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帛林
摘要:初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涵蓋面廣,在初中教育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為歷史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歷史影視資料作為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素材,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應用于歷史教學。它不僅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有積極的作用和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歷史影視素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希望通過此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影視信息;教學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新技術和新設備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多媒體技術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用來播放歷史影視素材,可以將教材和歷史影視素材中的知識點合并起來,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試析歷史影視素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內容。
歷史教科書中的許多知識點比較抽象,涉及到許多固定的日期記憶。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很好地消化和理解這些知識點,就會影響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將歷史影視素材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可以為學習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讓學生充分融入其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例如,在講解“開國大典”的內容時,可以通過觀看“開國大典”紀錄片,讓學生對開國大典有更好的掌握,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和發(fā)生的條件有一個更好的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二)突破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一些歷史教師在講解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往往反復強調其重要性,并在課后布置大量的實踐內容,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該方法允許學生在短時間內記憶相關知識。然而,這不利于學生對關鍵點的深入理解,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歷史影視教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刻畫每個歷史人物,對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例如,在教學黨的發(fā)展史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建黨大業(yè)”等歷史影視資料,使學生了解發(fā)展過程中的幾個重大事件的要點。引導學生從歷史電影和電視中提問,尋找信息的答案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歷史影視教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原則分析
首先,以歷史教科書為出發(fā)點,科學選擇影視史料。影視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在課堂氣氛中是非?;钴S的,但影視史料的應用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歷史影視素材的選擇應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不是所有的史料都是一致的;其次,歷史影視資料的應用應遵循得體原則,避免過度使用。對影視史料造成負面影響。歷史影視素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必須有適當?shù)臅r間和場合,保證歷史影視素材能夠促進教學。過分地使用歷史影視材料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往往只注重歷史影視材料本身,忽視歷史內容的研究。這一點需要歷史教師予以高度重視。
三、歷史影視信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精心選材,尊重歷史。
歷史是人文學科。學生要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自身尊嚴,追求歷史發(fā)現(xiàn)的過程,體現(xiàn)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作為初中歷史教師,通過教學教育學生真正意識到歷史的真實性。即使是有爭議的歷史,教師也需要解釋他們?yōu)槭裁创嬖?。在備課時,教師必須合理選擇歷史影視材料,檢查歷史影視資料中是否存在違反歷史真實性的現(xiàn)象,避免形成亂七八糟的行為,應刪除相關內容。例如,近年來,中國電視熒屏上出現(xiàn)了一些反戰(zhàn)片和間諜片,其中許多都嚴重違反了歷史真相。這些不符合歷史的歷史錄像材料會干擾學生對真實歷史的理解,教師不能把這些嚴重與歷史不符的材料帶進教室。歷史影視資料的選擇需要更多的歷史影視資料,如歷史電影和紀錄片。這些材料通常更客觀,符合歷史發(fā)展。
(二)教學時間的合理配置。
影視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是現(xiàn)階段歷史教學的有益嘗試。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處。它只能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而不能改變教師和教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掌握教學時間。一般情況下,初中歷史課堂的授課時間僅為四十五分鐘。組織學生觀看歷史影視資料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教師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復習和總結。例如,《凡爾賽華盛頓社會體系下的世界》這節(jié)課程時,可以將整個課堂教學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解《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簽訂的時間、地點以及產生的影響,然后用十五分鐘簽署條約和公約的內容和內涵分析。第三部分花十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觀看電影片段“我的一九一九”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平會議上為國家主權辯護。讓學生思考中國外交在這次會議上失敗的原因以及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最后,用十分鐘的時間和學生一起復習本課的內容,并做一些課后問題。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初中生的心理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學生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重要階段,對一件事的看法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在這一領域的變化。我們必須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歷史影視材料。例如,當我們解釋抗戰(zhàn)時期的知識時,我們可以選擇諸如“真實戰(zhàn)爭”和“地雷戰(zhàn)”這樣的優(yōu)秀歷史影視素材,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更好地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馮秀秀.影視資料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價值辨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1)
[2]馬曉琳.教有靈魂的歷史——談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料的運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5(06)
[3]李亞迪.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影視資料選擇的問題及原則[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