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咪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國力日益增強,我黨作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在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理想信念是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對沂蒙精神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進行探析。
關鍵詞:沂蒙精神;黨員干部;理想信念
沂蒙精神的形成、提煉甚至升華是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它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我黨與國家的寶貴財富,沂蒙精神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有效結合,使黨、軍、民三方形成密切的關系,進而產生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強烈情感。
一、沂蒙精神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深遠影響
(一)沂蒙精神是我黨軍民在特殊環(huán)境下形成的偉大精神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沂蒙根據地始終是我們黨和軍隊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從1938年到1949年,長達12年的革命斗爭歲月里,共產黨人根植于人民群眾,向人民群眾傳播革命理想信念,與人民群眾共命運、同戰(zhàn)斗,極大地激發(fā)了沂蒙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不懼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黨和人民軍隊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沂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舍生忘死、奮勇支前,共同鍛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二)沂蒙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剛剛獲得解放的沂蒙人民,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huán)境,面對的是長期戰(zhàn)爭之后孱弱的經濟和“一窮二白”的社會現實。在艱難困苦面前,沂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現出了厲家寨等一大批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貧窮面貌的先進典型,展現了沂蒙人民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風貌。
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階段,我黨更是堅持走群眾路線,關注民生問題,帶領人民致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沂蒙精神的核心就是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沂蒙人民堅定跟黨走,以密切的黨群關系為主要特征的沂蒙精神也是我黨與人民群眾關系的最真實寫照。
二、黨政干部理想信念的特征分析
(一)科學性
信念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關乎到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科學的理念更能夠確保我黨能夠制定出更符合我國國情需要的、滿足群眾利益的建設道路[1]。
(二)可塑性
經濟關系對于理想信念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人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受到階級理念、思想觀念及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理想信念千差萬別,正確的觀念能夠為我黨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發(fā)展途徑,而錯誤的觀念也會使得社會經濟長期駐足不前。
(三)相對穩(wěn)定性
理想信念實際上是不斷積累的過程,人們自小便會產生大量的想法,隨著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大量不成熟的想法被剔除掉,便形成現在的價值觀與信念,兩者都具有崇高的特征。從總體上講,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僅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它還有團結凝聚的能力與內在驅動性。
(四)實踐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認識也是在實踐中產生的,認識對于實踐有強烈的引導作用?,F代人類的思想活躍,因此,在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時,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理想信念是一種深入心靈的教育,通過心理上的引導,使黨員干部能夠產生學習的信念,并不斷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對于我黨工作有更加透徹的了解。
三、加強沂蒙精神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一)重視基本理論的教育
馬克思主義是我黨重要的指導思想,也是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支撐,因此,加強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應當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核心教學內容,引導學員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此外,理念教育還應當尊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我黨要總結過去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并大力的貫徹沂蒙精神,使黨員干部能夠帶著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教育,堅定促進我國發(fā)展的決心與信心,并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社會中各種負面影響,維護我黨的正直形象。
(二)重視對黨員干部實踐的培養(yǎng)
沂蒙精神是黨員干部實際工作的理論支撐,黨員的工作最終還是要回到實踐當中,因此針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工作應當與社會實際有效的結合到一起,闡明理想信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指導意義,發(fā)現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進而增強理念的時效性,將理念轉化為促進科學社會發(fā)展的實際行動,為廣大群眾謀取福利。
(三)優(yōu)化教育理念與方式
優(yōu)質的教學是黨員取得良好成效的基本保障。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我黨應當充分的發(fā)揮高科技的優(yōu)勢,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載體上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不斷拓寬教育基地,將教育理念滲透到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當中,重視對學員的心理疏導,加強互動與交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進而提升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定期開展唱紅歌、讀經典等活動,安排黨員上山下鄉(xiāng),加強與民眾的交流,使黨員能夠真實了解到我黨的高尚品質,并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
(四)創(chuàng)新制度機制
黨員干部信念教育除了要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法外,還要關注教育的長效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黨政建設也在不斷的完善,我黨應當時刻的了解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注重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在此基礎上激發(fā)黨員干部自身的內在動力機制,實現教育工作與我黨實際需求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黨員的內在動力作用,從而引導黨員正確地認識自己,并協調好黨與人民工作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做好黨政建設工作,增強我黨的凝聚力[2]。
(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我黨在沂蒙山區(qū)發(fā)展每一位黨員,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正因這種堅強的意志,最終凝聚成一支鋼鐵般的隊伍,并通過密集組建密集的組織,使人性、思想與行動統(tǒng)一,最終形成強大的基層群眾團體組織,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受到沂蒙精神的影響,國家更加關注民生問題,增加工資、改善群眾生活,并設置撫恤金、興辦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業(yè)生產,進而加快經濟建設,以減輕人民的負擔。沂蒙精神以為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思想,積極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促進國家的興旺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模式下,大量的泊來思想充斥于文化載體中,在物質與精神世界都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想要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就需要加強黨對意識形態(tài)的掌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實現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創(chuàng)新,進而不斷的提升我黨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賈志強.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信仰教育[J].共產黨員(河北),
2017,(20):35.
[2]楊麗.基層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不足、成因與教育對策——基于長沙市的實證調查[J].法制與社會,2017,(28):135-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