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紅梅 李明輝
摘 要 指導學生應用黑板報,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種有效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結合教學實踐,對黑板報的重要作用和具體應用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黑板報;小學語文;信息技術;合作學習;課程改革;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15-0085-03
1 前言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廣大教師的追求。黑板報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輔助手段,集語文、數(shù)學、社會、美術等知識于一體,既需要編制,又可以觀賞和閱讀,還可以進行評價,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如果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
2 黑板報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有利于學生提高搜集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黑板報的出版過程中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材料,有利于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為了使版面內容豐富而新穎,學生不僅需要從廣播、電視、網站和各類報刊中廣泛搜集信息,還需要做好摘抄筆記并認真選擇,看哪些資料比較合適,適合于安排在哪個版面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如清明節(jié)到來時,為了完成以“清明祭英烈”為主題的板報編制,就需要學生通過廣泛閱覽各種文獻資料和實地采訪的方式,獲取關于清明節(jié)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革命戰(zhàn)爭年代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和事跡等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搜集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課程改革標準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作為基本理念,明確提出:“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而黑板報的編制有利于落實這一目標。如制訂好版面設計的計劃以后,學生需要一筆一畫地制作完成,如畫板、抄寫、美化等。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學到黑板報的制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而黑板報的出版一般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擅長美術的學生繪畫,擅長書法的學生抄寫,沒有特長的學生擦黑板、畫線、拿東西等;完成后還要進行評價,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等。在整個過程中,各小組組員都必須各盡其能才能完成,因而使集體主義意識得到有效培養(yǎng)。
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而黑板報的應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如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后,下一步就需要開始思考版面的設計問題。如一共需要安排幾篇文章,每篇文章有多少字,占多少版面,是需要橫排還是豎排等,這就需要整體規(guī)劃、統(tǒng)一布局、合理安排,注意把重要的文章放在醒目的位置等。要想做到比較完美,就需要學生虛心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在借鑒和吸收先進黑板報設計經驗的基礎上,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有利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鞭k黑板報也是如此,當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完成一期黑板報時,往往面對自己的成果產生一種自豪感,并通過大家的評價樹立起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信心。
3 黑板報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币虼?,每一期黑板報完成以后,不能只作為一種任務來對待,而應該加強應用,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利用黑板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獲取知識,拓展視野的主要途徑。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再閱讀?!薄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此有明確的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九年課外閱讀總量要求達到四百萬字以上。”由此可見,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一般在課堂上比較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課下卻喜歡讓學生進行一些抄課文、寫字詞等鞏固性練習,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而黑板報上所刊登的文章都是經過學生精心選擇的,比較符合同齡人的實際,不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有利于擴展學生的閱讀量,促使學生在久而久之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利用黑板報,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只有豐富學生的積累,才能引領學生走進更為廣闊的天地。而語文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崩煤诎鍒罂梢噪S時隨地讓學生領略語文大世界的五彩斑斕,從而擴大閱讀范圍,從中獲取更多知識。
如鄉(xiāng)土文化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資源,在指導學生設計黑板報的過程中,可有意引領學生以實地采訪和瀏覽網站的形式去搜集鄉(xiāng)土文化的精華,然后開辟專欄,把整理后的鄉(xiāng)土文化分期分類地刊登在黑板報上。如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北方溶洞的形成”“稷下學宮的歷史和現(xiàn)在”“足球的來源”等,這既符合新課改的精神,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利用黑板報,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大家知道,一切積極向上的事物大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被人欣賞和接受。因此,每期黑板報辦好以后,可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提高學生感知美和鑒賞美的能力。
1)從報頭制作、版面設計、插圖搭配、書寫繪畫等方面進行評價,指出每一期板報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2)組織學生閱讀感興趣的文章,并利用業(yè)余時間抄錄下來,以備日后應用;
3)以投票的方式評選,評出一、二、三等獎,并給予適當?shù)莫剟?,每學期進行一次;
4)以黑板報上刊登的內容為主,不定期開展知識競賽活動。
利用黑板報,提高學生的作文積極性 小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利用這一心理特點,可在黑板報中開辟“優(yōu)秀習作”專欄,用于刊登學生的最佳習作,可以是記敘文、詩歌、笑話等,也可以是讀書的感想,還可以是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這種自由命題、自由選材、自主寫作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寫作潛能,不僅能改變過去那種“老師命題,學生寫作,老師批改”的做法,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和修改的積極性,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如學習了《頤和園》一文后,可讓學生作文,然后精選學生的作文刊登在黑板報上,并附上教師的簡評。通過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的優(yōu)缺點,掌握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利用黑板報,陶冶學生的情操 黑板報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有利于美化教室,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利用這一特點,可刊登一些激勵類、環(huán)保類、安全類的名言警句和文明標語,或發(fā)生在身邊的一些好人好事,讓班級內處處洋溢關愛與激勵的氣氛。
4 舉辦小學語文黑板報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黑板報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務教學,在出版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主題要鮮明 鮮明健康的主題是黑板報的靈魂,因此,每一期板報都要確定鮮明的主題。例如:開學之初,可確立“加強紀律性,安心學習”為主題;雷鋒紀念日,可以“懷念雷鋒,學習雷鋒”為主題,如簡要介紹雷鋒同志的生平和光輝事跡,刊登毛澤東、周恩來等對雷鋒的題詞,發(fā)表班級關于學習雷鋒的倡議書及一些學生的感想等。
內容要豐富
1)無論是報道學校、班組活動的動態(tài),還是表彰好人好事,或者是發(fā)表評論、體會等,都要緊緊圍繞主題,選用切合校園實際的內容;
2)要多方面選取材料,選取有代表性、典型性、新鮮的材料,不能單一,不能大而空,避免空泛說教,與主題無關的內容要堅決舍棄;
3)所選文章要短小精悍,每篇文章的上限最好不超過400字。
設計要合理
1)設計要突出主題,報頭位置宜在左上角或居中,所占板面一般不超過六分之一。
2)字體要大方、清晰,一般宜用宋體、仿宋、楷書等,忌用草書,以便學生看懂。
3)板塊的安排要有主次和先后,做到大小恰當,不能雜亂。
4)插圖要切合板塊內容和主題氛圍,占位不宜過大;顏色要和主題相適合,以黃、紅等顏色為主色,同時配以其他襯色。
5)書寫要端正、清楚,沒有錯別字;字體一般以宋體和楷書為主,字間距與行間距之間要有一定標準。
5 結語
總之,黑板報的合理應用,不僅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黑板報的形式和內容將會越來越豐富,作用也會越來越大。只要積極探究更加有效的應用方法,就一定能夠推動語文教學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67.
[2]趙新喜.淺談活動教學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02,106.
[3]松巖.小黑板大作用[J].支部生活,2002(1):1.
[4]楊偉.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討論教學法的探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