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躍燕
摘 要: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能夠讓司法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而這也必將使刑事訴訟領域發(fā)生重大改變,進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制建設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圍繞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對健全證據規(guī)則、健全辯護制度、推動依法獨立公正實行審判權的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以審判為中心;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審判作為訴訟的關鍵程序與核心環(huán)節(ji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刑事訴訟領域,而這也將成為司法理念與工作體系等各個方面的重大考驗。因此,有關人員必須對此有一個明確認識,并采用有效策略推動此項改革,進而讓審判在刑事訴訟當中的重要地位全面體現(xiàn)出來。
一、健全證據規(guī)則
1.對證據的收集制度進行規(guī)范
適當加強客觀性證據的收集力度,將口供在案件偵查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弱化,此外還需要把取證程序加以規(guī)范,嚴格根據《刑事訴訟法》與相關規(guī)定進行偵查活動,以此保證案件辦理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均與程序規(guī)范的實際要求相符。
2.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要求
強調把證據當作事實認定的根本條件,需嚴格排除主觀判斷或是行政干預的認定形式。嚴格按照案件事實認定的主要依據,而這一定是通過法庭舉證、質證與認證之后,再采納的相關證據。實際上,也就是要求法官將證據裁判意識加以樹立,全面把握利用證據法原理,對權利與義務爭端進行解決的能力。此外,法官需要直接開庭審理,并親自對判斷證據進行審查,不可根據偵查案卷做出最終判決。
3.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
我國創(chuàng)設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冤假錯案,將事實真相查明。而經過司法實踐證實,同步錄音、錄像便是一種非常積極且效果顯著的證明形式。對偵查人員取證體制加以規(guī)范,讓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法定化得以真正實現(xiàn)。針對犯罪案件而言,不應當對其大小進行劃分,同時也不可因為違法的大小與程度不同而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并且在法院作出有罪判決之前,任何人都無權對其是不是屬于罪犯進行認定。在司法實踐當中,現(xiàn)存相關非法證據排除的法律規(guī)定缺乏細致且具體的條文,司法解釋太過保守,與實踐需要不能適應,而且“兩高”所做出的司法解釋有不同看法的現(xiàn)象存在。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將統(tǒng)一的非法證據標準加以確立,在經過立法明確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時,還需進一步健全有關司法解釋,依照相關法律合理將非法證據的排除范圍進行確定。此外,針對非法證據排除申請被駁回的情況,還應當對此創(chuàng)設救濟渠道,并嚴格規(guī)范被告方過度使用非法證據排除申請的行為,將程序性規(guī)定加以細化,加強可操作性,從而讓司法機關的權威得到有效維護。
二、健全辯護制度
1.在立法上授予律師刑事辯護豁免權
刑事辯護豁免權主要指的是,在辯護律師依據法律實行辯護職能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辯護言論均具有不受法律追究的權利。即在刑事訴訟當中,辯護律師所闡述的相關言論,不管任何司法機關、庭審內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只要此言論系是辯護律師根據案件而進行的闡述,那么相關法律都不應該對此進行追究。所以,建立辯護律師刑事辯護豁免權,對于辯護律師防御執(zhí)業(yè)風險、更好地履行辯護職責十分重要。
2.確保律師的閱卷權
在刑事辯護當中,律師閱卷屬于開展工作的根本要求,經過閱卷才可以了解到公安機關所搜集的證據、以及嫌疑人有怎樣的供述。不過在具體在實踐中,在刑事訴訟中律師的閱卷權并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可將與我國司法實踐需求相符的證據展示制度加以創(chuàng)建。證據展示時間主要從案件移交至審查起訴開始,一直到法院受理案件的時候,而并非在開庭審理之前。證據展示地點并非法院,這種方式不但能夠保證法官在審判前無法接觸案卷材料,防止產生預斷,又能夠確保辯護律師對案卷材料進行查看。通過證據展示,控訴方可以重新調查并核實有爭議的證據,如若發(fā)現(xiàn)所收集的證據的確是虛假證據,那么便可不用將此寫入證據目錄移交至法院,從而避免法官作出錯誤判斷。
三、推動依法獨立、公正實行審判權的改革
1.推動法官員額制的改革
針對員額制改革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審判者裁判”“裁判者決定”體系的形成。以審判為中心實際上意味著把司法審判權運行作為中心,把行使審判權的法官作為主體,進而將其主體地位與獨立性突顯出來。與此同時,院長與庭長需回歸審判職能,而法官則需回歸本職工作。只有真正參與審判組織與審理活動,法官才具有相應的審判權,才可以實行司法裁判。另外,需將審判監(jiān)督加以強化,優(yōu)化錯案追究糾錯體系,創(chuàng)建錯案終身追責制度,并將具體的錯案判斷標準與追責糾錯程序進行科學制訂。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一定要在加強法官責任、提升法官待遇的前提條件下,合理精簡法官,從而使法官精英化的目的得以真正實現(xiàn)。
2.推動庭審實質化
庭審屬于審判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主要形式,因此,必須推動庭審實質化,以此將法庭與庭審查明事實真相的作用真正發(fā)揮出來。正確引導法官將審判活動的核心放于法庭之上,同時,對于庭審活動的監(jiān)督檢查需加以強化,防止庭審僅是流于形式。將庭審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法院本身必須對一審、二審與再審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界定,將各級法院職能定位加以明確,進而讓上下級法院審級監(jiān)督關系更加規(guī)范化。對于各個層級司法部門之間的行政化管理傾向等有關現(xiàn)象,需要明確上下級法院之間屬于監(jiān)督和被監(jiān)督關系,而并非行政隸屬關系。各個層級的司法部門之間一定要逐漸回歸至原本意義上的審級關系,以此使行政權制約審判權與審判沒有達到獨立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此外,在我國審判活動當中,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案卷,僅是在卷宗上花費時間,還沒有開始審理,便對案件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以至使庭審形式化。因此,針對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法官應當把太過依靠卷宗及主觀意識的情況加以改變。
四、結束語
針對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法院必須對駕馭庭審的能力加以提升,依法確保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將審判對于偵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的限制與引導作用較好地發(fā)揮出來,以此讓事實不清楚、缺乏有效證據的案件,無法進入到審判程序。此外,需將刑事訴訟整體水平加以提升,保證案件審判質量,從而防止冤、錯案件的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郭華.刑事庭前會議制度的功能與價值——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思考[J].人民檢察,2016(5):19-23.
[2]鄧期樑.關于檢察機關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4):253-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