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玲紅
〔摘要〕雖然智障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和不足,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但他們首先是兒童少年,所以一定與普通兒童少年一樣有著自己的閃光點,有著可待發(fā)展的潛能。如果教師能用積極的途徑去培養(yǎng)、誘發(fā)積極的行為和情感,一定能讓智障學生逐漸形成積極的反應、健康的心理。多年來,寧波市鄞州區(qū)特殊教育中心本著“生命為重、生活為先、發(fā)展為本”的育人理念,積極探索適合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和支持策略,通過豐富文體活動,陶冶學生情操;關注潛能開發(fā),促進個體優(yōu)化發(fā)展;重視技能習得,增強生命價值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3-0064-03
培智學校的大多數學生為中重度智障孩子,這些孩子智障類型多,個性差異大。由此引發(fā)的情緒、行為問題復雜多樣,給學校和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多困擾。如果不及時疏導、干預,是非常不利于這些孩子發(fā)展和成長的。因此,培智學校在重視發(fā)展學生各種能力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所涵蓋的范疇很大,很多領域是教師暫時所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們就先從智障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層面入手,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合適的教育干預和支持,以期達到讓學生健康快樂的目的。
一、智障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自卑膽怯。智障學生除了智力存在缺陷外,大部分還存在身體方面的不足,如有的說話含糊、表達不清,有的行走困難、感統(tǒng)失調。這些狀況往往容易引起學生內心的焦慮和自卑,使他們不敢與他人交流,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并不自覺地把自己孤立封閉起來。
2.敏感任性。大多智障學生有過在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小學讀書的經歷。相比班上同學的聰明活潑以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遭遇的冷落,他們變得異常敏感,教師或同學一句無意的話語都可能讓他們以為是在說自己,有時甚至因此產生嫉妒心理,好發(fā)脾氣,固執(zhí)任性,與集體格格不入。
3.情緒多變。智障學生群體中有較大一部分學生喜怒無常,情緒不穩(wěn)定,有時候,極細微的一件事就可能引發(fā)學生的歇斯底里或大笑不止。而且還經常找別人的錯,不會從自身找原因,不易改正自己的錯,反復多變。
4.搗亂自殘。各個培智班級里總有這么幾個學生行為怪異,他們時而大聲尖叫,時而拍手拍桌,經常無緣無故發(fā)出各種聲響,故意搗亂,有的甚至還撕衣服、咬自己。這些異常舉止一部分是由其自身的煩躁不安引起的,還有一部分很明顯是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感,為了更多地引起他人的注意。
雖然智障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和不足,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但他們首先是兒童少年,所以一定與普通兒童少年一樣有著自己的閃光點,有著可待發(fā)展的潛能。如果教師能用積極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和解讀各種現(xiàn)象,用積極的途徑去培養(yǎng)誘發(fā)積極的行為和情感,一定也能讓智障學生逐漸形成積極的反應、健康的心理。多年來,寧波市鄞州區(qū)特殊教育中心本著“生命為重、生活為先、發(fā)展為本”的育人理念,積極探索適合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和支持策略,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在促進智障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發(fā)展上作了一些探索。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豐富文體活動,陶冶心靈強健體魄
“不能健全,但可以有健康?!彪m然我們無法讓智障學生健全,但我們可以讓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心情。
1.強身健體,愉悅身心
智障學生大多感統(tǒng)失調、運動能力弱、意志不堅定,而且體弱多病,隔三岔五有學生請假。2009年,學校提出了“運動、健康、快樂、美麗”的健康發(fā)展理念,在學校掀起了蓬勃的全員健身運動。我們每年舉辦一次趣味運動會,每學期開展兩次小型體育比賽,每周開設三節(jié)體育活動課,每天早晚及大課間安排跑步、廣播操、球操和韻律操。豐富的體育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除了雨雪天,現(xiàn)在只要鍛煉鈴聲響起,學生就會自覺排好隊來到操場,在體育老師的指揮下,跟著班主任在音樂聲中慢跑、做操。學生的情緒在慢跑中漸漸平和,體格在運動中漸漸強壯。如腦癱兒童小韓,入學時基本是由奶奶半抱著出入的,自己沒有行走能力。后來老師和奶奶帶著他按照學校規(guī)定的時間去操場訓練,僅兩個學期,他就能牽著奶奶的手邁開步子了,身體逐漸強壯?,F(xiàn)已七年級的小韓已能獨自直立行走、跑步,還能扶著扶手上下樓梯。這些進步和變化讓孩子及其家長的臉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2.韻律舞動,增強自信
智障學生大多說話含糊、走路不穩(wěn),有些長得也不討人喜歡,但他們一樣愛美,一樣有展示美表現(xiàn)快樂的欲望。2011年的藝術節(jié),學校要求除校舞蹈隊外,每個班級都展示一個節(jié)目。那次藝術節(jié)上,很多班級都是全員參與,節(jié)目形式多樣,內容充滿童趣,場上氣氛非常熱烈。孩子們率真無邪的表演受到了所有在場老師和家長的高度贊揚。六年級班主任還讓班上一名最愛搗亂、最愛嫉妒的男生上臺領唱。男生明朗的嗓音、悅耳的歌聲博得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男生開心又靦腆地笑了。在次年舉行的藝術節(jié)上,這名男生依然擔任了領唱,站著更自信,唱得也更動聽。其他各班孩子們的表演也更自如更精彩。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刮目相看,紛紛舉起手機和相機拍下這幸福快樂的時刻。孩子們收獲了很多快樂。
3.親近社會,舒展心靈
特殊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以更好地去適應和融入這個社會。但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和家長的意識問題,很多家長極少帶孩子走出去,孩子們大多處于半封閉的生活圈子中。商場、電影院、博物館、兒童樂園基本都是這些學生陌生的場所。這樣的狀態(tài)會嚴重阻礙原本各方面能力就弱的孩子的發(fā)展,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所以,學校每年都會有計劃地組織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向自然、融入社會,如去影院看電影、去超市購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游樂園游玩,還有遠足踏青、野炊燒烤等活動。一次次的社會實踐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愉悅了學生的心靈。學生在活動中一次次克服膽怯,一次次挑戰(zhàn)了自己。同伴關系在活動中融洽了,交往能力在活動中提高了,正能量在活動中體現(xiàn)得越來越多?;顒雍螅掠幒桶嘀魅渭皶r評價鼓勵,讓學生的好情緒、好習慣得以更多、更久地延續(xù)。endprint
(二)關注潛能開發(fā),促進個體優(yōu)化發(fā)展
1.目標教育,感知自我
每個學生都有可發(fā)展的潛能,智障學生也不例外。智障學生只是在發(fā)展的速度、深度和廣度上相對滯后,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辯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在綜合分析研判每個學生能力和發(fā)展優(yōu)劣勢的基礎上,我們給每個學生制定一份個別化教育方案,確定了長短期發(fā)展目標,提出了針對性干預策略。之后,學生班上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會根據這份個別化教育計劃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和活動過程中給以細化、實施和落實。這樣,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能受到關注,都會被要求,都會被鼓勵。即使孩子發(fā)不出聲,讀不了詞語,老師也會走過去讓他看著老師的口型聽一遍,或者聽老師讀,用手指出那個詞語來。無論孩子能力強弱,老師都會安排一個適合這個孩子完成的任務,讓他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體驗。盡管學生大多不善表達,但當他們感知被重視被關注時,他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是非常高的。
2.個訓操練,收獲成功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個別化教育以外,我們又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開辟了感覺統(tǒng)合訓練、蒙臺梭利操作、多感官訓練、行為矯正、語言訓練、心理沙盤游戲、音樂陶冶以及生活自理訓練等個訓輔導室,讓更需這些方面康復干預的學生參加訓練。由于這種個訓是一對一的,所以教師每次確定的訓練任務和內容也更具針對性,更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訓練效果往往也能較快地體現(xiàn)出來。孩子們在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中更多地體驗到訓練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為后續(xù)進一步的學習和訓練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重視技能習得,增強生命價值體驗
1.學習家政,提高能力,體驗成功
智障學生最終總是要踏入社會的,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生活信心,提升生存能力和質量,是我們培智學校教師努力要做好的大事。多年來,學校一直十分重視學生自理和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因地制宜通過分段分主題、定內容定目標、多渠道多方位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循序漸進來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如低段學生學習生活自理、中段學生學習環(huán)衛(wèi)勞動、高段學生學習房間整理和簡單烹飪。同時結合德育處每學期組織的“人人參與的生活能力展示”活動來進一步強化生活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可度。好多智障學生入學時不會吃飯,不會洗臉洗澡,有的甚至不會大小便。在教師的言傳身教耐心幫帶下,經過系統(tǒng)訓練,一般一兩年后,除個別重度弱智的孩子外,學生基本能獨立洗澡洗衣、整理床鋪衣箱,能參加簡單的勞動。高段學生還能做簡單的菜肴,如西紅柿炒蛋、蒜泥大白菜、涼拌黃瓜黑木耳等。學生在能力訓練和展示過程體驗了成功,增強了自信。
2.學習農作,感受生命,認識自我
在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上,為讓學生有更實在、更具體的實踐基地,2012年底,學校因地制宜,利用校圍墻邊的空地,開建了“開心農場”,開墾出十幾畦農地,分派給每一個班級。班主任帶領孩子下種、澆水、拔草、觀察、收摘。自農場開建以來,我們的師生都品嘗過農場里種出來的毛豆、蘿卜、青菜和茄子。孩子們在參與植物生長的全過程中,不但對生命有了初步的認識,還對自我有了新的認識,感受到自己也是有價值的。這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意義的。
經過幾年的教育實踐,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已深入我們學校的各個教育教學領域。學校于2014年評上了寧波市規(guī)范化心理輔導室。學校40名教師,持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有2名,持B級證書的1名,其余教師中50周歲以下的都持有C級心理健康教育證書。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滋潤下,我們的學生身體強壯了、笑聲增多了,心理問題少了,自信心增強了。學生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文明之星、快樂之星,還有一部分學生評上了區(qū)級陽光少年、市級優(yōu)秀學生、寧波市美德少年。
關注智障學生的心理健康、呵護他們的心靈成長,讓每一個智障學生快樂幸福又有尊嚴地學習和生活,是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我們將不懈努力,積極探索和實踐。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特殊教育中心,寧波,315191)
編輯/左文萍 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