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楊
摘 要: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入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成為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部分,它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勁的力量。學習和貫徹十九大精神是高職教育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首要任務,面對高職院校復雜而特殊的學生群體,將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必須從思政課程設計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實踐活動教育的豐富,以及“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等方面探索有效途徑。
關鍵詞:十九大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黨和國家事業(yè)新征程的一次大會,在黨和國家的發(fā)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為我們展現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yè)教育建設,而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也是社會主義建設不可忽視的力量,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引導高職學生在新時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明高職學生人生發(fā)展方向的重要途徑。但從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學源較為復雜,學生學習基礎薄弱,通過日常教學發(fā)現學生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學習內容接受程度不高。針對于傳統以講授形式為主的思政課程,很難提高學生對于十九大最新理論成果的關注度?;谶@些因素,想要切實地將十九大精神引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必須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有效途徑。
一、遵循高職教育規(guī)律,優(yōu)化思政課程建設
黨的十九大重要思想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戰(zhàn)略性的歷地位,高職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更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將十九大的精神融入到思政課程體系之中。
學習和貫徹十九大精神首先要讀懂和讀透十九大報告文件,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科學和嚴謹的政治理論語言為載體,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政部門積極開展十九大精神的相關研討,思政教師研讀十九大精神。在內容方面,備課過程中應將最新的思想融入到課程體系之中,并且根據現代高職教育規(guī)律,結合高職學生群體的特點,以理論聯系實際,選取能夠緊貼學生實際的內容與案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學情,采用相對易懂的方式進行授課。將十九大文件語言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進行表達,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新思想、新精神;在教學手段上,思政課教學應多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如微課、藍墨云班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在高職課堂之中,將以往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以新穎的載體展現出來,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重視第二課堂,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
與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實際操作方面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并且有一定的能力很好的完成相應的實踐活動。高職學生喜歡在組織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表現自我,針對這種特性,思政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將十九大精神的傳播引入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之中,將實踐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參加與課堂內容相對應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十九大精神。
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將十九大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踐中通過走訪、調查等形式使學生走進基層,讓他們在活動中加深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認清自己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地位和樹立崇高的人生價值,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除此之外,地方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也是高職院??梢猿浞掷玫馁Y源,以大連楓葉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除了旅順日俄監(jiān)獄、旅順萬忠墓等紅色教育基地之外,當地的敬老院、自閉癥兒童之家等都需要大量的大學生志愿者,學校思政部協同學校黨委、團委、學生處,不僅在實踐活動方面進行引導,確?;顒涌尚行?,而且在理論和精神層面對于學生也有一定的積極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社會的認知,也能體現自身的價值。最后,職業(yè)院校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之外,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實訓課和頂崗實習,給學生提供了步入職場實踐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思政教師協同專業(yè)課教師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使他們真正的從學生角色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三、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
作為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關乎到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它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現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化、各種文化系統互相滲透的復雜背景之下,僅僅依賴思政課堂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十九大的最新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發(fā)揮多學科優(yōu)勢,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成為一種趨勢。
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我們要認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育人的過程。這種育人不僅要體現在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中,也要體現在一種文化底蘊的渲染和價值傳播的過程中。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思政教育的工作不只是思政理論課教師的一己之任,在專業(yè)課堂之中也應該注重價值觀的引領,將十九大思想融入專業(yè)課程之中,從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總體戰(zhàn)略出發(fā),賦予專業(yè)發(fā)展一定的宏觀意義,形成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突破性轉化。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人民出版社,2017:8-9.
[2]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62
[3]詹春燕,趙欣.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