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武林
【中圖分類號】R71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1
妊娠是婦女一段特殊的生理過程,血液處于一種生理高凝狀態(tài)。而妊娠早期血液是否已處于這種高凝狀態(tài),關注較少。為此我們通過對妊娠早期婦女血液PT、APTT、TT、FIB、PLT、MPV、PDW的檢測,并與非孕期婦女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妊娠早期凝血功能的變化和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①正常妊娠組: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做產前檢查的正常(<10周)孕婦125例,年齡20-35歲。無心、肝、腎、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②正常非孕組:健康體檢女性102例年齡20~35歲。均為我院健康體檢人員,心、腎、肝功能正常,無凝血異常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2 標本采集及檢測方法 ①標本采集:按檢測要求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4.7ml,2.0ml血注入含有EDTA-K2抗凝劑的真空試管中充分混勻,用于檢測PLT、MPV、PDW;另外2.7ml血注入含有0.3ml 109 mmol/L枸櫞酸鈉真空試管中,充分混勻后3000r/min離心10min后,用于檢測PT、APTT、TT、FIB,所有試驗均于采集后2h內完成。②檢測方法:PLT、MPV、PDW測定采用流式分析法,用Mindray BC69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PT、APTT、TT、FIB測定采用凝固法,用Stago-4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所有試劑、質控品和校準品均為儀器配套。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永x?±s表示,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兩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shù)t檢驗。
2 結果
與非孕組比較,早孕組PT和TT均顯著降低,F(xiàn)IB顯著增高(p<0.01)。其他各項指標兩組均無顯著差異(p >0.05)。
3 討論
臨床上凝血功能檢查常指PT、APTT、TT、FIB及PLT等。APTT和PT分別是內、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較為敏感、簡單和常用的篩選時間 時間縮短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癥、口服避孕藥、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疾病等。正常妊娠初期,孕婦的凝血系統(tǒng)發(fā)生相應變化,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逐漸增加,大部分凝血因子(Ⅴ、Ⅶ、Ⅷ、Ⅹ等)增加,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這種變化隨孕周增加而加劇,是一種保護性生理變化,有利于胎盤剝離面形成血栓,減少產后出血。我們的研究表明,正常孕婦與非孕婦女比較,APTT輕微縮短,而PT顯著性縮短,這與國外相關文獻報道相符。TT測定主要反映凝血途徑忠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纖維蛋白的異常,以及發(fā)生纖溶和存在抗凝物的情況。本研究結果TT明顯縮短是由于FIB的增高所致,F(xiàn)IB含量增加,是孕婦的一種正常防御反應。若增幅超出一定的范圍,則可能導致一些凝血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PLT、MPV、PDW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代謝體積的參數(shù)。本研究資料顯示,正常妊娠早期血小板這些參數(shù)變化與非孕組比較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妊娠早期機體代償功能還未引起PLT顯著變化所致。
綜上所述,妊娠婦女的凝血功能在早期就開始有了變化,血液處于一種適度的高凝狀態(tài),起到了一種生理性保護作用,但血小板數(shù)量和體積尚無明顯變化;常規(guī)凝血指標的檢測,可了解早孕階段凝血功能狀態(tài),從而確保孕婦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86-587.
王霄霞,雨康主編.血液系統(tǒng)疾病是檢驗診斷[M].第一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