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鳳
摘要:本文圍繞任務群教學,結合教材學情,闡述了《聚焦小說中的小人物》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在情境描述中,就其中三個教學情境進行重點分析,即激疑導入、品讀細節(jié)和延伸自我;最后,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效果進行了反思總結,作為日后教學的借鑒。
關鍵詞:任務群;整合;小人物;閱讀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2-0112
目前,任務群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所謂任務群教學,即在真實情境下,確定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生成、發(fā)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自己去體驗環(huán)境,完成任務,發(fā)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理解、應用系統(tǒng)。
任務群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要確定與語文素養(yǎng)相關的某個主題,根據(jù)主題以及教材等學習內容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在具體語文教學實踐中,可能會常用整合這個教學策略。例如在文本教學中,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需要,可以跨越專題界限,將不同內容、相同主題的文章聯(lián)系在一起向學生傳授,為學生呈現(xiàn)多樣化的教學課堂。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是整合式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的重要保證。
例如,必修二教材中不少文章塑造了鮮活的小人物形象,《最后的常春藤葉》中的貝爾曼,《祝?!防锏南榱稚?,《品質》中的格斯拉……作者在小人物的身上寄寓了豐富復雜的情感。編者希望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對人物的賞析,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敬畏生命,善待生靈,熱愛生活,將愛的火炬照亮整個生命的流程,把個體有限的生命融入到豐富的世界中,生活才更加精彩,人生才更有價值?!保▽n}一前言)這些為開展任務群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教學設想
必修二中寫人的文章較多,整合從此處切入,扣住“小人物”組織課堂教學。結合專題一的“關于生命意識”的引言,希望在分析文中小人物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平凡人物的生活,引導學生思考:我們這些小人物從中獲得了什么?另外,為了區(qū)別于前面單篇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課側重于抓文中的次要小人物,引導學生鑒賞一些平常忽略的細節(jié)描寫,體會作者的匠心所在。最后,為促成學生思維的遞進深入,將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為:整理小人物——聚焦人物特點——研討人物意義——拓展于己影響。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這樣預設:
1. 預習:整理出必修二文本中出現(xiàn)的小人物,你喜歡哪一個?
2. 導入:師生共同探究題目“聚焦小說中的小人物”。
要求學生著眼于“小人物”和“聚焦”兩個詞語。自由交流,教師不做定論。
3. 整理:必修文本中出現(xiàn)的小人物有哪些?請說一說。
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列舉出課本中出現(xiàn)的小人物,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并為后面的具體分析做好準備。
4. 聚焦:哪個小人物的形象給你留下的印象較深?說說原因。
教師示范舉例《最后的常春藤葉》里的蘇艾,引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動作和表情等,帶著研究的意識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特點、體會作用。
5. 研討:我們?yōu)槭裁匆熬劢埂边@些小人物?
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思考:作者角度,構思刻畫的意圖;借此傳達的情感態(tài)度;從讀者角度,讀到自己,引起了情感的共鳴;塑造自己,帶來的啟示與思考。
6. 延伸:在你讀過的小說中,有哪些 “小人物”對你產(chǎn)生了影響?
引導學生調動閱讀積累,深入思考某個人物對自己的觸動,強化閱讀的“個性化”,鼓勵獨特的自我認知,希望學生的閱讀能由知道了解走向思考啟發(fā)。
7. 小結:小說也是生活,我們這些生活中的“小人物”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情境
情境一:激疑導入——探討課題引入思考
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好的導入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反之,則會在帶領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境時遇到障礙。將《聚焦小說中的小人物》的導入定為研討課題含義,是由本文整合課的特點決定的,準確地理解核心詞語,才能有針對性地達成課堂目標。課堂設想是通過學生對“小人物”“聚焦”兩個詞語的理解,檢查他們預習作業(yè)的質量,同時也為后面課堂探討做好準備。
情境二:品讀人物——細摳微處打開“腦洞”
小說刻畫人物時往往會借助細節(jié)點染增強形象性和復雜性,必修二中的不少小人物的塑造都用了此法。教學中,應明確要求學生找出關于小人物的描寫語句誦讀,仔細品味其中傳達的人物特點和作者情感。此處重點是引導學生關注次要小人物的細微處的描寫語句,將之作為單篇課堂講授的補充,在討論交流中,由鑒賞引向研究。如教師示例分析《最后的常春藤葉》中的蘇艾:“醫(yī)生走后,蘇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場,把一張日本餐巾擦得一團糟。然后,她拿起畫板,吹著拉格泰姆曲調,昂首闊步走進瓊珊的房間?!弊穯枴安恋靡粓F糟”表達了蘇艾當時怎樣的心理,為何要“拿起畫板”走進病房。
情境三:探討延伸——理解深意反思自身
英國小說家毛姆說:“小說家通過自己所講述的事件、選擇的人物以及對他們的態(tài)度,為你提供一種對生活的批判,因而引導學生由認識人物的特點性格到揣摩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就尤為必要?!崩?,魯迅先生給予在柳媽身上的既憐又惡的復雜性,是對弱者的憐憫,又是對弱者不知覺中充當劊子手的悲嘆;高爾斯華綏在取代了格斯拉的“年輕人”身上沒有安置市儈冷酷,他也只是無數(shù)平凡人中不同于格斯拉的一個,但一樣在用誠實的品格守護著社會的良知。研討中歸結出這樣的結論,引導學生更多面地感受文章的豐富性、體會生活的復雜。
把研討中的認識帶入延伸交流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談一談已讀的某個小人物對自己的影響,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反思自我的行為,從小人物身上汲取人性的閃光點,作為人生遇到困難時的照明燈。
三、評價與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抓住“小人物”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掌控課堂節(jié)奏;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自主閱讀整理,積極研討交流,調動閱讀體驗反思自我的生活。從目標達成看,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還算圓滿?,F(xiàn)將得失總結如下。
1. 師生課堂定位準確,尊重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
從整理人物到品讀細節(jié)再到探討交流對自我的啟示,都充分體現(xiàn)了新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領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營造自由、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使語文學習成為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過程。
2.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精心,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反思自我
本節(jié)課先從理解課題中的“小人物”含義入手,學生對核心概念闡釋得是否準確直接可以看出預習作業(yè)質量的高低,同時也影響課堂后階段進展的程度;在此基礎上聚焦某個小人物,回到文本分析具體語句,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而引導學生由小人物的特點思考其在文本中的作用,體會創(chuàng)作者的匠心。
“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被谶@樣的理解,本節(jié)課結合專題一的卷首語,特別設置了“小人物對自己有怎樣的影響”自由交流環(huán)節(jié)。在感知到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身上的特點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反思自我:我們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活在現(xiàn)實中的“小人物”,都在被“生活”這個“大作家”雕琢;在社會生活的洪流中我們會遭遇各種事情,會軟弱、膽怯、自我、貪心,我們也能溫情、堅韌、誠實、無私……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昂首闊步,熱愛生活。
3. 課堂容量較大,對高一學生的能力預估偏高
這節(jié)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完整,力圖通過幾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思維的漸進性,把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生活啟示結合起來,于是課堂容量偏大,所以在聚焦研討小人物環(huán)節(jié)涉及的小人物不夠多,自由交流啟示影響環(huán)節(jié)顯得略匆忙。另外,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過于信任,于是在研討分析“次要小人物”的描寫細節(jié)時,學生的答案過于單一,教師在引導分析時花了不少時間。反思課堂,這兩者可以通過降低課堂難度的辦法解決,即課前明確“小人物”的概念界定,讓學生準確清楚地鎖定人物;在預習中提供分析范例,讓學生模仿分析角度,多角度揣摩語句內涵。畢竟這是整合課,這是重新學習課文,不需要保留神秘感與新鮮感。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根據(jù)教材學情調整教學策略,任務群教學為語文課堂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學模式,選擇合適的小切口,會交給學生豐富的大世界。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認真實踐,更加優(yōu)化這種教學模式的細節(jié),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完善自我,與學生共同閱讀、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