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方便教師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課堂是學生發(fā)展個人能力、展示自我個性、大膽創(chuàng)新思維的場所。如何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將所要教授的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并且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進行有效學習?那就需要讓老師將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讓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活”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倡導“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要構(gòu)建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等富有時代特征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小學老師在教學中要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是改革的實驗者,更是參與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改如何應對此次教學的改革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呢?
一、轉(zhuǎn)變“唯本”觀念
“本”指的是課本,也就是教材、教科書,課本是教學的依據(jù),沒有課本,教學就無法進行,因此,長期以來,照本宣科成為不爭的事實。可是,新課改理念對教科書有了新的詮釋,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一些例子,憑借這些例子讓學生舉一反三,讓學生練成閱讀技能和寫作技能。”這句話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教材在教學中的位置,如果只靠課本是不能達到培養(yǎng)語文技能的目的的。因此,在教學時,我積極轉(zhuǎn)變“唯本”觀念,不僅教好學生課本上的知識,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 、尊重學生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的精神壓力,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種平行、協(xié)調(diào)的關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激勵學生在互相問答、互相討論的共同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有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學生就會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就容易激發(fā),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在無拘無束、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里,學生讀的用心,想的開闊,說的暢快,問的自在,議的盡興,課堂教學的進程在師生的交流中自然完成。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三、滲透情感,讓課堂靈動起來
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奔涌著作者的思潮?!拔恼虏皇菬o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边@就要求課堂要“有情”,要讓情感的旋律在課堂中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受。然后,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而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nèi)容, 深入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意味。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也是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個會心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提醒學生用心的動作,都是教師真情的流露,都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語文課堂中如果缺乏情感教育,那么語文課就如死海中的水一樣了無生趣。而且,語文學科的特點也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四、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教師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讓學生充分思考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開辯論會讓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和看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
五、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xiàn)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xiàn)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六、實施課外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以往的語文教學,常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其實,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應該擯棄傳統(tǒng)的封閉教學,走向開放而生動的大語文世界。教師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運用,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聯(lián)接起來。如讓學生找找身邊的不規(guī)范字,為身邊的實物寫廣告詞……讓學生在生活中用語文,積累語文。
總之,語文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和訓練方法盡可能使自己的課堂五彩繽紛、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參與率。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課堂實踐,提升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起來,最終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江南小學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