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章學誠的八股文思想

      2018-04-03 11:20:49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章學誠八股文時文

      張 富 林

      (商丘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章學誠是清代重要的學者、思想家,其一生七應科場,五次講習書院,寫作與教授八股時文,為我們留下了八股文寫作的豐厚論述。章學誠畢其一生執(zhí)著追求高品位境界八股文的寫作,同時也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八股文思想,他的這些思想,既豐富深刻,又特識獨具,對于我們今天認識八股文,極具啟發(fā)意義。

      一、八股文有高下不同的品位

      章學誠認為,八股文品位有高下之別,他在《與朱滄湄中翰論學書》中說:“制舉之初意,本欲即文之一端,以覘其人之本質(zhì),而世之徒務舉業(yè)者,無其質(zhì)而姑以文欺焉,是彼之過也。舉業(yè)既為無質(zhì)之文,而學問不衷于道,則又為無根之質(zhì)。”[1]84章學誠于此不僅提出了“有質(zhì)八股文”與“無質(zhì)八股文”的不同品位,而且還鮮明地提倡寫作高品位的“有質(zhì)八股文”,反對寫作空洞無物的“無質(zhì)八股文”。因為舉業(yè)的初意是“務取經(jīng)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實相稱者”[2]1695為統(tǒng)治者服務,由此他在《跋〈屠懷三制義〉》中亦說:“由舉業(yè)而進求古之不朽,此則不負舉業(yè)取人之初意也?!盵1]323

      章學誠提倡寫作高品位的“有質(zhì)八股文”,主張八股文應宗于學問,歸于明道。他在《與朱滄湄中翰論學書》中說:“誠能從于學問而以明道為指歸,則本深而末愈茂,形大而聲自宏,未聞學問有得,而舉業(yè)之道,其所見者不磊落而光明也?!盵1]84指出八股文應以湛深的學問為根基,以明道為最高追求,惟其如此,八股文才會根深枝榮,見解才會光明磊落。在《為梁少傳撰〈杜書山時文〉序》中云:“學以致道,而文者,氣之所形,制舉乃其自見之一端耳。急于自見,而不湛深于經(jīng)術(shù),則出之無本,并其所以求見之質(zhì)而亡之。”[1]320只有學養(yǎng)深厚,方能厚積薄發(fā),若學識淺薄,根基不牢,不能出經(jīng)入史,而求速成,則會游談無根,變化不出,不能發(fā)明識解。

      章學誠提倡“有質(zhì)八股文”的寫作,實際上是在推崇一種高品位的八股文境界,要求作者淡泊名利,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準確地把握圣賢經(jīng)典的精義奧旨,在此基礎之上,厚積薄發(fā),援筆為文。相反,章學誠對庸濫不堪的“無質(zhì)八股文”嗤之以鼻,深惡痛絕。他認為,炮制這種無質(zhì)無實的功名八股文,使得舉子汲汲于功名,不學無術(shù),鉆營偷巧,唯獵取功名為務,并不能潛心經(jīng)典,浸潤靈魂,成為經(jīng)明行修、名實相稱的國家棟梁之材。章學誠一生七應科場,矢志不渝地堅持寫作高品位的“有質(zhì)八股文”,即使科場失意,也無怨無悔,并且主講多家書院,他始終諄諄告誡弟子,且不可隨波逐流,成為炮制淺薄文字的“八股匠”。章學誠以堅執(zhí)的原則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他的主張,他是明清文人中提倡高品位八股文的中堅人物。

      二、八股文有特定的為文原則

      與確立高品位的“有質(zhì)八股文”相適應,章學誠提出了撰寫高品位八股文的原則。

      首先,八股文在章法上應遵循“活法”原則。第一,八股文寫作有一定準繩。章學誠在《論課蒙學文法》中說:“文辭末也,而不可廢。童子欲其成章,譬如梓匠輪輿,莫不有繩墨也?!盵2]682第二,八股文寫作沒有定法。章學誠在《古文十弊》中云:“古人文成法立,未嘗有定格也?!盵1]20又在《〈文格舉隅〉序》中說:“古人文無定格,意之所至,而文以至焉,蓋有所以為文者也。文而有格,學者不知所以為文,而競趨于格,于是以格為當然之具,而真文喪矣?!盵1]320指出文成法立,文章沒有固定法式,如果固守程式,文法一成不變,學者則不知如何為文表意,發(fā)抒真知灼見,導致“真文喪矣”。他還在《趙立齋〈時文題式〉引言》中說:“文而有式,則面目雷同,性靈錮蔽,而古人立言之旨晦矣。然國家取士用四書文,自前明以來,其與選者,皆謂中式。豈以錮蔽性靈,雷同面目,求天下士哉!”[1]321八股文寫作設若千人一面,則會“面目雷同,性靈錮蔽”,導致古人立言之旨晦而不彰,以如此中式的八股文,怎能尋求有真才實學的有識之士呢?

      其次,時文當宗古文的原則。章學誠在《清漳書院留別條訓》中云:“世之稍有志者,亦知時文當宗古文,其言似矣。第時文家之所為古文,則是俗下選本,采取《左》、《國》、《史》、《漢》,以及唐、宋大家,仍用時文識解,為之圈點批評,使誦習之者,筆力可以略健,氣局可以稍展耳。此則仍是時文中之變境,雖與流俗輩中,可以高出一格,而真得古文之益,則全不在乎此也。蓋善讀古人文者,必求古人之心。古人文具在也,疏密平齊,互見各出,莫不各有其心?!盵1]674章學誠認為,時文亦是古文之一脈,時文當取法于古文,用古文之法襄助八股文寫作,實有裨益。章學誠特別強調(diào),在童蒙教育時,應從學習古文入手。他在《論課蒙學文法》中說:“世俗訓課童子,必從時文入手。時文體卑而法密,古文道備而法寬。童幼知識初開,不從寬者入手,而使之略近于道;乃責以密者,而使之從事于卑。無論識趨庸下,即其從入之途,亦已難矣?!盵1]682明代古文方家袁中道亦云:“蓋文字有從古文中出者……而旁溢為時文,其中仍多古法?!盵3]1082并且他贊賞后生舉業(yè)“讀之大都于時文中出古法,具見彈丸脫手之妙”[3]488。

      其三,反對模仿坊刻程文墨卷的原則。模仿程文墨卷,不可能寫出好的八股文,章學誠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說明不可在時文選本內(nèi)討生活。他在《與定武書院諸及門書》中說:“仆書案內(nèi),無百年之時文,生平不解鄉(xiāng)會墨卷為何物。”[1]223又在《與汪龍莊簡》中說:“第生平不見考墨之卷,榜后下第,不但不敢隨風而罵魁墨,且每科魁墨從未到眼,雖欲罵而無從也?!盵1]334究其原因有三:第一,坊刻時文選本不能立言有本。章學誠在《定武書院教諸生識字訓約》中說:“所為舉業(yè)文字,大率取給坊刻時文,轉(zhuǎn)相沿習,不能得立言柢蘊,經(jīng)傳授用所由來?!盵1]680第二,輯者本無真知灼見。章學誠在《清漳書院留別條訓》中說:“坊刻講章,輯者本無真識定見?!盵1]672第三,作者枵腹空空,本無真才實學,只是極盡模仿之能事,只得形似,不領神理。章學誠在《清漳書院留別條訓》中說:“茍胸中本無真識,惟于逐處仿摩形似,則勞苦而鮮有成功。此坊刻講章之所為似理而非理,庸陋評選之所謂似法而非法也?!盵1]672又在《論課蒙學文法》中說:“平日既未諳于諸體文字,則遇題之相仿佛者,不過就前輩時文而為摩仿之故事爾。夫取法于上,僅得乎中,今不求謀其本源,而惟求人之近似者以為師,則已不可得其近似矣?!盵1]687還在《文理》中說:“今舍己之所求而摩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婦亦學其悲號;屈子自沉汨羅,而同心一德之朝,其臣亦宜作楚怨也,不亦傎乎?”[1]17一言以蔽之,“墨卷之污人,如膠油玷素,百浣不清”[1]223。在章學誠看來,要想寫好八股文,并無捷徑可走,沉潛于儒學典籍之中,厚積薄發(fā),命筆為文,自能左右逢源。

      三、八股文有獨特的學文之法

      章學誠的八股思想既表現(xiàn)出高遠的追求和堅執(zhí)的原則,又苦口婆心地示人以具體的學文之法。他一生主講于多家書院,為讀者留下了關(guān)于學文之法的豐厚論述。

      首先,融經(jīng)匯史,煉液擷英,掌握古文為文之法與貫穿之事,學習敘事之文。章學誠之所以特別強調(diào)八股文寫作應學習借鑒敘事文法,不僅因為“文章以敘事為最難,文章至敘事而能事始盡”[1]685,而且還因為“敘事之文,其變無窮。故今古文人,其才不盡于諸體,而盡于敘事也。蓋其為法,則有以順敘者,以逆敘者,以類敘者,以次敘者,以牽連而敘者,斷續(xù)敘者,錯綜敘者,假議論以敘者,夾議論以敘者,先敘后斷,先斷后敘,且敘且斷,以敘作斷,預提于前,補綴于后,兩事合一,一事兩分,對敘插敘,明敘暗敘,顛倒敘,回環(huán)敘,離合變化,奇正相生,如孫、吳用兵,扁、倉用藥,神妙不測,幾于化工”[1]686。在《論課蒙學文法》中又說:“敘事之文,其變無窮。故今古文人,其才不盡于諸體,而盡于敘事也?!盵1]686章學誠還指出學習敘事之文的具體方法,他認為,敘事之文“莫備于《左》、《史》”[1]685,敘事文法“莫備于《左氏》”[1]686,參考同異之文“莫多于《春秋》時事”[1]686。由此可見,學習敘事之文,應從《春秋》《左》《史》入手。又說:“今讀百三十篇論贊,不過百余起講之篇幅也。遂使孺子因論贊而略知紀傳之事,因紀傳而妙解論贊之文,文之變化,與事之貫串,是亦華實兼收之益也。”[1]684章學誠于此指出學習“論贊”之文的重要性。還進一步說:“以史遷之法,而貫《左氏》之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盡初學可幾也。而初學從入之途,實亦平近而易習,且于時文尤為取則不遠也。豈非至奇至平之法歟?”[1]685由史遷之法而進窺《春秋》《左傳》,別類分求,華實并進,縱橫貫串,可得華實兼收之益,由此類推,“他日經(jīng)經(jīng)緯史之學,不外是矣”[1]684。

      其次,別類標篇,按款摘記,縱橫比照,可得文心。章學誠指出,學文要口手并用,既要眼看口誦,又要勤于動手,分門別類,按款摘登,縱橫參比。他在《論課蒙學文法》中說:“取所纂人物事跡,參以《公》、《榖》、《國語》、《禮記》、《史記》、周、秦諸子、《新序》、《說苑》、《韓詩外傳》、劉向《列女傳》、《漢書·五行志》之屬,凡及《春秋》時事者,按其人名,增其未備,錄其異同,以類相從,以時相次,詳悉無遺,則人物事跡,無遺缺矣。其同事異敘,同敘異言,同言異用,或此詳而彼略,或彼合而此分,或虛實而實虛,或有去而有取,孺子留意玩索,即可學為敘事之文?!盵1]685指出取所纂人物事跡,參以其他經(jīng)史著作,與《春秋》相參比較,留意玩索,有得于心,即可學為敘事之文。在《清漳書院留別條訓》中云:“若其義法機局,與夫佳句善調(diào),未有不能記憶一二者也。先立空冊,標分類例,逐日所得,按款而登,歷旬涉月之后,按冊復閱,但閱標題,不啻全文如見。至于積既久,類例充盈,則縱橫檢覆,千態(tài)萬狀,俱會目前?!盵1]671-672于此指出總結(jié)八股文義法機局與積累八股文佳句善調(diào)的重要性,應“先立空冊,標分類例,逐日所得,按款而登”,長此以往,積少成多,臨文則會從容不迫,左右逢源,觸類旁通,文境自能變化萬千。又說:“今愿諸生之有志者,博取大家名選,裒輯評說論議,及先正論詩古文,近于舉業(yè),理可相通,與夫時文名家,自記學力甘苦,或諧談、笑語、傳記、故事、考訂、典實之類,有關(guān)于四書文者,略仿《文心雕龍》、《文章志論》、《詩品》、《文評》之例,別類標篇,積少成多,按款摘記,一變評選舊例,以為藝林巨觀,豈非一時之盛事歟?”[1]673章學誠于此指出,有志于“有質(zhì)八股文”的諸生,應博覽群書,旁征博取,別類標篇,按款摘記,在此基礎上提升八股文章法的理論層次,在八股文理論中融入詩歌古文的理論營養(yǎng),以開拓自己的視野,得舉一反三之助。

      其三,八股文寫作應序有先后,條貫分明,無論短長,必成其章。第一,八股文寫作應先后有序,有條不紊,不應前后失序,本末倒置。章學誠在《論課蒙學文法》中說:“夫文之有前后,猶氣之有呼吸,啼笑之有收縱,語言之有起訖。未聞欲運氣者,學呼多年,而后學吸;為啼笑者,學縱久之,而后學收;習言語者,學起語幾時,而后學訖語。此則理背勢逆,不待知者決矣?!盵1]682文章寫作要先始后終,次序分明,唯其如此,方合常理。如果先后失序,則理背勢逆,此理不言而喻。又說:“時文法密,不能遽責備于童子,則必使之先為破題;破題能屬句矣,乃使演為承題;承題能成語矣,則試學為起講;后乃領題提比,出題中比,以漸而伸;中比既暢,然后足后比而使之成篇?!盵1]682八股文寫作有繁密謹嚴的章法,應先為破題,次演為承題,再試學為起講,然后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依次相行,最后篇章既具,如此寫作方可有條不紊,條貫序明,一氣呵成,渾然一體。近人蔡元培在談到八股文的訓練程序時說:“八股文的作法,先作破題,止兩句,把題目的大意說一說。破題作得及格了,乃試作承題,約四五句。承題作的合格了,乃試作起講,大約十余句。起講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全篇的作法,是起講后,先講領題,其后分作八股(六股亦可),每兩股都是相對的,最后作一結(jié)論?!盵4]504-505第二,屬句為文,無論短長,必成其章,不可支離破碎,如散沙一盤。章學誠在《論課蒙學文法》中云:“屬句為文,猶備體者為入,嬰孩不滿一尺,而面目手足無一不備,天也。長成至于十尺九尺,即由是而充積,初非外有所加也。如云魁偉丈夫,其先止有面目,后乃漸生肩背,最后乃具手足,此不可以欺小兒矣?!盵1]683章學誠認為,學習八股文必須著眼于全篇,不可逐段拼湊,這樣才能渾然一體,無斷續(xù)之痕,有鮮活的氣息。他把八股文擬為嬰兒,嬰孩雖不滿一尺,但面目手足無一不備,此則自然之理,自不待言。章氏還主張,學習八股文應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但每寫一部分,就要做到局部而有全篇之勢。他說:“使孺子屬文,雖僅片言數(shù)語,必成其章,當取《左氏》論事,君子設辭,使之熟讀而仿為之。其三五語為章法者,為破承題者,所易辦也;其十數(shù)語為章法者,為起講提比者,所易辦也;其三數(shù)百字為一章者,初學成篇者,所易辦也。由小而大,引短而長,使知語全氣足,三五言不為少,而累千百言不為多也。亦如嬰兒官骸悉備,充滿而為丈夫,豈若學破承起講者之先有面目,次生肩背,最后乃具手足也哉?”[1]683我們在明清文人文集中,很少能見到這樣具體真切、操作性很強的八股文作法指導,這樣的指導非精于其文而又能上升到理論層次者而不能。

      章學誠總結(jié)的八股文學文之法,其實具有深刻的普遍意義。既針對八股文,又完全可以推廣到其他文體;既適合清代乾嘉時期的諸生,又何嘗不適合今天的為文之人!厚積薄發(fā),融會貫通,循序漸進,結(jié)構(gòu)第一,胸有全篇,永遠是為文的不二法門,豈獨八股文如此?因為就本質(zhì)而言,各種文體是相通的。

      四、八股文有鮮明的技巧趣味

      在今人眼中,八股文就是一種千篇一律、僵化刻板的文體。然而這樣一種看法,不能繩之于所有的八股文。八股文是中國古代綜合性最強的一種文體,并蘊含了豐富的技巧趣味。明清五百多年中,一代代文人沉潛于其中,除了功利目的之外,其中必有能吸引文人之趣味在。章學誠對庸濫八股文的批評可謂不遺余力,但偏偏又是八股文技巧趣味的欣賞者和描述者。

      結(jié)構(gòu)布局之趣。八股文的結(jié)構(gòu)布局極富趣味性,章學誠在《古文十弊》中云:“蓋塾師講授‘四書’文義,謂之時文,必有法度以合程式。而法度難以空言,則往往取譬以示蒙學。擬于房室,則有所謂間架結(jié)構(gòu);擬于身體,則有所謂眉目筋節(jié);擬于繪畫,則有所謂點睛添毫;擬于形家,則有所謂來龍結(jié)穴?!盵1]20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把八股文結(jié)構(gòu)布局的技巧寫得妙趣橫生,趣味盎然。

      聲韻特性之趣。八股文是“語言聲音系統(tǒng)的一種組織”[5]175,要求兩股之間對仗整齊,音韻和諧,可以說“八股文是一種特別講究聲調(diào)修飾的文章,甚至可以是一種按譜填詞的語言聲音系統(tǒng)”[6]332。梁章鉅云:“今之四書文,亦斷不可不講平仄,試取前明及本朝各名家文讀之,無不音調(diào)鏗鏘者,即所謂平仄也,即所謂韻也。”[7]212章學誠在《清漳書院留別條訓》中指出佳文不可一端而能盡,由此拈出作八股文之“十法”,其中第四法為“遣調(diào)”[1]671,即認為八股文寫作應驅(qū)遣聲調(diào),吟來嚶嚶成韻,和諧動聽,蕩人心魄,實乃妙趣橫生,趣味無窮。

      寄寓己見之趣。在章學誠之前,焦竑云:“圣賢之言,豈一端而已?學者當曲暢旁通,各極其趣?!盵8]271袁中道以“性靈說”衡之于八股文,他說:“時義雖云小技,要亦有抒自性靈,不由聞見者?!盵3]482要“曲暢旁通”“各極其趣”,要“抒自性靈”,都說明八股文并非僅僅代圣賢立言。章學誠論此,比焦竑、袁中道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在《與朱滄湄中翰論學書》中云:“舉業(yè)雖代圣賢立言,亦自抒其中之所見。”[1]84八股時文在運用“入口氣”代圣賢立言的同時,也可抒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見和妙悟。其《言公下》云:“截經(jīng)書兮命題,制變化兮由人。長或連篇累章,短或片言只字,脫增減兮毫厘,即步移兮影徙,為圣賢兮立言,或庸愚兮申志。并欲描情摩態(tài),設身處地,或語全而意半,或神到而形未。如云去而尚留,如馬躍而未逝,縱收俄頃之間,刻畫幾希之際。水平劑量,何足喻其充周;歷算交躔,曾莫名其微至?!盵1]32此處賦體鋪張敷陳,文字蹈虛夸飾,對圣經(jīng)賢傳的理解可謂豐富多彩,對“八股趣味”的描述可謂夸張之極,也為八股文并非只能代圣賢立言作了注腳。

      心營意構(gòu)之趣。先設身處地,擬議作意,然后衡之于成文,以自意己心迎拒推求,如此往復不已,如盆魚環(huán)轉(zhuǎn)于壘石洞壑之中,可獲疾徐甘苦之情性,體會無法言說的環(huán)求揣摩之妙趣。章學誠在《清漳書院留別條訓》中說:“先正讀古人文,不惟成誦已也,蓋必設身處地,一如未有其文,就題先為擬議,揣其何以構(gòu)思布局遣調(diào)行機措辭練字,至于籌無遺計,而后徐閱其文,使之一字一句,皆從己心迎拒而去,不啻此心同其疾徐甘苦之致也。”[1]670又說:“以此十法,每一誦習,各作一意推求,仍用先知未見其文逐處平心迎拒之法,往復不已。則文雖一定,而我意轉(zhuǎn)換無窮?!w聞蓄盆魚者,懼其盆小而魚生趣,則壘石水中,作為洞壑深邃之勢,俾魚環(huán)轉(zhuǎn)其中,則天倪暢達,此則讀文易意環(huán)求之道也?!盵1]671

      章學誠主張立言有本,畢其一生執(zhí)著于境界八股文的教學與寫作,對睥睨千古的高品位有質(zhì)八股文推崇有加,同時對庸劣卑濫的無質(zhì)八股文嗤之以鼻,給予無情鞭撻和聲討。章學誠的八股文思想豐富深刻,別具特色,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八股文以及文章學教學,不無借鑒作用。

      [1]章學誠.章學誠遺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張廷玉,等.選舉志:二[M]//明史:卷70:志第46.北京:中華書局,1974.

      [3]袁中道.珂雪齋集[M].錢伯城,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蔡元培.蔡元培全集:卷8[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5][美]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M].劉象愚,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6]黃強.八股文與明清文學論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 梁章鉅.退庵隨筆:卷19[M].筆記小說大觀:19冊[M].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

      [8]焦竑.焦氏筆乘續(xù)集:卷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猜你喜歡
      章學誠八股文時文
      天授者何?章學誠的神秘體驗與性情論闡發(fā)
      痛風的多組學研究進展
      遺傳(2023年8期)2023-08-25 07:00:20
      談時文閱讀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章學誠的笨辦法
      猴年賀歲
      揚子江詩刊(2016年3期)2016-11-25 19:39:24
      明清之際顧炎武八股文觀新探
      檔案與建設(2016年1期)2016-09-05 09:51:34
      猴年賀歲
      揚子江(2016年3期)2016-06-17 20:07:51
      靈活運用時文閱讀,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娃娃畫報(2015年11期)2015-12-08 04:37:34
      還八股文以本來面目
      出版人(2014年12期)2015-01-12 00:54:40
      绥德县| 二连浩特市| 得荣县| 陆丰市| 湘潭县| 新巴尔虎左旗| 尼勒克县| 肥东县| 苏尼特左旗| 涡阳县| 元朗区| 登封市| 枣强县| 厦门市| 天峻县| 安阳县| 军事| 安丘市| 宽甸| 密山市| 安仁县| 麻阳| 湖州市| 武隆县| 外汇| 含山县| 连州市| 裕民县| 珲春市| 兴山县| 汝城县| 长治市| 黑河市| 肥东县| 绿春县| 华宁县| 隆昌县| 修文县| 淳化县| 大理市|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