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復習課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教”的有效性,落實于學生“學”的有效性。為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針對“教”的方面和“學”的方面提出了幾條措施。
關鍵詞:復習課;有效性;知識網絡;反思
復習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的知識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提升復習課的有效性,對實現(xiàn)復習課的價值至關重要。復習課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教”的有效性,落實于學生“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對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有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的有效性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節(jié)豐富而生動的課堂,離不開教師對知識內容的深刻把握,因此課堂有效性提高的前提在于提高教師“教”的有效性。
(一) 備課時的“面面俱到”
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復習課尤其如此!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大量的知識內容濃縮,取其精華,課下的準備就一定要全面。
通過分析近幾年高考題,得到以下啟示:①復習要立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對“三基”的考查是歷年高考的重頭戲。②突出對生物主干知識的考查,考點主要分布在新陳代謝、調節(jié)與免疫、遺傳與變異,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四部分中。③注重對識圖、析圖及繪圖的考查。④突出對實驗能力的考查。⑤關注社會熱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對高考試題和考綱的研究,找準特點,把握要點,面對高考做到心中有數(shù),復習有效。
(二) 授課時的“有的放矢”
復習課堂上要充分引領學生主動理解主干知識,把握重難點,可以提前制作好學案,把識記的內容交給學生,而對一些重難點“精講”,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的隨意性。要演練高考真題,對高考的熱點、易錯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要“精煉”。對典型的解題方法、解題規(guī)律進行總結,多開展“舉一反三”的變式訓練,提高應變能力。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制作不同類型的學案:基礎好的班級,學案中提高題和拓展題適當多些,避免學生重復訓練已經會的題,讓他們“吃得飽”;對于中等生,要教會他們解題技巧,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礎上,適當?shù)奶岣?,讓他們“跳一跳摘到桃”;對于基礎薄弱班級,學案中以基礎題為主,盡量個別輔導,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引導他們主動去學。
(三) 課堂組織的“設疑激趣”
基于生物學科的特點,研究的內容很容易與我們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因此,在教學中適時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免疫》這一節(jié)中,由于知識較抽象,對于基礎差的班級,可采用類比的方法。用“日本兵”侵犯一個中國城市的例子來類比抗原入侵人體后的體液免疫過程。以“日本兵”類比“抗原”,“日本旗和徽章”代表“抗原決定簇”,以“巡邏兵”代表“吞噬細胞”,以“司令”代表“T細胞”,以“士兵”代表“B細胞”等等。用淺顯易懂的例子將生澀的知識易化。
(四) 課后的“躬身自省”
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更是教師反思自己的機會。教學活動結束后,應及時反思課前的設計和教學過程。一般是這幾個問題:①處理重難點時的教學設計是否達到預期效果?②學生的課堂反應是否熱烈,課堂氣氛是否積極?③師生互動中是否發(fā)現(xiàn)教師并未注意的問題?④針對需要改進的課堂設計,一定要及時調整;對于出現(xiàn)“驚喜”的課堂,及時記錄下來并盡可能精益求精。
二、 “學”的有效性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去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 主動構建知識網絡,穩(wěn)抓基本功
概念網絡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可使原來模糊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機械的記憶靈活化,最終使學生感到所學知識在“化繁為簡”。比如,在復習《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時,讓學生用圖形表示線粒體膜、葉綠體膜和細胞膜,用簡單的化學式和文字符號表示出CO2、O2、H2O和ATP的產生及轉移情況。在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網絡時,將瑣碎枯燥的知識點整合,對自己原有知識進行分析和重新整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復習效果的提高。
(二) 總結解題規(guī)律,提高解題技巧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審題要把握住幾點:①看關鍵詞。在閱讀題干時,要注意找關鍵詞,否則難以找到正確答案。如在“狗的成熟紅細胞中細胞呼吸發(fā)生的場所”這個問題中,學生可能沒有注意到“狗屬于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這平時在處理習題中,讀題時對關鍵詞加重語氣,并要求學生無論是考試還是課下做題,在關鍵信息下畫線,養(yǎng)成習慣。②圖形文字轉換。有些題中涉及的要素和環(huán)節(jié)較多,且關系復雜,很難把握,可以將文字轉換為圖形或圖表,如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類型中,可以把文字轉換為坐標圖。又如在遺傳的相關題型中,可以把親本、子代、基因型、表現(xiàn)型和概率列表展示分析,簡潔明了。
(三) 學會反思,及時糾錯
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有些題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錯。原因一種是學生并未真正弄懂,另一種是慣性思維,審題不清導致。還有些學生是,一次做大量的題,做完之后對照答案自行批改,錯題改正的標記不清晰,改過之后,不多加思考,過后不再反思。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看似平時很努力,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但是考試時依然出錯。因此,每次評講試題后,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錯題,認真分析,著重強調,重復練習,最好整理錯題集,以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fā)生。
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提高教學效率,復習課中采用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通過提升教師“教”的有效性,最終實現(xiàn)學生“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針對不同的知識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仍是一個需要繼續(xù)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葉佩珉主編.生物學教學論[J].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07.
[2]齊偉.系列1:概念圖—思維導圖導論[J].教育技術導刊,2005(5):10.
[3]龍麗梅.生物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J].生物學教學,2004(1).
作者簡介:
陳輝輝,河南省平頂山市,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