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慧
摘要:本文闡述了表演在英語課文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促使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文教學;表演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0-0023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實踐活動,這種活動既符合中學生愛表現(xiàn)自己、好動的心理與年齡特征,又能極大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運用語言中獲得成就感。如果教師能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每一堂課,適時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用英語表演的活動,并能積極地鼓勵每一位表演者,當學生通過表演,不斷地受到同學的贊賞、教師的鼓勵和獎勵時,他們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由此,他們不僅對外語的學習興趣會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優(yōu)勢將會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得到增強。
開展英語活動表演雖說是學生體驗成功極為有效的途徑,但在運用中還應注意方法和技巧。
一、把握表演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從七年級入學就開展表演是最佳時機,因為他們邁進一個新的群體,面對的是新同學、新教師、新環(huán)境,在這種全新的環(huán)境中,他們會努力放棄原來的“我”,重新塑造一個新的“我”來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要求。所以,這時新的習慣最容易培養(yǎng),新的理念、做法較容易被他們接受。一般來說,對于初中剛?cè)雽W的學生而言,教師立下的規(guī)矩很容易潛移默化地在他們身上變成一種自覺習慣,如果錯過七年級這最佳時機,到了學習的中期階段再去樹立英語表演的風氣,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到那時,有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不愛參與或想?yún)⑴c又力所不及的現(xiàn)象,表演興趣一時無法提起來,他們很難全身心投入表演或活動,效果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好。這樣,學生不但難以有成就感,反而會有自卑感和對英語表演的厭煩感。因此,開展表演活動應選擇好最佳時機,從而使有目的、有組織的表演活動成為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精神需求和自覺行為,從這種自覺的自我表現(xiàn)中學生會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二、選好表演素材
既要抓住表演的最佳時機,還要選擇好表演的素材,這樣才能使表演活動健康、穩(wěn)步地發(fā)展。表演內(nèi)容應以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為依據(jù),又不能脫離學生和現(xiàn)實生活。比如,起始階段應多以對話形式開展表演活動,慢慢地隨著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到經(jīng)常開展情景對話、課本劇改編和自編劇目以及原著作品的表演活動,表演內(nèi)容切忌千篇一律,總是重復和表演相同的內(nèi)容,或天天表演課上的對話,不但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筆者體會到,學生最喜歡的劇目還是他們自編自演的節(jié)目。因為這些活動不僅能體現(xiàn)劇目的新、奇、特等特點,更主要的是在一系列的自我創(chuàng)作、編排和表演活動中,他們的成就感、求知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所以,根據(jù)學生英語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的實際基礎,結(jié)合教學要求應從以下方面精心挑選課文劇的話題:
1. 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易于激發(fā)興趣的內(nèi)容,發(fā)生在學生身邊,學生有生活體驗的內(nèi)容,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如看病、購物、旅游等。
2. 選擇典型交際用語,便于創(chuàng)設情景的內(nèi)容,如在學習A Film Fan后學生表演了Seeing a Film一劇。劇中學生運用了多種交際用語,如打電話、請求允許和應答、建議、祝愿、禁止等,課文劇表演一般在教室里進行,我們通過簡單地布置就可將教室變成辦公室、圖書館、電影院、餐館、診所等。
3. 選擇故事情節(jié)曲折,便于展開想象的內(nèi)容。如筆者教過的一個班級有一組同學,曾做過這樣一個組合式表演節(jié)目,一開始兩個同學悠閑地在公園散步,當時他們用了大量地基礎句型,如:This is...That is...These are...Those are...There be進行時態(tài),他們是這樣編排故事的,他們兩個人正走著,碰巧遇見其中一位好朋友,一陣寒暄之后,這位剛碰到的同學說要買運動鞋,請兩位陪他去,三人都不知道哪里賣運動鞋,于是又引出了尋找商店、問路的故事,三人總算找到了商店,買好了東西,這位新朋友又邀請兩位去他家做客。于是又引出了他將這兩位朋友介紹給了自己的父母,然后共進晚餐的一段劇,吃著吃著其中一位喊肚子疼,大家馬上打電話叫救護車,然后又折騰到醫(yī)院,給那位同學看病,由此又導出打電話和看病的兩場戲,僅這一個節(jié)目,他們就將介紹、問路、打電話、看病、付款等話題全都串了起來,編成了英語短劇表演給大家,使人覺得他們的戲真像一串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蘆,讓人百看不厭。
三、豐富表演形式
內(nèi)容決定形式,但形式對內(nèi)容也有直接制約和限定的作用,好的表演形式會使節(jié)目極富感染力和影響力。因此,要想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他們在運用英語的活動中充分體驗成功,就應不斷地變換表演形式,這樣才會使表演活動總能夠別開生面,妙趣橫生。
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這樣一些表演活動,如dialogue in pairs (倆人對話),morning report(值日報告),free talk(自由演講),making dialogues (根據(jù)所學為對話表演新對話),interview (采訪),debates(辯論),discussion(討論),staging short plays(演英語短?。┑?。另外,筆者還采取增加兩次口語考試辦法來激勵學生重視口語訓練,在評價標準上,筆者一般是保底不封頂,也就是說,每個表演的同學都在優(yōu)良以上,筆者還經(jīng)常舉行英語party,屆時筆者把學生家長、在校的英語教師、校長、各班的英語課代表都請到自己班觀看演出,這樣做滿足了學生爭強好勝的虛榮心,培養(yǎng)了他們的成就感,增強了他們學好外語的自信心和自覺性,當他們看到那么多的人,尤其是看到他的爸爸媽媽也來觀看他們的表演時,心里別提多自豪了。
在這些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和表現(xiàn)自我,通過表演,他們不僅樹立起來了“第一”非我莫屬的自信心,同時更獲得了豐富、有勞有得的成功體驗。
四、合作學習,集體創(chuàng)作
筆者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改編與排練,學習小組由學生按劇本要求自由組合,班級英語課代表具體負責,使全班學生都能參加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推選一名組長,兼任導演。學習小組的活動一般利用課余時間,各小組首先通過互幫互學進一步清除課文中的生詞、句子、語法等障礙,同時熟讀課文,反復揣摩課文中的情節(jié)、人物,然后按照“改編的劇本要將課文中提到的內(nèi)容都表達到的基本要求,通過討論形成劇情梗概。為了使表演內(nèi)容連貫、新穎,大家動手收集可以命名用的語言材料,有的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有的主動預習書后練習,有的回顧過去學過的知識,有的上網(wǎng)查閱資料,最后,每個小組由組長執(zhí)筆完成劇本,劇本形成后,小組成員商量角色分工,進行分練、合練,許多小組還自己動手準備簡單的道具。
五、綜合評價,及時點撥
小組表演結(jié)束,筆者首先引導觀看的學生對表演中值得肯定的地方進行了評議,再讓大家提出一些具體意見和建議,筆者適時進行點撥、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意。同時對語言上的錯誤用法予以糾正,在總體評價時,筆者不僅進行語言運用的評價,而且將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合作精神放在評價的重要位置上,這樣的評價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成就感。最后,綜合表演內(nèi)容表演者語音、語調(diào)表演到位程度及小組團隊精神等因素,全班同學共同推選優(yōu)秀組到兄弟班級交流表演,這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課文劇表演,不僅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增添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情趣,而且創(chuàng)設了英語交際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充分挖掘了學習英語的潛能。同時,課文劇表演促進了不同層面學生個體的語言、人際交往空間和自我認識等多方面智能的發(fā)展,這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包頭市第四十三中學 01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