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芳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生活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社會對英語教學尤其是聽力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聽、說、讀、寫的四種基本技能中,聽位于首位,它是獲取語言信息的主要途徑。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交際水平和英語考試成績。在教育部教育改革、高考改革大旗下,云南省在2011年的英語聽力考試和口語測試中,率先嘗試進行一年兩考。學生可任選最好的一次成績作為高考成績。這一改革,對于教育發(fā)達、訓練渠道多的城市考生影響不大,甚至是將高考英語聽力這一“獨木橋”變?yōu)椤傲⒔粯颉保欢鴮τ谙鄬β浜?、訓練渠道少的農村地區(qū)考生,改革后如何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水平,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在落后地區(qū)從事英語教學十余年,我發(fā)現農村地區(qū)學生學習英語聽力和教師在聽力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誤區(qū),在此拋磚引玉,和大家交流,更期待能解決我在英語聽力教學上的疑惑。
關鍵詞:農村地區(qū);英語聽力教學;教師;學生;現狀;對策
一、教師在聽力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教師對聽力教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很多老師的教學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面,仍然以能答對考試題目為教學的最終目標。訓練聽力既浪費時間,效果又不好,還不如攻克其它的知識。有部分老師為了應付考試也會讓學生做習題,可是這種為了考試而訓練的英語聽力是脫離了文化背景和語言情景的,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聽力水平自然是得不到明顯提高。
(二)聽力訓練與口語訓練嚴重脫節(jié)
在落后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和基礎相當差,很多英語教師的英語教學很少用英語來組織,更談不上專門的口語教學和訓練了。在訓練聽力時,學生都是被動地機械地聽,最終目的是為了找到題目的答案,而不是提高英語聽力水平。這樣的訓練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聽力訓練和能力的提高。
(三)教師訓練聽力的方法不妥
很多教師不考慮學生實際,對聽力材料不加選擇和處理,認為只要是聽力題,無論難易都讓學生練。他們只注重聽力訓練數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量的要求。這樣學生容易對聽力訓練產生恐懼感。
(四)初高中英語聽力銜接不當
由于初、高中英語教學方式和側重點不同,加上高中英語起點高、難度大,不少高一新生對英語教學不適應,聽力尤為明顯。有的英語教師的聽力銜接上處理的不大妥善,部分高一新生聽不懂,就對高中英語聽力產生厭倦心理,到了高二、高三就放棄了。
二、學生學習英語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農村地區(qū)學生學英語聽力受語言環(huán)境制約
據調查,大部分農村地區(qū)學生對于英語聽力的理解是完全是靠語法、語句的翻譯產生的。而實際上在聽力中,快速的語流輸入根本不允許你翻譯成母語后再理解。這就是為什么學生抱怨聽力課上語速太快而跟不上的原因。其次,由于受語言環(huán)境制約,農村地區(qū)的學生聽英語聽力只能在課堂上,課后幾乎不能接觸到系統的聽力訓練,這在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英語聽力。
(二)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詞匯不過關是影響學生聽力的一個主要因素
由于學生基礎不好、詞匯量有限,在聽力中遇到的生詞太多,很難理解文章大意,即便是聽到一些零星的單詞,也未必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有甚者,連問題都讀不懂,就更不用說聽懂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了聽力學習的熱情,很多學生做聽力都是靠猜,還有的干脆放棄,聽力還沒有播完,答案就選出來了。
(三)學生語音知識的匱乏制約了英語聽力的發(fā)展
英語語音是口語的基礎,又與聽力緊密相連。學生學好英語語音語調,了解基礎的語音知識和語音現象,掌握英語語流的規(guī)律及語調的功能,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然而,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因為對語音知識的匱乏,造成了他們在聽力過程中的言語障礙,進而使他們對聽到的材料內容的理解產生偏差,甚至不知所云。
(四)缺乏正確的聽力習慣
很多學生覺得聽力就是耳朵的事,他們習慣在聽的過程中只用耳朵,而不喜歡去做一些小筆記,也不喜歡在聽之前看看選項或者根據問題和選項推測對話內容。實際上,聽力是眼、耳、手、腦全身心投入的一個操作過程。另外,有的學生會因為遇到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停下來思索而跟不上語速,從而錯過了重要信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后得不償失。
三、提高農村地區(qū)學生英語聽力的對策
(一)思想重視,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
(1)思想上加以重視。很多農村地區(qū)教師認為英語聽力不好訓練、費時費力、事倍功半,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全面抓起。聽力如果不訓練,英語就會變成啞巴英語、耳聾英語,縱然學生會做一些題,很有可能是“高分低能”,他們或許不會聽也不會說。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英語的聽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老師不該受到應試教育的禁錮,而應該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想。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保持對聽力的興趣與重視。只有思想認識深刻,才能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很大的求知欲,從而對英語聽力感興趣。
(2)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聽是一個主動積極地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的心理語言學過程,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最難的一種。那么如何培養(yǎng)聽的興趣呢?首先,明確聽的目的。結合學生的語言水平,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地進行,逐漸培養(yǎng)學生聽的欲望。并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愛好、一種興趣。其次,引入競爭機制。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搶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刺激學生的大腦反應,活躍課堂氣氛。最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使興趣持久的一劑良藥。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靈活性、趣味性。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便為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英語聽力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
(3)樹立信心,排除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去聽一些與教材內容同步的聽力材料。開始時可以反復多聽幾遍,直到聽懂為止,逐漸地變?yōu)槁犚?、兩遍就懂,再找難度稍大的材料聽。在不知不覺中會發(fā)現自己的聽力水平在提高,甚至能聽懂英文歌曲或英文電影中的對白。興趣漸增,信心也隨著增強,因害怕、焦慮而產生的心理障礙也就自然消失,在測試中就能控制情緒,始終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發(fā)音習慣。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聽錄音進行規(guī)范性模仿,接觸標準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同時注意多音節(jié)的重讀,連續(xù)及原音弱化,發(fā)音近似詞的辨音,以及英美發(fā)音上的區(qū)別,等等,力求有一個較好的語音基礎。
(二)聯系教材,精選聽力材料
農村地區(qū)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薄弱,掌握的語言知識太少,各種聽力材料又參差不齊。因此,選擇適當的聽力材料對學生尤為重要。為了使所選材料,既有一定的難度,又使學生能理解和接受,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廣泛的收集各種聽力的材料,并篩選一些內容和題型較好的材料供聽力課使用,在選擇時,一定要注意要吃透現行教材,掌握其內容、詞匯量、語法項目,把握教材的難點和重點,以及教材進度。所選的教材基本和學生課本進度同步,難易程度相近,并注意控制一定量的生詞量。
(1)注意教材的思想性和趣味性。要寓教于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重視學生的會話能力,注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注意教材的交際性和知識性。
(3)盡量選擇外籍人士朗讀的錄音帶。使學生習慣聽比較地道的、標準的英語。
(三)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聽力訓練
(1)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點滴的時間聽英語,可以利用早讀、早自習、午休、課外活動、晚自習等時間播放聽力材料,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2)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聽英語,不僅在課堂上聽老師精選的聽力材料,還可以在回家后聽廣播、收看電視,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網上聽。在上聽力課時,我嘗試將一些內容難度不大的英文歌曲引入課堂,一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聽歌的愿望;二則讓他們自然學習語言,提高聽力。還可通過歌曲內容復習已學知識,為學習新的語言材料作鋪墊,可謂一舉多得。但是要做到持之以恒的訓練,這樣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搞好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堅持讓學生多聽多說。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多問幾個為什么,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提問時,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并要注意尊重學生,照顧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為了調節(jié)和活躍課堂氣氛,在以聽音為準的前提下利用實物、多媒體設備等提供形象的語音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其中,愉快的學習英語。
總之,若想提高農村地區(qū)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必須下更大功夫,做到層層突破,循序漸進;并且做到精泛結合、聽讀結合、聽譯結合,注重各種技能的綜合運用。畢竟,對于落后地區(qū)來講,提高學生英語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要求學生具有相當程度的英語基本功,正確的聽音和閱讀方法,快速的語感反應和熟練技巧的運用。都是我相信經過不懈努力,我們總會突破英語聽力這個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