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治能
摘要:初中階段,生物課程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對動植物的介紹和內(nèi)容主要是以死記硬背為主,缺少直觀感和進一步科研,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無法形成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采用古陶盆景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生物教學中直觀感受生物的奧秘,在實踐中了解植物的特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有利于學生正確科學觀念的形成。
關鍵詞:生物教學;古陶盆景;生物素養(yǎng)
一、生物教學與古陶盆景結合的可能性
生物教學與古陶盆景的結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一是,生物教學中,很多教程內(nèi)容都是以植物為理論分析對象,以圖片和理論學習為主,缺少實踐性,導致學生對植物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將盆景應用到生物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不同植物特性,在觀察過程中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二是,生物教學中,很多的結論和內(nèi)容都需要一個演繹的過程,單純說結論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信服,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而采用古陶盆景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直觀觀察植物盆景的過程中,還可以將植物的相關結論和實驗轉移到盆景當中進行,讓學生隨時可以觀察到盆景植物生長的全過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念和生物素養(yǎng),降低生物教學的難度。
二、生物教學應用古陶盆景策略
(一)古陶盆景拓充生物教學素材
生物教學過程中,很多的知識和內(nèi)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通過觀看圖片作為教學素材,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古陶盆景在生物教學的應用,可以拓充生物教學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以實例的方法進行教學。如在人教版《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中,在設計到綠色開花植物的器官介紹是,傳統(tǒng)的介紹方式都是按照生殖器官和營養(yǎng)器官分開進行講解,每一個器官都配有植物局部的圖片幫助學生加深印象,但實際上這種片段圖片無法讓學生形成整體概念,教學效果比較差。采用古陶盆景,將完整的盆景直接拿到課堂上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盆景的中植物進行六個器官的學習,直觀了解花、果實、種子、根、莖、葉的部位,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熟悉知識和內(nèi)容,提升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在觀察古陶盆景的過程中可以直觀從整體角度形成對植物的認知,方便學生進行學習,此外,針對盆景比較小的現(xiàn)象,教師還可以提前將盆景的各部分進行拍照,圖片整理到課件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看盆景圖片,課下觀察盆景內(nèi)容,增加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二)古陶盆景將教學理論應用實踐
古陶盆景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可以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以初中《植物無性繁殖》中的嫁接和扦插內(nèi)容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都是以圖片來代替扦插和嫁接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扦插和嫁接的具體內(nèi)容,隨著信息技術的使用,部分教師開始用微課的方式以視頻形式展示出嫁接和扦插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整個過程,但無論是圖片展示還是視頻演示,學生對植物缺少“觸感”,并不能很好的了解扦插和嫁接的具體含義。古陶盆景的應用可以將扦插和嫁接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幫助學生了解植物無性繁殖的奧秘,以扦插為例,其主要是將帶芽的枝段,剪下來后插入土中就可以重新生長,此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的盆景庫存,選擇月季盆景來進行扦插的操作,讓學生選擇帶芽的枝段進行操作,如果學校沒有月季或葡萄的盆景,還可以選擇學校中裝飾用的垂吊綠蘿進行扦插操作,此外,垂吊綠蘿有水即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直接放在水中,讓每個學習小組去觀察水中垂吊綠蘿枝段的成長過程,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無性繁殖的奧秘。嫁接的盆景可以選擇仙人掌,仙人掌盆景一般學校的庫存比較多,可以讓學生嘗試仙人掌的嫁接,在實踐中了解嫁接需要注意的事項,如為什么要保證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同時要用塑料袋捆扎,如果不用塑料袋捆扎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嫁接后進行小實驗的對比。
(三)古陶盆景有利于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
古陶盆景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探索生物貓咪的興趣。一是,古陶盆景的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對比中將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知識探索精神。如上面提到的嫁接中,針對為什么要保證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為什么要用塑料袋捆綁,這些都可以進行小實驗進行對比,第一個嫁接目標接穗與砧木層緊密貼合,同時在外圍用塑料袋捆扎,第二個嫁接目標,只保證接穗與砧木層的貼合,不進行捆扎,第三個目標,接穗與砧木層不緊密貼合,直接用塑料捆扎,在后續(xù)的實驗中記錄三組嫁接目標植物的生字情況和數(shù)據(jù),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二是,古陶盆景養(yǎng)護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了解生物知識的過程,有利于提升生物核心素養(yǎng)。盆景的養(yǎng)護不僅是修剪和整形,更重要的是在日常進行養(yǎng)護和施肥。在養(yǎng)護過程中,每一種事物的向陽性是不一樣的,有的喜陽、有的喜陰,不同盆景植物都需要進行了解和分析,同樣在需水量也是不同的,有的盆景植物需要一天澆一次水,有的三天或五天澆一次即可,這都是需要學生在日常的盆景養(yǎng)護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此外,每一種植物的施肥量也是不同的,對開花植物如何施肥、結果植物如何施肥、施肥的類型都在盆景養(yǎng)護知識里面,這些知識都是對學生生物教學理論的補充,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
總結
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古陶盆景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古陶盆景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盆景的植物資料,做好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古陶盆景的種類比較少,也可以以學校和周邊的植物資源為主,選材移植到盆景當中,拓充盆景植物類型和種類。
參考文獻:
[1]杜茜,池建濤,陳俊英,樊莉莉. 盆景學的教學導入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12)
[2]王彩芳.盆景學教學方法探析.[J].江西農(nóng)業(yè).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