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美論”視角下《關雎》英譯的美感再現(xiàn)研究

      2018-03-19 14:02:29車明明任夢雨
      關鍵詞:音美意美譯詩

      車明明,任夢雨

      (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一、引言

      在中國古詩英譯方面,“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沖先生在自己長期的翻譯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總結(jié)出了獨樹一幟的翻譯理論,即詩歌翻譯的“三美論”。擁有“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詩歌是最精致的文學形式,達到了美學的極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1]。在翻譯過程中,譯詩也應力求達到原詩的美感,“要和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即意美;要和原詩一樣有悅耳的韻律,即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如長短,對仗等),即形美”[2]85。由此可見,“三美論”對于詩歌翻譯的美感再現(xiàn)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直以來,許淵沖的“三美論”都是翻譯研究的熱點。筆者對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進行了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從2005年至今,國內(nèi)學者從“三美論”視角進行的翻譯研究數(shù)量達到1400余篇,其中期刊類770余篇,碩博論文類270余篇。從“三美論”視角分析和研究《詩經(jīng)》翻譯的數(shù)量為10余篇,而從“三美論”視角賞析《關雎》的僅有1篇。從2013年到2017年,“三美論”的研究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發(fā)表論文共466篇。在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勢下,對詩歌翻譯的經(jīng)典理論“三美論”應用實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關雎》英譯中的“三美”再現(xiàn)

      《關雎》可謂中華文化經(jīng)典的肇始,“六經(jīng)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3]?!蛾P雎》結(jié)構(gòu)整飭,內(nèi)容質(zhì)樸,因其翻譯涉及語言和文化的諸多方面,很值得基于“三美論”視角進行研究。本文選取辜正坤、Arthur Waley以及Witter Bynner的譯文,以“三美論”作為理論指導,對《關雎》英譯過程中的美感再現(xiàn)進行研究。

      在談到詩歌的翻譯時,許淵沖說,“譯詩只傳達原詩的意美是不夠的,還要盡可能傳達它的音美和形美”[4]73?!耙饷馈笔亲钪匾?,“音美”次之,最后才是“形美”,但仍要“努力做到‘三美’齊備”[5]39。

      (一)意美

      “意美”指的是原詩的內(nèi)容,用許淵沖的話就是“‘內(nèi)容’就是要傳達原詩的‘意美’”[5]9,換言之,譯詩需要和原詩在內(nèi)容上保持一致。

      “意美”的再現(xiàn)主要是通過意境的再現(xiàn)而實現(xiàn)的。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6]。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言氣格,言神韻,不如言境界。”[7]。以下通過譯例來探討辜正坤、Arthur Waley以及Witter Bynner三位譯者對《關雎》“意美”的再現(xiàn)方式。

      首先來看辜正坤的翻譯。辜正坤采取直譯的方式將題目譯為“OSPREYS”,這種忠實的翻譯保持了原詩“比興”的修辭手法,再現(xiàn)了中國詩歌借景言情的思維形式。在第一行中,“關關雎鳩”被譯為“Hark!The ospreys merrily call”,其中“Hark”具有召喚功能,讀者仿佛也能聽到如原詩中一樣的鳥的歡唱,強化了原詩那種靜謐祥和的意境。第三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譯為“The girl is lovely and slenderly tall/Whom the gentleman would adore”,使讀者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生氣勃勃的畫面:姑娘體態(tài)纖細姣好,形象可愛美好。第十二行“輾轉(zhuǎn)反側(cè)”被譯成“He tosses,unable to sleep at night”,說明男子夜不能寐,即使躺在床上,也在心心念念那位姑娘,這種譯法將原詩因想念而翻來覆去無以入眠的情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于“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分別采用了“sought”“caught”“stored”,譯者精準地把握了原詩,一幅姑娘采摘荇菜的畫面躍然紙上,讀者仿佛可以看到姑娘的一舉一動。辜先生將“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譯為“He’ll befriend with zither and zeal”“With bells and drums/he wins her after all”,意思為彈琴鼓瑟來親近她,敲鐘奏樂來使她歡樂,一場盛大的婚禮現(xiàn)場儼然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似乎“君子”與“淑女”正走向幸福美滿的婚姻殿堂??傮w來講,原詩的“意美”在辜正坤筆下得到了充分再現(xiàn)。

      由于語言的巨大差異,Waley的譯詩與原詩出入較大。首先看題目的翻譯,Waley使用意譯的手法將題目譯為“Song”,與原詩以此物比彼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迥異,喪失了原詩以物言情的藝術效果。但在第一行中他用“Fair,fair”來呈現(xiàn)雎鳩的叫聲,較好地營造出了原詩神秘幽靜的氛圍。在第三、四行,Waley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譯為,“Lively is this noble lady/Fit bride for our lord”,從“意美”的范疇來考量出入較大?!蛾P雎》中描寫的是中國古代的勞動女性,在他筆下變成了“l(fā)ady”,猶如端莊、高貴、典雅的英國貴族,“君子”也譯作了“l(fā)ord”,并且他將“君子好逑”譯為“Fit bride for our lord”,與中國文化中男子求愛時矜持含蓄的形象相去甚遠,因而此處這兩句未能很好地再現(xiàn)原詩的“意美”。第八行“Day and night he sought her(寤寐求之)”中的“sought”一詞用得更欠妥當,原詩中指日夜思念姑娘,而Waley譯文的意思卻是“這位貴族姑娘很羞澀,男子不分晝夜地追逐著她”,喪失了原詩朦朧、羞澀、美好的意境。由于“在譯作當中,遣詞造句的不同便會彰顯出不同的形象”[8],據(jù)此觀之,Waley的譯文不太符合“意美”的精髓。但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及“左右芼之”中的動詞分別被譯成“seek”“gather”和“choose”,演繹了姑娘在挑選配偶時謹慎的情形,在這點上Waley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再來看看Bynner的翻譯。Bynner將題目譯為“The Pure-hearted Girl”,這樣,“窈窕淑女(the pure-hearted girl)便成為他整個譯詩的焦點。而《關雎》描寫的是男子愛戀女子、最后琴瑟和鳴的場景,故Bynner的譯法太過直白,將原詩借物言情的內(nèi)涵喪失殆盡。但是,在第一行中,他將“關關”譯為“echoing”,動詞的進行時使鳥鳴的意象變得栩栩如生。然而,Bynner并沒有保留原詩的語序,因而就“意美”的傳遞而言是有欠缺的。不過,將“女”譯作“girl”,符合勞動女子的年齡,也“更合民歌風味 ”[9]。 但是,“窈窕淑女”被譯作“the pure-hearted girl”,原詩是指身材姣好,譯文則變成了純潔可愛、令人心動。第六行的“左右流之”被譯為“Leaning with the current”,詞匯“l(fā)eaning”的選擇生動形象,充分再現(xiàn)了荇菜隨水流來回飄蕩的畫面。Bynner將第十六行“琴瑟友之”和第二十行“鐘鼓樂之”,分別譯為“with lutes and with harps”和“with bells and with drums”,再現(xiàn)了原詩的對稱結(jié)構(gòu),描繪了君子贏得淑女芳心之后的喜悅心情,也通過“意美”的完美再現(xiàn)創(chuàng)造了一種意境美。最后,“求之不得”中的“不得”指的是無法追求到,并不是“找不到”(not found her),Bynner的譯法儼然男子一直在不停地東奔西走去尋找他心儀的女子,而非原詩所表達的惶惑不安的“意美”意境,此譯文從“意美”再現(xiàn)上無疑是有瑕疵的。

      詩歌是最美的文學形式,譯者為了再現(xiàn)原詩的“意美”,在譯詩的過程中只有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才能更好地反映原詩的內(nèi)涵及意境之美。

      (二)音美

      “音美”是詩歌的另一主要特征,可以說,“詩是音樂性的語言”[10]。音律,或曰“節(jié)奏”[11]8,是詩歌重要的音樂性表征,它“起源于情感的自然需要”[11]87,是“詩的命脈”[11]8。音律是詩歌中一個重要的音美因素,“音律最大的價值是它的音樂性”[11]93。

      在詩歌翻譯中,“音美”無疑也贏得一席之地。許淵沖(2006)是這樣強調(diào)“音美”的重要性的:雖有意美而無音美的譯詩,也無法使讀者領略到讀原詩的趣味。所以,譯詩不但要傳達原詩的意美,還要傳達原詩的音美(包括壓韻)[4]247。

      辜正坤的翻譯兼顧了中英兩種語言的韻律特征,以較為齊整的結(jié)構(gòu)再現(xiàn)了原詩的“音美”。漢英詩歌在韻律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根據(jù)吳偉雄(2013)的觀點,漢詩節(jié)奏的形成是按平仄互協(xié)的規(guī)律以及字的各個聲調(diào)在特定的詩句中有節(jié)拍地交錯出現(xiàn);英語詩歌節(jié)奏的形成則按重輕互協(xié)的規(guī)律[12]?!蛾P雎》所使用的平仄規(guī)律是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形成了精巧多變、錯落有致的風格。辜正坤通過巧妙構(gòu)思和匠心再造,以獨特的押韻方式再現(xiàn)了《關雎》的節(jié)奏和音樂美感。在辜譯中,全詩押ABABCCAADDCCCCAACCAA 韻 ,韻 腳 有“call”“tall”“recall”“shore”“adore”和“bay”“day”等,這種輕重音相間顯得節(jié)律明快,讀起來抑揚頓挫,具有很強的音樂美感。在前四行譯詩中,“call”與“tall”及“shore”與“adore”形成了隔行押韻,之后的全部詩行改變押韻,采用兩行轉(zhuǎn)韻的方式,為活潑明快的詩歌增加了多樣化,使其更加富有韻律感,完美再現(xiàn)了原詩音韻美的魅力。在第三行中,“l(fā)ovely”“slenderly”行內(nèi)押尾韻/i/,讀起來典雅和諧,使原詩給予讀者的聽覺美感延伸成為視覺美感。只是“關關”被譯成“Hark”,雖然營造了靜謐曠野中鳥兒歡鳴的意境,但卻在韻律齊整方面形成了明顯的突兀感。

      Waley的譯詩主要表現(xiàn)在韻律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于原詩的音樂美。其中第五、十三、十七詩行押/?u/韻,第三、七、十五、十九詩行押/i/韻,第二、八、九、十六、二十詩行押/?/韻。從具體詩行來看,Waley將“關關”譯作“fair,fair”,既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雎鳩優(yōu)美動聽的叫聲,又蘊含了“a fair maiden”之意,凸顯了詩歌的主題。第八、九行的“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譯作“Day and night he sought her.Sought her and could not get her”,同原詩一樣,Waley也采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原詩的音樂美通過詞匯的重復得到絕妙再現(xiàn)。第十一行的“悠哉悠哉”被譯為“Long thoughts,oh,long unhappy thoughts”,其中由“Long thoughts”之反復所形成的韻律貼切地再現(xiàn)了原詩的音樂美。第十二行“輾轉(zhuǎn)反側(cè)”被譯為“Now on his back,now tossing on to his side”,其中“tossing”一詞的元音/?/音韻短促,形象地體現(xiàn)了因心緒不寧而“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忐忑節(jié)奏,而“now”在兩個小句中的重復使用,讀來朗朗上口,形成了與原詩如出一轍的音樂美。總體而言,Waley的譯詩雖與原詩在韻律、節(jié)奏上有差異,但倒也符合英詩的音韻規(guī)律,能使讀者感受到與原詩異曲同工的“音美”效果。

      Bynner的譯詩更自由,幾乎完全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敘述式風格。首先,第五行的“參差荇菜”被譯作“Long lotus,short lotus”,其中“l(fā)otus”分別和“l(fā)ong”和“short”形成了重復搭配,通過聲音的反復出現(xiàn)所形成的強化效果,完美再現(xiàn)了荇菜在水中的參差狀,讓人仿佛能看到姑娘采摘時隨著高低不齊的荇菜而左右轉(zhuǎn)動的動態(tài)美。其次,第十一行的“寤寐思服”被譯為“Asleep,he has dreamed of her”,其中“asleep”和“dreamed”押元音韻/i:/,這種音樂性再現(xiàn)了“寤”和“寐”這兩個對照詞的關聯(lián)性,也生動描繪了君子對淑女日夜思念的情景。這里詩歌的主題是通過押元音韻來實現(xiàn)的,因為“元音韻不僅有利于創(chuàng)造文學文本的音樂特性,也有助于其意義的產(chǎn)生”(assonance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musical quality of a literary text,but also to its meaning.)[13]??傮w來講,除了以上這幾處可圈可點的音樂性特征,譯詩的押韻并不明朗,盡管其中第九、十、十一行都有“her”的韻腳,但與原詩那種工整押韻的音樂性還是相去甚遠。雖然Bynner的譯詩讀起來流暢自然,押韻處理有匠心獨運之處,但比起原詩來說“詩味”喪失殆盡,倒像是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

      《關雎》體現(xiàn)了中國格律詩嚴謹工整的韻律,在譯詩過程中,只有注重韻律才能再現(xiàn)原詩的“音美”,只有“以詩譯詩”才能體現(xiàn)原詩的韻律風格和美感。

      (三)形美

      “形美”是詩歌最為突出的特征,因為詩歌是“以最好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最好的詞語”(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羅伯特·弗羅斯特語)。詩歌“形美”的特性對翻譯提出了要求,“從通過外在形式來‘傳神’的角度來看,只有以詩歌的形式來譯詩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14]。正如許淵沖(2003)所言,主要在句子長短方面和對仗工整方面,盡量做到形似,便達到了形美[2]81。

      由于詩歌形式上的獨特性,在翻譯過程中也要將重點放在形式的再現(xiàn)之上,“不能得‘意’忘‘形’”[15]。劉宓慶(2012)將文學作品形式再現(xiàn)的過程分為不同層級,他指出,文學翻譯的審美過程為“觀→品→悟→譯”[16]。在這個審美系統(tǒng)中,“‘觀’指的就是要注重詩歌的形式,即許淵沖的形美”[17]。

      辜正坤較為完滿地再現(xiàn)了原詩的形式美。他所譯版本突出了詩歌對仗工整的特點,并且以《關雎》為代表的《詩經(jīng)》更是簡潔工整的代表。在辜譯中,“窈窕淑女”被譯為“l(fā)ovely and slenderly”,其中“l(fā)ovely”和“slenderly”都以“l(fā)y”結(jié)尾,不僅形成了視覺對應,體現(xiàn)了“形美”,也賦予了“音美”?!皡⒉钴舨耍笥伊髦?采之/芼之?!北蛔g為“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sought(caught/stored)”,其中的押韻模式使得譯文齊整雅致,創(chuàng)造性地保留和提升了原詩的形式之美,無論從視覺上還是聽覺上都給人一種整飭的美感。第十一行的“l(fā)ingering”和“l(fā)onging”形近、音近,且押頭韻和視韻(eye rhyme),這種精致的用辭不僅給人一種工整典雅的感受,也再現(xiàn)了原詩那種怡然自得的美感?!蛾P雎》本身的四字排列具有整齊劃一的視覺沖擊力,辜正坤通過較為工整的譯詩風格,將其清麗有致的“形美”生動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異域讀者一方面能享受到視覺美感,另一方面也能領略到原詩讀者所能體會到的格律形式上的特色。

      Waley的翻譯中較為突出地體現(xiàn)了語言的內(nèi)在差異會給詩歌翻譯造成巨大的藩籬。在Waley的譯詩中,第一詩節(jié)字符偏少,整體視覺呈梯形,給讀者一種頭重腳輕的視覺效應,與原詩工整對仗的形式美有很大的差異,這在翻譯的“形美”再現(xiàn)中不得不說是一種明顯的“不忠”。在第二、三、四、五詩節(jié)中,均為三個長詩行穿插了一個短詩行,趨于齊整的結(jié)構(gòu)給人以錯落有致的美感,整齊中帶有變化,形成了自己工整的風格,從形式美的角度來看倒也差強人意。尤其是“Shy was this noble lady”一句被處理為倒裝句,這種由倒裝所形成的強調(diào)給人眼前一亮的美感?!坝圃沼圃?,輾轉(zhuǎn)反側(cè)?!北蛔g為“Long thoughts,oh,long unhappy thoughts/Now on his back,now tossing on to his side.”其中“l(fā)ong thoughts”和“now”被重復使用,體現(xiàn)了男子因求之不得而產(chǎn)生的不安和渴望??傮w而言,Waley的譯詩大體上保持著一種自身的節(jié)奏感和平衡感,但從忠于原詩的“形美”角度來說,不得不說是有很大欠缺的。

      囿于語言差異,Bynner的譯詩與原詩在形式上迥異,可謂是一種翻譯再創(chuàng)造。單從譯詩本身來看還算齊整,但比起原詩的工整雅致來說,這種明顯參差的建構(gòu)似乎透露出譯者翻譯的力有不逮。在第一、二、四、五詩節(jié)中都是三個短詩行加一個長詩行,而第三詩節(jié)中這種特點又不很明顯,這種貌似整齊中的變化不符合詩歌注重形式工整的特點,更無從談起再現(xiàn)原詩“形美”的精神風貌。Bynner將原詩第三、四行的陳述句改為疑問句,從而將原詩中那種君子對淑女在心中的默默傾慕變成了直接大膽的求愛,不符合中國文化中彬彬君子溫潤含蓄的特征。“Awake,he has thought of her/Asleep,he has dreamed of her”以排比句式進行渲染,“詩味”很濃,不但形成了視覺上的對應,而且形成了聽覺節(jié)奏與情緒節(jié)奏上的交相輝映,算是Bynner譯詩的點睛之筆。譯詩“And make ready with lutes and with harps/And be ready with bells and with rums”仿擬了原詩工整的結(jié)構(gòu)和節(jié)奏,只是這兩行字數(shù)明顯多于其他詩行,在“形美”角度存在明顯的突兀感。Bynner采用散文體譯詩,譯詩自由灑脫,與原詩相比自成風格,形成了不同的視覺美感,但不得不說比起原詩在“形美”上大為遜色。

      “形美”是詩歌最標志性的特征,漢英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給詩歌形式美的完美再現(xiàn)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若處理不當,詩歌的“形美”在一定程度上就會被削弱乃至消失殆盡,譯者只有遵循“三美論”原則,謹守形美之理念,才能充分再現(xiàn)原詩的形式美。

      三、結(jié)語

      在浩瀚的中華文明史中,《詩經(jīng)》記述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人文信仰和智慧力量,賦予人們生生不息的文化滋養(yǎng),給予讀者情感、聽覺、視覺全方位的審美體驗。許淵沖的“三美論”為詩歌翻譯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遵循“三美”原則,盡量傳遞原詩所傳達的情感內(nèi)涵和藝術效果,力求達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筆者基于“三美論”視角,通過對《關雎》翻譯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再現(xiàn)進行研究,充分證明了“三美論”對詩歌翻譯實踐的解釋力和指導作用。

      猜你喜歡
      音美意美譯詩
      《詩經(jīng)·關雎》英譯中音韻美學的比較研究
      譯詩“三美”與國學經(jīng)典英譯的美學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許淵沖的“三美”論對中國古代文學翻譯的指導探究
      探析《紅樓夢》對聯(lián)翻譯中三美的再現(xiàn)
      大學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0:13:30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挖掘漢字之美,打好語文基礎
      英語課堂中的美
      從“三美”論的角度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兩個英譯本
      青春歲月(2015年16期)2015-08-29 13:37:03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去車站聽鄉(xiāng)音(駅へ行ってお國なまりを聞く)
      弋阳县| 泰州市| 读书| 神池县| 洛南县| 资中县| 珲春市| 聂荣县| 阜南县| 安康市| 宜兴市| 眉山市| 阳西县| 黄石市| 宜兰市| 石狮市| 沙坪坝区| 保定市| 太仓市| 正阳县| 景泰县| 逊克县| 景德镇市| 玉龙| 青海省| 承德市| 安图县| 苍溪县| 永川市| 长子县| 巴林左旗| 西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浮梁县| 铁力市| 大冶市| 开远市| 遵义县| 大悟县| 呼和浩特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