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夢瑜
摘要:余秋雨是我國著名的散文作家,同時在文學(xué)史上也有著獨特的影響力,余秋雨所創(chuàng)造的作品都有著深刻的含義,雖然余秋雨主要作品不是散文,但是余秋雨的散文也存在著獨特的風(fēng)格。比如說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就凸顯出了余秋雨在散文上的造詣,其中的用詞有著獨特之處,同時整篇文章用的修辭手法也比較多,比如說常見有比喻、排比、擬人等。而排比的應(yīng)用在文章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本文就具體淺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排比手法運用。
關(guān)鍵詞:余秋雨 《文化苦旅》 排比手法 運用分析
余秋雨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化苦旅》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同時,也有一些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對這部作品提出了很高的贊美。余秋雨在整部作品中采用了比較獨特的修辭手法,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涵養(yǎng),有著獨特的魅力,通過品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能夠切身的體會到我國歷史文化歷程。同時各種修辭手法運用恰當(dāng),真實的描述了我國的文化。
(一)一般排比句的靈活應(yīng)用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所應(yīng)用的排比修辭手法比較多,排比手法的運用實際是指將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句子,或者是有遞進關(guān)系的句子組合起來,從而起到較強的增強句勢的效果。排比句包含的種類比較多,最常見的是一般排比句,也就是說,在一般排比句中,句子之間的意思非常的相似,或者是句子之間的結(jié)構(gòu)比較相似,這類型句子就被稱作為一般排比句。在《文化苦旅》這部作品中,就采用了很多一般排名句,比如:“它成了民族心底的一種彩色夢幻,一種圣潔的沉淀,一種永遠的向往?!边@句排比句的應(yīng)用,有效地展示出莫高窟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突出了莫高窟所具有的文化沉淀。
(二)層次排比句的巧妙應(yīng)用
余秋雨創(chuàng)作的《文化苦旅》中,不僅僅運用了一些一般排比句,還靈活巧妙的應(yīng)用了一些層次排比句,層次排比句也就是指為一個句子中都有連續(xù)的辭格,所有辭格共同組成了層次排比句,層次排名句的靈活應(yīng)用能夠給讀者更大的心靈震撼以及適當(dāng)?shù)臎_擊感。比如:“如地震前的兆,如海嘯降臨,如山崩地裂”通過品讀這句話,能夠給讀者一種聲勢浩大之感,能夠更加形象的將物體凸顯出來。
(三)總分排比的應(yīng)用
總分排比的有效運用較為經(jīng)典,總分排比是總結(jié)性比較強的語句,能夠起到總領(lǐng)全段,或者是總領(lǐng)全文的作用,同時也能夠為下文做好良好的鋪墊,一般來說,后面連接著分承排比句。這種類型的句子就被稱作為總分排比句??倳疟染浣o讀者帶來的感受要比一般排比句給讀者帶來的感受更加真切、真實。比如在文章中:“假釋天真是最殘忍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令人感到可怕,沒有白發(fā)的老人令人感到遺憾……”這個句子就是典型的總分排比句,這個排比句的運用,有效的將余秋雨心理感受真切的描繪出來,使讀者能夠切身體會到真切感。
(四)補充排比句
補充排比句也是應(yīng)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排比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之前的語句起到補充、解釋的作用,一般來說,補充排比句是指前面有一項排比句,后面又連著另一項排比句做補充,同時兩個句子在語言上沒有任何的區(qū)別,這種句子就被認為補充排比句。補充排比句的運用,能夠加強讀者對作者所要描繪的事物了解更加透徹,提高認知以及感知能力。這主要是因為,后一句排比比前一句排比反映事物現(xiàn)象更為深刻,同時也能夠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使讀者體會到語言魅力。
(一)語意流暢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這篇散文中,排比手法的應(yīng)用比較普遍,同時應(yīng)用比較流暢,將所要描繪的事物細致完美的體會出來,一氣呵成的同時很體現(xiàn)出了事物的宏偉氣勢。《文化苦旅》能為我們描繪了中國文化底蘊,通過真切的語句,切實的呈現(xiàn)給讀者,語意暢達。通過品讀,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對余秋雨寫作手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仔細體會余秋雨筆下描繪的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美景,可以讓更多人受益,讓我們對我國文化有了進一步的感慨。
(二)感情豐富
余秋雨的文筆較為恢宏,給人強大的氣勢,這主要是因為余秋雨寫散文的時候,不會將重點放在小情調(diào)的描寫上,他會將描寫重點放在民族國家等大的方向上,所描繪的事物值得我們思考。在《文化苦旅》這本書中,描繪了一些具體的風(fēng)景以及名勝古跡,突出顯示出我國的宏偉,同時還流露出對我國古人智慧的贊美之情。在具體文化當(dāng)中,能夠清晰的展現(xiàn)出我國的悠久歷史,我國古人所具有的聰明才智。
(三)史料語句易理解
余秋雨所寫的《文化苦旅》中的語句大多都比較平易化,也就是說,讀者能夠看懂,不用深入去揣測他想要表達的內(nèi)涵,同時,余秋雨在描繪我國壯麗山河時,不僅有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還恰當(dāng)?shù)娜诤狭俗约旱那楦斜磉_,這與以往我們所讀到的散文有一定的不同,因為作者將自己真實的感受融入進去,而不是通過華麗的辭藻描寫。這種寫法為文章添上了濃墨淡彩的一筆,讀者在品讀時,會深刻的體會出不同。
(四)將哲理詩意化
余秋雨在創(chuàng)作時不拘小節(jié),有些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余秋雨大膽的將我國文化真實的文化展現(xiàn)出來,同時加以自己的深刻評價。讀者閱讀之后,會理解并且感嘆我國文化的魅力。《文化苦旅》以散文的形式像我們展示了余秋雨的思想感悟及心理寄托,巧妙靈活并且恰當(dāng)好處的運用排比修辭手法,使文化哲理更具有詩意性。在90世紀中,很少有作家評價我國的文化,對我國文化加以分析,而余秋雨則大膽的對我們文化、我國歷史做出了詳細的描寫,并且加上了個人情感,這無疑顯示了《文化苦旅》的獨特性。
余秋雨寫的《文化苦旅》這篇散文中,不僅僅通過具體語言描繪我國的山河,名勝風(fēng)景,還適當(dāng)?shù)奶砑恿藗€人的情感及看法,表達了自己暢懷的心情,讀者在品讀時,會有一定的心靈震撼。而全文中的排比運用,更加體現(xiàn)出文章恢宏龐大的氣勢,使獨特的風(fēng)格酣暢淋漓的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黃曉寧.淺析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排比手法的運用[J].語文建設(shè),2016,(06).
[2]李華.論余秋雨散文的排比運用——以《文化苦旅》為例[J].畢節(jié)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0).
[3]牟洪建.余光中、余秋雨散文比較論[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8.
[4]劉雯文.余秋雨散文的創(chuàng)作流變及作品態(tài)勢[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4,(01).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xué)高三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