對誠實信用原則內涵所作的規(guī)定很多,本文采用的是條款定義說,它認為誠實信用原則就是主張這一原則以強有力法律條款來使用,盡管它未有嚴格定義,外延也不甚清晰[2]。但這一原則可以對當事人開展的民事行為進行指引,指引當事人開展正確判斷是法律條款發(fā)揮作用的重要體現。另外,法官利用這一條款也獲得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當運用法律于具體案件出現調節(jié)空白時,可利用道德規(guī)范來輔助,使得社會公平公正得到保證。誠實信用原則具體體現有:
(一)在《物權法》中體現
首先,公信公示。這是《物權法》中的重要原則。公信指的是當所有權出現變更時,為其提供安全交易的環(huán)境。公示指的是所有權設計及轉移都要對公眾公開,讓公眾了解所有權出現的變更,從而保護所有者利益,并維護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其次,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對財產轉讓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在當事人開展財產轉讓時,第三方善意取得財產所有權。在財產原來所有人想讓第三方退還時,法律不予支持,只支持所有人進行訴求培養(yǎng)[3]。最后,相鄰權。相鄰權在民商法中指的是不動產所有人在遇到相鄰關系時具有的權利。在利用該權利時要首先保障相鄰人的合法權益,若對相鄰人的合法權益產生損害,需要及時制止,并賠償相應損失。
(二)在《債權法》中的體現
首先,情事變更原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導致合同出現變更,所產生的結果不是不公平的,這就是情事變更原則存在的意義。其次,擴展合同義務。在《合同法》中,現代經濟發(fā)展其中依據的理念也出現變化,在原有利益基礎上進行了延伸,使得合同義務也得到擴展。最后,歸責原則應用。現今我國立法多采用的是公平原則、過錯侵權原則等,這些原則組成了實際歸責原則[4]。
二、在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不足
(一)缺乏明確界定原則的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納入到民商法體系中后,導致各方對誠實信用原則內涵有較大爭議,還未形成一致的界定,致使誠實信用原則內涵不夠明確?,F今社會上采用的主流內涵學說有條款說、雙重功能說等,這些內涵定義從不同方面對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進行了界定[5]。但這些學說都未從根本上對誠實信用原則概念進行清晰界定,在民商法法規(guī)中也未有明確規(guī)定,這就導致誠實信用原則在內涵及概念上無法對民商糾紛進行準確處理。
(二)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我國民商法中設置的法律法規(guī)對誠實信用原則的地位作了明確規(guī)定,多種民商法規(guī)都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有效的指導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涉及范圍十分廣泛。但目前來看,我國誠實信用原則具體實施的法律法規(guī)還較少。從立法角度看,法律制度中誠實信用原則開展的下位原則較少,誠實信用原則缺少具體下位原則及法律法規(guī)保障,且在合同規(guī)范中沒有納入情勢變更的適用情形?,F如今,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還不夠完善,信用市場在發(fā)展中也存在不足,尤其是信用體系發(fā)展較落后,開展得很是緩慢,在市場交易中容易出現信用較差的情況,導致市場經濟混亂度較大,容易出現各種矛盾及問題,以及侵權行為頻發(fā)。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社會信用體系不夠完善,誠實信用原則缺乏法律法規(guī)保障有關,從而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產生影響。
三、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完善路徑
(一)對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內涵進行明確界定
誠實信用原則內涵在法律法規(guī)實施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也是構成法律的基本要素。概念及其內涵的模糊性常常會使得法官無法對某種行為的合法性進行界定,因此在立法上應對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進行明確,并對學術界存在的不同學說進行統一,結束內涵模糊的狀態(tài),使得司法工作者在處理實際案件時發(fā)揮誠實信用原則的實際效用,保護所有人的利益,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二)完善與誠實信用原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市場經濟在發(fā)展過程中,關于誠實信用的矛盾與問題也隨之出現,與人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有著緊密聯系,因此需要利用法律的約束力,出臺相應的懲罰措施。只有有效規(guī)范市場經濟活動,才能保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而完善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在社會上構建優(yōu)質的信用體系,頒布對誠實信用原則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使得社會經濟體制發(fā)展更加完善,在社會上創(chuàng)建和諧的信用環(huán)境,提高每位公民的誠信意識,進一步加強信用執(zhí)行力,發(fā)揮帝王條款的真正作用[6]。
(三)提升誠實信用原則的位序
現如今我國有關誠實信用原則的民商法律內容較多,且對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的指導地位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但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法規(guī)中的位序還較靠后。從《民法通則》至《民事關系法》的相繼出臺,表明我國法律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在法律法規(guī)中應用誠實信用原則也處于不斷探索之中。立法部門應該對誠實信用原則的位序進行提升,它作為帝王條款在位序上應該處于其他原則之前,并在執(zhí)行上優(yōu)于其他民法原則。也就是說,一些民事活動的開展都要建立在誠實信用原則基礎上,使得誠實信用原則成為民事活動調節(jié)中的最高行為準則。
四、結語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商法中重要組成,也是最高行為準則,因而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也應該得到普及,在今后的法律法規(guī)中,結合我國市場經濟開展的實際情況,側重對誠實信用原則在經濟活動中的法治化路徑進行研究,充分發(fā)揮誠實信用原則在調節(jié)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也需要將誠實信用原則進一步具體化,不斷完善,構建全面的誠實信用法律法規(guī),構建特色化信用法律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推動市場更好地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東.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J].人民論壇:中旬刊,2012,(10)
[2]張又文.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初探[J].文化學刊,2017,0(6)
[3]張蕾.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分析[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0(7)
[4]周昊.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分析[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0(7)
[5]袁媛.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研究[J].決策探索,2015,0(18)
[6]錢錕.試析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J].商,2013,(18)
作者簡介:
張懿萱(1991~ ),女,學歷:法學本科。單位職位:偵查監(jiān)督科科員。研究方向:民商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