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發(fā)展與漸入人心,素質教育四個沉甸甸的大字壓在教育者的肩上,需要教師們承擔起為國家儲備未來發(fā)展型人才的重任,體育是德、智、體、美、勞五大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有著主流文化課難以替代的強健身體作用,初中體育表面看起來無非帶領學生跑步、體能測試,輕松而又簡單,但在時代的推動下,初中體育教學若想達到高效的教學效率,還需整合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滿足不同的學生所需,達成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育人;作用
一、 引言
初中生涉世未深,還未建立起健全的價值體系,體育教學看似“簡單粗暴”,實際上如運用得當,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案,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情感認知,心智身體同步發(fā)育,體育精神不僅關乎初中生現(xiàn)階段的成長需求,體育中團結協(xié)助、堅韌不拔的多重意志必然會使初中生受益匪淺。
二、 體育的精神教育
體育的涵蓋面較廣,其中球類運動、跑步、體操均屬于體育鍛煉范疇,初中體育應整合不同的項目體系,盡可能結合現(xiàn)有教學資源,達到體育鍛煉的全面化,使得學生從宏觀的角度理解體育并發(fā)自內心熱愛體育,在多項體育運動中找到適用于自己的鍛煉方向,揚長避短達成體育目標。不管是何種體育內容的鍛煉,均具備共同點在于體育的品質精神,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與精氣神,全身細胞浸泡在體育項目的活動中,感受身體極限,在此期間,學生潛移默化地逐步拓展身體素質,在脫離教師的指引下,循序漸進克服種種困難,獲得身體的健康優(yōu)化,獲得內心的滿足,例如:體育課上,初始的幾分鐘,教師通常會安排學生集體繞操場跑步訓練,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由此顯現(xiàn),一些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在完成跑步任務后適當調整呼吸即可進入下一階段的體育練習,而一些身體素能較差的學生在跑步的過程中總是落于人后,步伐紊亂,呼吸不暢,在結束跑步任務后久久不能平息心率,教師一味地批評指正也難以幫助學生短時間提高身體素能,只能依靠個人的意志力與堅持不懈的信心,在跑步過程中堅持到底,相信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可與體育課代表協(xié)商,在集體跑步中,盡可能照顧到大多數的學生身體情況,讓跑步速度較慢的學生占據前排,控制跑步頻率,不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而是首先關注學生的體育精神,在跑步比賽中,除了對前幾名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外,同時應對身體素質較差,但仍堅持到最后,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認可,除了個人精神意志力的塑造外,體育教師應認識到,體育本身的集體性,以此幫助學生以高尚的情操直面生活障礙,例如:跑步中跑得較快的學生鼓勵落后的學生,為他人加油,再比如:籃球比賽時,學生根據場內情況,以肢體語言和表情調整戰(zhàn)術,形成團結默契,短時間內忽視個人表現(xiàn),將傳三分球的機會讓給更為接近籃筐的學生,保障集體成績,在比賽之初,先與對手握手表示友好,銘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不僅鍛煉肌肉,同時通過體育培養(yǎng)初中生的道德品質。
三、 體育的思想教育
體育鍛煉無論是在初中教育還是日常生活中,早已成為了人們在生活質量提高后的需求部分,閑余時光經常看到年逾不惑的老年人在廣場上樂活地跳廣場舞,由此啟發(fā)體育教師,根據體育內容,幫助學生在運動中,體會生活的艱辛與突破困苦的期望,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體育的苦澀與生活的不易,體育訓練對于培育學生的思想進步,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例如:組織大型團體操匯演,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堅持鍛煉,學生曬在日光下,有時還要克服蒙蒙細雨與呼嘯的狂風,但在集體氛圍中,感受到的“甜”比“苦”更多。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突破場地的局限,帶領學生進行烈士陵園掃墓、進行馬拉松長途賽跑,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體育活動與社會層次,升華情感認知,對于個別體育項目的難點,提倡重在參與,鼓舞全體學生加入進來,針對個別現(xiàn)狀采取體育內容的分配,例如:女生的身體較為柔軟,可進行體操訓練;腿長的男生練習跳遠、籃球;身體較為靈活、心思活絡的學生進行足球訓練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在集體教育中關注個體成長,以學生的體育思維延伸到終身生涯,根據掌握的體育知識,為事業(yè)的成功和開展社會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
四、 體育的智力教育
琴森教授經過多年研究認為,測定人腦細胞的反應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經常從事體育鍛煉是促進腦細胞反應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體育運動與其他專業(yè)不同的一點還表現(xiàn)在體育的積極性,體育教學不是照本宣科地授課內容,需要學生以自制力的主觀能動性組織肢體動作,可有目的性地進行記憶、感知、感官、聯(lián)想的協(xié)調,使得大腦在多樣性的體育接觸中,拓展思維空間,為智力發(fā)育提供契機。例如:體操訓練時,五花八門的動作要領明細化,讓學生的頭腦不斷運轉并支撐肢體運動,對肢體發(fā)出多變的指令,在身體完成任務的同時,理解能力與模擬水平也同步得到進步,初中生的成長不單表現(xiàn)在體育素能的成長上,在看不見的頭腦思維激發(fā)層面也有著重要的教育作用,便于日后根據不同的社會場景達成“適者生存”的進化。
五、 體育的審美教育
體育與藝術看起來是不搭邊的存在,實際上體育內容也是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體育的育人還涵蓋藝術審美情趣的提高,優(yōu)美的運動,不僅有助于關節(jié)靈活運轉,同時可以為旁觀者帶來美的享受,以個人表現(xiàn)激發(fā)出集體的熱情,協(xié)調而靈活的肢體必然會顯現(xiàn)出不同的自然身體結構之美,教師應予以學生不同的審美發(fā)展空間,從而啟發(fā)學生的體育創(chuàng)造性,例如:拋擲鉛球、打保齡球、投籃、體操都是體現(xiàn)美最直觀的體育內容,在示范拋鉛球時,以正確的鎖骨內端上方,緊貼頸部的放位,與35°到45°之間的出手角顯現(xiàn)體育的美妙,將健康美貫穿于體育之中,幫助初中生更好地以肢體美享受體育與生活。
六、 結束語
心理健康發(fā)展,和身體健康的結合,是人類生活生產必須因素。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身體與心理健全的情況下,才可以順利進行“育”。初中體育應真正實現(xiàn)學生主體,幫助學生在身體發(fā)育階段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金慧.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幾點探索[N].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8,(1).
[2]王微青.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可行性[J].文學教育,2013,(8).
作者簡介:
伍于飄,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上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