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貴勤
摘 要:在初中階段,歷史是不可輕視的重要學科,直接關系到初中生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的提升,也是初中生正確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點。史料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要將史料知識合理應用到歷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時提升歷史課堂教學層次,引領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科學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因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闡述了試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的合理應用。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學 史料知識 合理應用
在新課改大浪潮中,歷史教學水平的提升已成為初中歷史教師肩負的重大責任。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史料占據一定比例,教師要深入剖析史料知識的重要作用,以學生為導向,高效應用史料知識,點燃學生學習歷史興趣,深化理解繁雜而零散的歷史知識點,日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合理應用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史料就是可以用來研究或者討論歷史的關鍵性素材,由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組成,可以將第一手史料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第二手史料是后人在第一手史料基礎上所作的研究乃至詮釋。史料是初中歷史教材的關鍵性組成元素,將其科學應用到歷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史料屬于重要的證據資料,將其合理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利于將抽象化、復雜化的歷史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增加歷史知識的趣味性,順利激起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利于引領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的基礎上,客觀評價歷史,日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史料知識合理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利于學生在史料作用下,大膽說出自己對某些歷史問題的理解、看法,學習歷史教材知識的同時學會質疑,有效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思考能力等,利于學生在閱讀、接觸、了解史料的過程中,深層次理解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構建全新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順利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落實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理念,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合理應用的有效路徑
1.巧設教學情境,點燃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離不開史料知識的合理應用,而學生學習興趣的點燃是首要前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剖析歷史課題內容,深挖課題中蘊含的史料知識,借助多媒體優(yōu)勢,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客觀呈現史料知識,在動靜結合下,順利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以“鴉片戰(zhàn)爭”課題中的“虎門銷煙”為例,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讓班級學生自行預習課題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一系列和鴉片戰(zhàn)爭密切相關的資料等,以PPT的形式呈現出來,初步感知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的基礎上,了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乃至重要意義。教師要根據班級各層次學生制作的PPT以及課前預習情況,深挖史料知識,合理整合課題知識,制定可行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班級學生觀看建立在史料知識基礎上的林則徐虎門銷煙短片,巧設課堂教學情境,無形中引領學生走進林則徐虎門硝煙歷史現場,有效啟迪以及感染各層次學生。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片、動畫、文字”等融為一體,靈活應用“虎門銷煙”部分史料知識,和班級學生共同探討、分析,深層次把握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具體原因、經過、結果等,在史料知識作用下的具體化情境中,順利點燃歷史學習興趣。
2.合理設置課堂問題,完善歷史知識結構層次
在合理應用史料知識過程中,初中教師要圍繞歷史課題重點與難點知識,科學設置課堂問題,層層引導學生探討、分析并解決課堂問題,突破歷史課題教學重點與難點,順利完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以“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單元下“對外友好往來”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利用相關的史料知識,科學設置課堂問題,比如,《職貢圖》客觀折射了當時唐朝對外關系如何?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針對性引導班級學生有效思考,科學解答的基礎上,準確理解歷史課題知識點。隨后,教師要綜合整合史料知識,進一步設置課題問題,比如,唐朝對外友好交往盛況空前的具體原因?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生分析唐朝對外友好事例,探索對外交往盛況空前的具體原因,即前提、基礎、保障與條件。進而,在解決一系列課題問題中,有效突破“對外友好往來”課題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而,順利完善學生歷史結構層次中彰顯歷史教學中史料知識科學應用的重要價值。
3.深化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科學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在合理應用史料知識中,教師要實時深化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有效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以“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為例,在講解完課題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各小組學生結合該單元前面所學的“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等課題內容,回顧課堂上所學史料知識的同時,針對性收集課外相關史料知識,綜合整合的基礎上,科學模擬“時事報道”,進行具體化教學實踐。進而,順利走進歷史,實時鞏固“侵略與反抗”單元知識點。教師要根據各小組學生教學實踐情況,借助史料知識點,針對性補充該單元教學內容,設置合理化問題,讓學生在解決課題問題中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有效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史料知識,將其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深化歷史理論與實踐教學,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實時發(fā)散學生思維,有效滿足學生多元化發(fā)展需求,更好地張揚個性。以此,客觀呈現新時期歷史教學價值,綻放歷史教學魅力之花。
參考文獻
[1]王藝潤,劉芳.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選擇有效史料的原則[J].教學與管理,2015,27:112-114.
[2]李素玲.以生為本找好切入點——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133-134.
[3]李新英.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解讀[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3302:71-73.
[4]雷曉容.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