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衛(wèi)
摘要
教師在借鑒和使用先進的教學模式時,必須同自身實際、學校地域特色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個性特點聯(lián)系起來,使先進的教學模式真正地校本化、班本化、生本化、個性化。
關鍵詞
教學模式 個性化 教師 課堂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其一是教育群體多元化。城市涌入了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大批農村住戶進城買學區(qū)房,使得原本城鄉(xiāng)分明的教育對象變得越來越模糊,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均衡化要求越來越高。其二是社會需求的多樣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多樣化學習成為主流,教育評價更趨多元。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習途徑更加便捷,學習者對學習時間、場所、方式、節(jié)奏等自主性要求越來越高,“灌輸式”“大班化”已適應不了個性化需要。在“有學上”之后,“上好學”成為全社會的普遍追求、迫切需要。必須加快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正確處理好教學模式與個性化教學之間的關系,使兩者互為補充,促進學習者釋放潛能,健康成長。
一、 弄懂概念
模式,是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不同的教學思想的具體化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很多,不同學校、不同教師會有不同的教學模式。模式教學則是指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學校的教師按照已形成的教學模式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從教與學兩方面關系上來說,模式教學側重點在教,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是教學任務的完成方式。教師的教學傾向于“堅持和固定”,以求同為主,其教學方式、手段、環(huán)節(jié)、流程基本上都有相對固定的模式。
個性,是一個人特有的性格和情感品質。個性化教學,是指在尊重教育教學規(guī)律與共性的前提下,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個人需求,發(fā)揮教師的個性特長,采用個性化的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教學,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積極發(fā)展和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個性化教學是因材施教、因材施導的教學活動,其側重點在學。教師的教學傾向于求異,講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探索、過程消化、參與實踐、建構知識。個性化教學具有個體性、多樣性、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開放性等特點。
二、厘清關系
教學模式與個性化教學并不是相互矛盾、完全對立的關系。雖然教學模式強調教學的系統(tǒng)性、穩(wěn)定性、可操作性,強調“照著做的標準樣式”,但卻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僵化、固定的。教學模式與個性化教學本質上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教學模式一開始就來源于優(yōu)秀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方式,它是由具有一定個性的教師或團隊,經(jīng)過一定時間教學探索后,形成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主張,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反復嘗試、提煉、歸納、總結且由專家團隊進行理論認證后,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和運行程序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推廣,指導廣大教師實踐,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完善,更具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一種教學樣式。
就一般學校而言,在辦學過程中都會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以此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特別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以及部分教學方式相對落后、教學思維固化、理念陳舊的老教師能夠有所借鑒,有所效仿。但不同學校的教學模式各有不同,這便是一種相對的個性化。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平江中學的“四段一案一回頭”教學模式,東廬中學的“教學合一講學稿”導學模式等,都各具個性。就教師而言,其教學方式也不盡相同,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即使是同學校同一學科的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形式統(tǒng)一教案后,因為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不一樣,其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從學生的個性差異來看,我們倡導有教無類,同時倡導因材施教,要求廣大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多元智能特點進行量身定制,使我們的教學更具針對性,更具創(chuàng)造性和獨特性。這是一種人性化、生本化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生命意義的尊重與提升,也是一種公平、優(yōu)質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三、實施要點
大凡名校,多半崛起于高效課堂;大凡高效課堂,都會有打得出、叫得響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因校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這些模式有效地解決了新教師入門之難、老教師課改之難。 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學校在探索并倡導教師按照統(tǒng)一模式進行教學時,不能陷入“模式化”。模式所提供的只是一種教學架構,一種基本的運行程序。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融入自身的個性,將教學智慧充分調動起來,各展其長。人們常把教師比作園丁,把學生喻為花朵,那么學校及課堂就是園藝場。我們倡導的園藝應該依據(jù)不同的株型進行修剪,使形態(tài)各異的花草經(jīng)過修剪后百花爭妍。
模式教學需要廣大教師內在的自覺參與,也需要外在的行政推動。各級領導部門要為教師探究和學習有效的教學模式營造一定的氛圍,提供必要的培訓考核,對于那些慵懶的教師要強行入軌。同時特別要注意的是,行政部門在推廣有效的教學模式時,要摒棄功利思想,對于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教師不能搞一刀切。要倡導廣大教師在學習借鑒優(yōu)秀教學模式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個性化教學,以教育對象為本,鼓勵教師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使模式教學與個性化教學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模式教學在當下的學校課堂教學中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基層學校,更需要科學、規(guī)范、高效的教學模式的引領。然而,不是每一種現(xiàn)成的教學模式都可以拿來照搬使用。個性化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有一大批個性化的教師,運用個性化的教學來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是未來發(fā)展方向,因為每一堂課都是無法復制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全面發(fā)展的。
(作者為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飛達路初級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