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
小時候我感到,口中常常有甜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那時渴望著去上學(xué)的路上天天都能口含一顆水果糖,一邊走路一邊吞咽著甜蜜的口水,而放學(xué)回家一般是,書包一放,直奔白糖罐;如若那幾天有母親新做的香甜醪糟,則會猛舀幾調(diào)羹塞滿口腔……那一刻,覺得甜蜜浸透了童年的黃昏。
醪糟又稱酒釀、甜酒、米酒等,是用糯米和酒曲釀制而成的酵米,多為四川及大西南家庭制作。其吃法有“甜水醪糟”,即在煮沸的醪糟中 (放適量清水)加入白糖,直接喝或夏天放涼之后加冰喝,其完美的口感和解渴解暑之功效,可列入偉大的自制飲料之一;還有“醪糟湯圓”,即在煮沸的醪糟水中加入湯圓或者再加入桂花,會讓你感到在你一生的食物當(dāng)中從未有過的香糯和浪漫;還有“醪糟雞蛋”,即在煮沸的醪糟水中直接打入雞蛋,然后再加入白糖或者紅糖,那充滿愛意和營養(yǎng)滋補的醪糟雞蛋,成了上世紀(jì)70、80年代許多家庭招待貴客的重要小吃。
我記得那時家庭里做醪糟一般只有兩個日子,一是準(zhǔn)備過年的時候;二是家里有人生小孩準(zhǔn)備坐月子的時候。過年主要用醪糟煮湯圓,以示清甜之中的團圓;而給坐月子的人主要用醪糟煮雞蛋,以滋補通乳。
我曾親眼見過母親好幾次做醪糟,多是在冬季準(zhǔn)備過年之前。母親買回上好糯米(粒大而均勻),淘澆干凈放入木盆內(nèi),加清水浸泡2小時 (夏季1個半小時),用筲箕瀝干。木甑放置蒸鍋上,待甑內(nèi)上氣之后,將糯米均勻松散地舀入,加蓋用旺火蒸1個半小時過后,倒進大筲箕內(nèi)攤開,用清水從糯米上淋下過濾,使淋散瀝冷的糯米溫度保持在30℃左右。母親又將糯米舀入大簸箕內(nèi),把碾成粉的曲子順著一個方向用手均勻地撒入和勻,然后裝入缸缽抹平。只見母親在中心處挖一個深、寬各二寸左右的圓洞,母親說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發(fā)酵。然后母親給缸缽蓋上木蓋,用舊棉被包裹起來,放入燃有木炭火的火桶里(武陵山區(qū)冬季用于取暖的形如木箱的家具)兩天兩夜即成。那個冬天,除了感到滿屋子的溫暖以外,還感到了屋子里到處都有醪糟的甜濃鮮香。
如今我還用母親此法自制醪糟,我比較過,自制醪糟要比市場賣的醇厚鮮香得多。無論是用于做“醪糟湯圓”“醪糟雞蛋”“醪糟醉冬筍”“醉雞”等著名川味的小吃和菜品,還是用其汁作為料酒使用,都是其他大規(guī)模機器生產(chǎn)的瓶裝醪糟不可比擬的。
值得一提的是,用醪糟汁替代料酒具有非常獨特的風(fēng)味。醪糟其實擔(dān)當(dāng)了料酒和糖的雙重角色,且比料酒和糖的融合更為自然醇厚,可在火候之上的菜的內(nèi)部深入淺出地提味去腥。事實上,母親從上世紀(jì)60年代以來就已經(jīng)用醪糟做過大量的菜肴,特別是一道“醪糟爆腰花”,不僅給了我口福,還給了我財富,因為在我二十多年開餐館的生涯中,從每份18元到每份48元的“醪糟爆腰花”就賣過好幾萬份。
到底是個什么味道的腰花竟有如此好的賣相呢?這是一道我從未在以前的文章中或別的場合提到過的家傳菜。原來母親是將豬腰花刀之后,加入少許白醋拌勻,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鐘左右,看著看著腰身就變大變白而白富美了起來。
這時母親用自制醪糟(用存放時間稍長的酒味較濃)二兩抓勻腰花 (兩個腰子)腌10分鐘,再加水豆粉、豆瓣茸(可不加鹽了)、幾滴香醋抓勻,起一個八成油熱的混合油(豬油:菜油=1:2),下腰花翻炒兩三鏟子立馬撈出漏油,用鍋里剩余油炒香花椒,然后炒泡姜、泡椒及香芹節(jié)出味時,倒入腰花混幾鏟迅速出鍋上桌,趁熱,動筷子!至今我還用母親這一手法,在家里炒給兒子吃,并且吃上了癮。
更有意思的是,詩人馬松每年過年之后,都要從四川雅安帶他媽媽做的醬肉來給大家品嘗。當(dāng)大家品嘗到香糯咸腴中帶點恰到好處甜的時候,都稱贊其手藝之絕妙。為什么絕妙?許多年來馬哥從來都絕口不提。有一次馬哥喝了幾口,當(dāng)時我們又正談到醪糟的養(yǎng)生,他突然道出了他母親做醬肉的秘密:豬肉首先須在醪糟中浸泡三天三夜。他此語一出,我立馬感到了那醬肉味真正濃厚在了何處——溫柔醪糟中那無限纏綿的愛。
其實醪糟還有許多作用,當(dāng)你胃口不開時,它可促進食欲,幫助你消化,還可祛寒補虛,提神解乏,解渴消暑。我記得上世紀(jì)70、80年代,在重慶老家那邊,夏季趕場天便有人挑著用井水、醪糟和糖精兌成甜涼水,在街上一邊走一邊叫喊:“甜酒涼水1分錢緊吃飽!”據(jù)報道醪糟還可幫助患有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的人加快血液循環(huán),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減少脂類在血管內(nèi)的沉淀,從而達到降脂活血的目的??磥淼土孽苍氵€真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