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梅姐,蔣俊民,蕭煥明,謝玉寶,曹敏玲,池曉玲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省中醫(yī)院肝病科,廣東 廣州 510120
督灸,又稱鋪灸、長蛇灸,因其在背部正中鋪艾點火,形似長蛇而得名。由于督灸以重灸督脈為主,背部為陽,督脈為陽脈之總綱,能統(tǒng)攝全身陽氣,故督灸具有溫陽通脈、散寒止痛、活血通絡、調(diào)理臟腑、改善體質(zhì)、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既往的研究主要將督灸應用于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支氣管哮喘、慢性胃病、慢性腹瀉、婦女痛經(jīng)及年老久病、虛勞損傷者。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將督灸運用于治療慢性肝病患者,同樣取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將臨床體會詳述如下。
肝木,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藏血而為肝體,以助其溫升之用;肝木之溫升來源于腎中之真陽;心火與相火下潛歸于腎而化真陽;心血在肺胃作用下下潛于腎而為真水即精血;精血閉藏于腎,至春由肝木之氣發(fā)動而化肝血,肝血上升以化心陰而合心火,使心火不過于偏亢;而肝、腎、心、肺四象旋轉,實賴中氣,已土左旋,戊土右降以轉中軸,化生精微,分輸四子,以運四象。由此程永[1]認為,肝病患者,病由有三:一為腎不足,肝木無源升發(fā);二為中土虛,中軸旋轉失職“散精于肝”減少致肝木升機不靈;三是甲木相火不降、心陰肺胃不斂而降氣不足,升機乏力??梢?,肝病患者發(fā)病與脾腎二臟緊密相關。筆者在臨證中發(fā)現(xiàn),慢性肝病患者大多病勢纏綿難愈,久病則容易損耗機體脾腎之陽氣?!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分性疲骸瓣枤庹撸籼炫c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由此可知,顧護陽氣、溫補脾腎之陽在肝病患者的診治中尤為重要。因此,將具有扶陽功效的督灸應用于肝病患者的臨證過程中可每每獲效。
《靈樞·官能》曰:“針之不為,灸之所宜。”督灸的良好療效是對這一理論的最佳詮釋。筆者在臨證中發(fā)現(xiàn),慢性肝病中諸多病癥應用中醫(yī)內(nèi)科常規(guī)診療方案難以奏效,而配合督灸可獲良效。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難治性黃疸、頑固性腹脹、抑郁焦慮性失眠等癥,此類患者常有年老體弱、病程長、病勢纏綿、免疫力低下等特點,多以實寒證、虛寒證、氣滯證、血瘀證、寒濕證等為主。督灸尤其對慢性肝病患者伴中陽不足之腹脹、泄瀉、頭目昏沉等癥及腎陽不足所致大便難解、失眠、抑郁等癥常有奇效。但督灸的藥泥多為辛熱溫陽的中藥粉加用生姜汁、白酒、蜂蜜等調(diào)制而成,對患者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少數(shù)患者灸治后出現(xiàn)皮膚瘙癢、發(fā)紅、起泡等不良反應。因此,對于皮膚高度過敏、皮膚破損及其他嚴重皮膚病者應禁用,或施灸處若有潰瘍或月經(jīng)期均需暫停治療。此外,督灸亦禁用于孕婦、嚴重肝病及合并有心、腦、腎等其他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腦血管意外等。
筆者認為,督灸臨床施灸的關鍵在于藥泥的調(diào)配、灸量的控制及灸時的選擇。藥泥的調(diào)配、灸量的多少均需對患者的陰陽虛實進行詳細的辨證后確定。藥泥厚薄要適中,灸量不宜過多亦不宜過少。藥泥過薄或灸量過多,則灼熱感太強,過厚或灸量過少則熱力不夠而滲透性差。施灸的時間應因時制宜,以暑夏三伏天及白天為宜,切忌晚上、陰雨、雪霧潮濕天氣施灸;也應因人制宜,對于大饑大渴大汗極度衰弱的患者,應適當休息及恢復后辨證施灸。施灸后1月內(nèi)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膩之品,以免留戀病邪,禁食生冷果以保存體內(nèi)陽氣,督灸后應避免洗涼水澡,不用風扇直吹,2周內(nèi)避免房事,以免耗傷陽氣,不利病情恢復[2]。此外,因肝體陰而用陽,為風木之臟,應用督灸時需注意鋪灸的力度及次數(shù),避免溫灸太過傷其肝陰。
3.1 重灸督脈,貴在扶陽 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jīng),五臟六腑亦通過背腧穴與其相通,故應用火力足而猛的督灸重灸督脈可在短時間內(nèi)扶助人體陽氣,激發(fā)周身氣血,使寒濕之邪得以祛除,郁閉之氣得以暢通,痰瘀之邪得以化解,最終可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而肝病患者常常出現(xiàn)脾陽不足或腎陽不足之證,或因肝木克制脾土,脾陽受遏,中焦失于運化所致;或因腎陽不足,肝木失于溫煦,升發(fā)乏源,氣機升降失常所致。因而應用具有扶陽功效的督灸治療中陽不足、腎陽不足的肝病患者常獲奇效。
3.2 辨證施灸,陽中求陰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理論的精髓,不論內(nèi)治法還是外治法都離不開辨證論治。因此,在督灸的臨床應用中應牢牢把握辨證施灸的原則,每個患者在施灸前均應進行詳細的四診診察和陰陽虛實辨證,特別是對陰虛證者辨證施灸尤為重要。筆者在臨證中發(fā)現(xiàn)陰虛證者并非是督灸的絕對禁忌,只需辨證后根據(jù)患者的陰陽寒熱虛實在灸量、藥泥的配置上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即可達到陽中求陰的治療目的。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的陰陽氣血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又相互消長的,陰陽二者,如果一方受損,另一方也會同時受損。所以陰虛者也會出現(xiàn)陽的不足,在治療陰虛補陰的同時適當增以補陽,可達到陽中求陰、陰生陽長、陰平陽秘的治療目的。正如《景岳全書》中云:“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而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p>
3.3 灸藥并用,相得益彰 《扁鵲心書》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庇纱丝梢姲木哂兄边_病所、快捷起效的作用。督灸屬灸法的一種,是在短時間內(nèi)集中火力重灸督脈,激發(fā)人體陽氣而達到迅速祛邪的治療作用。諸多研究證實了督灸在治療內(nèi)科疾病中的近期療效,其可使原來對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反應性差的患者,治療反應性得到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大幅度提升[3~5]。但較少人關注其遠期療效。筆者在臨證中發(fā)現(xiàn)督灸的遠期療效需注意配合中藥湯劑內(nèi)服才可達到長期維持的作用。
朱某,女,73歲,因“反復腹脹7年余,加重伴腰痛1周”于2015年7月入院。診斷: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失代償期,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糖尿病,高血壓病。既往因反復腹脹多次入院。入院后訴腹脹、腰痛明顯伴大便難解,入院辨證屬肝腎陰虛、水濕瘀阻證,予以六味地黃丸及四磨湯加減,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癥狀緩解不明顯?;颊甙Y見:面色晦暗,疲倦乏力,腹部脹滿,口干,腰痛,夜間間有咳嗽,無痰,納食一般,入睡困難,大便質(zhì)爛難解,小便尚可,舌暗紅、少苔,脈沉弦細,尺脈重按無力。查體:面部毛細血管擴張,肝掌征陽性,心肺未及異常,移動性濁音可疑陽性,雙下肢無浮腫。治療:督灸。于大椎至長強穴的背部督脈上先鋪一層具有溫陽通脈作用的藥泥(由附子、干姜、姜黃等組成),后于其上放長蛇行艾柱一條灸之。灸后患者訴當晚矢氣多,解大便順暢,腹脹明顯減輕,次日感周身舒暢,腰痛略減。觀其舌象轉為舌暗淡,苔薄白稍膩,脈弦細,尺脈力度較前回復。
按:患者久病氣陰兩虛,其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治宜益氣養(yǎng)陰,扶正祛邪。陰虛證能否應用灸法治療是歷來醫(yī)家爭論的焦點,大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灸法禁用于陰虛證者,因其溫熱易耗傷津液,可加重陰虛之癥。筆者將灸力甚強的督灸應用于陰虛患者,源于池曉玲教授治療肝病陰虛患者時注重“陽中求陰”的理論、蔡圣朝主任醫(yī)師的灸法新觀點“灸法自然,陽生陰長”[6]以及王麗等[7]的鋪灸臨證經(jīng)驗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由此可見,陰陽是萬物的根本,陰陽互相依存,互為根本,只有陽氣生化正常,陰精才能不斷滋長??梢婈幪摶颊卟豢梢晃娥B(yǎng)陰,應注意配伍扶助陽氣之法以達到陽中求陰的目的。特別是本例患者腹脹明顯,予以滋陰藥物因其滋膩礙胃,則脾陽不升,濁氣不降,故腹脹、大便難解久久不得緩解,而予以督灸1次則大便得解,腹脹明顯緩解。由此可見,督灸并不局限于治療陽虛寒凝血瘀之癥,對于陰虛伴中陽不足患者也可辨證施用。
[1]程永.肝木下氣論[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1):143-146.
[2]朱現(xiàn)民,丁潤澤,陳煦.督脈鋪灸的施術關鍵與運用特色[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0):948-950.
[3]韋莉莉,盧金景,許毅強.鋪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5):377.
[4]趙彬元,范娥,劉麗艷,等.藥物鋪灸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4):7-9.
[5]張瑜,蔡圣朝,徐雯,等.鋪灸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11):1011-1012.
[6]袁衛(wèi)華,蔡圣朝.蔡圣朝主任灸法醫(yī)案3則[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2):132-133.
[7]王麗,袁衛(wèi)華,蔡圣朝.鋪灸療法的臨床應用[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