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摘 要:每當上課鈴響起的時候,教室里總是一片喧鬧聲。直到老師已經(jīng)走進教室,學生還是不能安靜下來。有的站起來,傾著身子,高舉著手:“我,我!老師,我!”有的早已離開了座位,跑到了老師身邊;有的干脆趁機玩了起來。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根本聽不清。這樣的紀律,課堂效果自然不高,教學效果也不會好。沒辦法,一切都沒有用。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呢?與同事反復討論這個令所有低年級老師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情感;榜樣;形象;機智
大家一致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注意力方面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持久性;他們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其情感表現(xiàn)天真且外露,自尊心強,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等。根據(jù)這些特點,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情感交流,處好關系
低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親師性”,他們也常常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老師的“好”“壞”。如常摸摸他們的頭,拍拍他們的背,向他們表示喜愛。還要注意加強與他們的課后交流,校內、校外無意間常聽到“Hi! 老師好!”我絕不會置之不理,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教過的,沒教過的,我總是報以微笑地回答:“你(你們)好!”有人對我說,看你的學生多喜歡你。是的,這我也知道,因為我也常主動,面帶微笑地向我認識的學生輕聲地發(fā)出:“Hi !Hello!”他們也同樣地給以回應,這一來一回間便有了交流,使他們覺得我不僅是一位可敬的老師,更是他們可親可敬的朋友。
二、表揚為主,樹立榜樣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愛,得到表揚和獎勵。課前搞好組織教學,提出要求并且說明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如:老師要看看今天誰表現(xiàn)得好,表現(xiàn)好的同學可以得到獎勵。在教學過程中,即不同的內容環(huán)節(jié),不斷給出表揚:這會兒誰誰聽課最認真,誰誰坐得最端正,誰誰發(fā)言最積極,誰誰聲音最響亮,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都很好,其中某某最好,某某同學很認真,還會有誰比他更乖的嗎?如此一來,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昂,積極表現(xiàn),誰也不愿意落在別人的后面,充分體現(xiàn)了競爭意識。
三、直觀教學,生動形象
上課盡量利用精美的圖片、實物、玩具、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朗朗上口的歌謠、動聽的歌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發(fā)現(xiàn)學生有點精神不振時,可暫停講課,讓孩子sing a song,學生可以邊唱邊舞蹈或是來一段chant,學生可以用手拍節(jié)奏或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如:教學生“Fruit”時,我選編了一首兒歌:
An apple for you,An apple for me.
An apple for the monkey up in the tree.
No,no,no.
A banana for you ,A banana for me.
A banana for the monkey up in the tree.
Yes,yes,yes.
讓學生看動畫理解兒歌的意思后,領讀兒歌,又安排了個人、同桌、小組表演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讀兒歌時加入一些肢體動作,以幫助其更好地鞏固所學詞匯,理解歌謠的含義,增強朗誦的效果和師生的互動。一節(jié)課里個個忙得不亦樂乎,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好地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使他們感到學習英語真的很輕松,很有趣。
四、創(chuàng)設情境,真實有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差,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用兒童易于接受、喜聞樂見、富于情趣的語言內容導入新課,設計一些故事、游戲,引導學生自然進入教學狀態(tài)。如:教culture“Halloween”我先帶領學生觀看西方有關Halloween的動畫片,創(chuàng)設了情境,我自己就扮演了ghost說出了下面的chant:
Trick or treat!Trick or treat!
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
Trick or treat!Im a ghost!
Trick or treat!Give me toast!
讓學生上來演配上聲音和動作還真像那么回事呢!學生們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這樣的活動中,既了解了許多西方的文化和習俗,又學到了語言知識。
五、機智處理偶發(fā)事件
在我們平常的課堂中經(jīng)常會遇到偶發(fā)事件。我想應該首要做到的是能不能利用那些偶發(fā)事件和我們當時的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生成我們教學中的一個有效環(huán)節(jié)。如:有一次我正在上課,班主任來找學生。剛剛穩(wěn)定下來的學生,注意力一下子都轉移到班主任的身上了。當時我靈機一動趁機用英語問“Whos this man?”學生們都笑了,注意力輕松地回到了英語之上了。還引出了句型“Hes my teacher.”靈活機智地處理了這一偶發(fā)事件。我想學生在這樣一個自然又真實的情境中,對學習內容也一定會有深刻的記憶。
活潑好動是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無論是哪個年段的小學生,都厭惡那安安靜靜、平平淡淡的課堂,讓他們覺得那么無趣、枯燥和乏味,甚至感到疲憊。當學生的注意力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時 ,再繼續(xù)這樣的教學已毫無意義,學習的效率也不高。如果這時讓他們活動活動,那么我們的課堂又會是怎樣的呢?總之,能否有效地對學生喜愛的課堂活動進行組織,把握好活動組織的策略是關鍵所在。采用科學的途徑為教服務,更為學生的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牛瑾瑞.小學英語合作學習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蔣倩倩.淺議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活動設計[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