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影像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2)
張 怡 王永安
患者,男,34歲,主因“腰部脹痛伴尿頻尿急尿痛10月余”于2016年10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療,患者入院前曾于當地醫(yī)院CT檢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變”,未治療。肛門指檢:可觸及增大的前列腺,約7×6cm,質硬,無壓痛,表面光滑,未觸及硬結,指套無染血。既往無泌尿系統疾病史,血PSA、肝腎功能及血、尿、糞常規(guī)+OB均正常。前列腺彩超示:前列腺區(qū)見一低回聲光團,大小約91×59×85mm,邊界尚清,形態(tài)欠規(guī)則,未見正常前列腺與精囊結構。
盆腔MRI表現:前列腺及精囊正常形態(tài)結構消失,膀胱直腸陷凹內見不規(guī)則團塊狀異常信號,DWI呈較均勻高信號影,T1WI呈等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病灶大小約79×74×67mm,增強掃描明顯不均勻強化,呈分葉狀,內見2.1×1.3×2.3cm大小囊狀混雜信號;右側閉孔內肌、肛提肌輪廓破壞,信號增高;直腸上段左前方脂肪間隙模糊;膀胱充盈差,壁毛躁,右后壁與病灶分界欠清。左側腹股溝見小淋巴結,最大大約0.7×0.8cm,余盆壁及大血管旁未見腫大淋巴結,如圖1-6。全身骨掃描見恥骨聯合處及右側脛骨上段多發(fā)轉移病灶。
病理結果:前列腺穿刺活檢示:數條組織(左內/中/外,右內/中/外),鏡下見六個穿刺部位均見腫瘤組織,浸潤性生長,瘤細胞呈小梭形、卵圓形、圓形,排列密集,低分化或未分化,包漿少,染色質深,核分裂可見,并見細胞凋亡,瘤細胞呈條索狀、團塊狀排列,間質為松網狀水腫樣。免疫組化VIM(+++),KI67(+),PSA/PAP/P504S/PANCK/34BE12/AR/CGA/SYN/LCA/ACTIN/CD117/PR/CD34/S-100/CD99/BCL-2均陰性。診斷為:前列腺未分化肉瘤,如圖7-8。隨訪結果:患者放化療后出院生存期為6個月。
前列腺肉瘤起源于生殖束的中胚層,包括午非管和苗勒管的終末部分,并可發(fā)生于泌尿生殖竇之外胚層,其病因目前尚不清,可能與胚胎發(fā)育、發(fā)育畸形及前列腺炎有關。國外報道前列腺肉瘤發(fā)病率占前列腺腫瘤為0.1%~0.24%,而國外報道為6.37%~7.05%[1],Longrly等將前列腺肉瘤分為三大類:肌原性肉瘤、梭形肉瘤、其他肉瘤。臨床主要癥狀為尿頻、尿流不暢、血尿、尿潴留,侵及直腸周圍時可引起排便障礙,甚至可觸及下腹腫塊,頸、腹股溝淋巴結腫大[2]。無創(chuàng)的影像學檢查是發(fā)現病灶的有效途徑,CT可顯示前列腺腫塊的大小形態(tài)、周圍浸潤及轉移情況,但是MRI不僅能觀察腫瘤不同截面的大小,而且還能觀察結構形態(tài)及信號特征,甚至能對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潤的腫瘤進行更準確的分期[3]。T1WI像顯示脂肪間隙有無受累,T2WI像對前列腺內、中、外帶結構破壞更直觀,更清楚顯示膀胱尿道開口位置變化,DWI像能反映腫瘤生長代謝活性程度差異。前列腺肉瘤外形不規(guī)則,體積顯著增大,常占據整個盆腔,前列腺及精囊腺體結構多不能分辨,由于生長速度過快,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閉孔內肌、肛提肌、精囊腺和神經血管束受累常見[4];前列腺癌的病灶多發(fā)生在外周帶,呈局灶性,DWI像呈明顯高信號,腺體結構多可辨認,往往較早形成的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腺受累、神經血管束轉移等,而前列腺體積增大不明顯。本例前列腺未分化肉瘤MRI影像學特征主要有:(1)前列腺體積明顯增大不規(guī)則,T2WI像正常前列腺各帶信號、精囊腺結構消失;(2)腫塊信號混雜但腫塊邊界清楚,腫塊DWI呈高信號;(3)腫塊血供豐富, MR增強可見明顯強化,以周邊更明顯,腫塊內部有類圓形壞死出血囊變區(qū);(4)對鄰近組織、結構的浸潤,右側閉孔內肌、肛提肌輪廓破壞,直腸筋膜、脂肪間隙浸潤,膀胱充盈差,壁毛躁;(5)發(fā)生轉移,患者入院時除了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外,還同時出現多處骨轉移病灶。治療效果較差,生存期短。
總之,本例前列腺未分化肉瘤發(fā)生于中年男性,臨床主要表現為膀胱流出道梗阻癥狀,病情進展快,呈進行性加重,MRI各序列成像準確顯示腫塊巨大,內部信號特征及浸潤生長范圍、轉移方式,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圖1 T1WI軸位示前列腺分葉狀腫塊呈等信號,內側脂肪間隙受累;圖2-3 T2WI軸位及矢狀位示前列腺腫塊前部呈稍高混雜信號、后下部呈高信號,前列腺及精囊腺正常形態(tài)結構消失未見,膀胱受推移;圖4 DWI示分葉狀腫塊呈不均勻高信號;圖5 MR增強軸位動脈期實質明顯強化,直腸前壁及膀胱后壁與腫塊分界不清,右側閉孔內肌受累;圖6 MR增強軸位實質期另一層面示腫塊明顯不均勻強化,呈分葉狀,向盆底生長明顯,大小約7.9×7.4cm,右側閉孔內肌、直腸筋膜破壞。圖7 腫瘤成份(HEx40):腫瘤組織,浸潤性生長,瘤細胞呈小梭形、卵圓形、圓形,排列密集,低分化或未分化,包漿少,染色質深,核分裂可見,并見細胞凋亡,瘤細胞呈條索狀、團塊狀排列。圖8 VIM(+++)(免疫組化×100)。
[1]丁智兵,李文威.前列腺肉瘤診治分析(附4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2,27(2):142-143.
[2]俞忠輝,王康安.前列腺平滑肌肉瘤1例[J]中國CT和MRI雜志,2004,2(2):32-35.
[3]陳敏,王文超,楊正漢,等.前列腺癌的MRI分期與病理對照[J].中國CT和MRI雜志,2004,2(2):32-35.
[4]袁正,王儉,劉士遠,等.前列腺橫紋肌肉瘤的影像學表現分析(附3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27(4):53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