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峰
摘 要:立足高中歷史教學實踐,圍繞發(fā)展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有效措施進行初步分析與研究,促進學生理性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史料實證”素養(yǎng);理性思維品質
“史料實證”是高中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其主要指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史料進行辨析解讀、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客觀看待歷史的一種態(tài)度與方法,是促進學生理性思維品質(一種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常態(tài)思維方式)發(fā)展的一種最佳途徑。那么,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這一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理性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呢?我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讓學生對史料充滿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σ患鲁钟袧夂竦呐d趣,學生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成長所必需的力量。由此出發(fā),要想發(fā)展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讓學生對多種多樣的史料充滿興趣格外重要。
在教學《開辟新航路》時,我出示了馬克思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中的一段話:火藥、羅盤、印刷術——這是預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并據此史料拋出了一個問題:火藥、羅盤、印刷術都是中國的發(fā)明,為什么卻變成了預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偉大發(fā)明?由于之前未接觸過馬克思的這一言論,學生一時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既想知道馬克思所說的含義,又想知道該言論與實際情況是否存在出入。這樣,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用感性思維點燃了理性思維,自然而然地形成“史料實證”的初步意識。
二、幫助學生全面搜集史料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過去的事和人都如云煙,不能再給予后來者最真實的信息。也正因為如此,關于同一事件、同一歷史人物的不同觀點紛至沓來。由此出發(fā),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史料。
在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時,我?guī)椭鷮W生或上網瀏覽數字資源,或翻閱歷史文獻,搜集了大量的史料,精選了對太平天國運動所持不同觀點的材料。具體如下:
史料一 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訓》,1843年
史料二 逆賊洪秀全楊秀清稱亂一來,於今五年矣……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議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
——曾國藩《討粵匪檄》,1852年
史料三 1862年,英國在《華北捷報》載:“太平革命是一場血污的運動……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對一切安樂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軍”……
——朱學勤《中華文明史》,2006年
……
教師通過對史料進行辨析和對史料作者意圖進行認知,判斷史料的真?zhèn)魏蛢r值,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意識到不同認識是基于不同背景、不同立場、不同的史料來源及占有信息量等因素。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得以初步發(fā)展,對理性思維品質發(fā)展起到基礎性作用。
三、教會學生合理運用史料
運用史料是為了理解歷史。合理運用史料就要教會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將其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在教學《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時,我出示了如下史料: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歐洲留下的混亂……歐洲的聯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屬。
——《阿登納回憶錄》
史料二 西歐和日本都是美國非常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同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想到過的那種挑戰(zhàn)。
——1971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講話
……
運用史料需要秉持大膽懷疑、多源互證等原則。因此學生判斷以上史料屬于一手史料、有較高價值,并就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世界政治形勢對史料觀點進行有邏輯的論證。學生還可用可信的史料對當今的世界多極化趨勢進行分析與探討。像有的學生就分析道:“歐洲各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形成了同盟,為的就是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為此他們不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自之間的貿易壁壘,統(tǒng)一了貨幣,還使過境手續(xù)變得簡化,各國之間的最惠國協定也得以建立,歐洲一體化趨勢明顯”;還有的學生以中國經濟為例,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據報道,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6.9%,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跨過了80萬億元的門檻,日后中國經濟還將引領世界經濟快速增長,這表明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且地位日漸突出與明顯”……這樣一來,學生以實證精神對待當前的世界現實問題,使他們“史料實證”素養(yǎng)得以發(fā)展。史料實證素養(yǎng)教學,必將使基于史料證據的歷史理性思維成為學生的自覺品質。這種品質又會反過來推動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從“讓學生對史料充滿興趣”“幫助學生全面搜集史料”“教會學生合理運用史料”三方面入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促進學生學歷史、分析歷史、以歷史的理性思維品質更好地指導自身的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徐潔.“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探究[J].歷史教學問題,2018(2).
[2]李錫海,王繼平.歷史證據思維基準之史料實證素養(yǎng)[J].中學歷史教學,2017(4).
注:本文系筆者主持的泰州市“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一般立項課題《高中歷史教學如何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品質研究》(課題批號:TZJKS-YBLX201326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