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薇燕
一天,一條小蛇向一條大蛇請教:蛇該怎么活?
“童年時期可愛活潑,青年時期發(fā)現(xiàn)自我,壯年時期要奮斗,老年了安逸任游?!?/p>
“你是說每個階段都要改變自己,戰(zhàn)勝自己?”
“沒錯,一條蛇學不會蛻皮,就只有死路一條。”
成長是什么?成長是正向的改變,它是一個過程,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蛻變。正如毛毛蟲化繭成蝶,也似金蟬脫殼,過程艱辛困苦,結(jié)果令人欣喜。我的成長故事要從這句詩開始。
一年前,我每天都為了完成四步法教學以及訓練小組合作而忙得焦頭爛額。那時,我最喜歡教的就是古詩,篇幅短、內(nèi)容少,上網(wǎng)一查就能講!
上學期開學,王校長安排我上一節(jié)區(qū)級視導課。剛接到任務時,我兩眼一抹黑,心里不停地犯著嘀咕?;氐睫k公室,翟老師笑靨如花地對我說:“焦,你要上一節(jié)區(qū)視導課,我剛看了這幾個單元,第四單元的課文比較有特點,你選一篇看看?!边呎f邊不停地翻看語文書。
看到翟老師這位湖北省特級教師如此認真地對待教學,我紅著臉答道:“好,我回家先讀讀課文?!本瓦@樣,我稀里糊涂地選中了《黃河源》這篇課文,篇幅較短,段落清晰,能品讀講解的內(nèi)容也很明確,我心里一陣竊喜。
直到第一次試講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想法是多么愚蠢。第一次試講很失敗,流程混亂,目標不明,內(nèi)容拖沓,用一個詞來形容——亂七八糟!在翟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在正式講課前,我又試講了兩次。這次的磨課,我感觸頗深:一份好的教學設(shè)計一定要隨著學生的變化而變化,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絕不是在心里祈禱孩子能照著教參回答問題,而是期待他們問出有深度的問題。我認真踐行翟老師教我的方法:研讀文本——手寫教案——試講反思——修改定稿,仿佛找到了課堂教學的大門,明白只有勤學多練,找對方法,才能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變成實踐。
為了得到更多理論知識的指導,我一頭扎進了書堆。從魏書生的作品《我是這樣當老師的》中我知道了“用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是班級管理的最好辦法”。從《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永遠不要忘記奪取冠軍的信心”。在格林博士《如何引導暴躁的孩子》一書中,我找出了暴躁型孩子種種表現(xiàn)背后的原因,并思考著對策。
書中的知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我們成長的“源頭活水”。要想當一位出色的教師,多讀多寫是最重要的法寶。
去年6月份,我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區(qū)級五項全能競賽。在離比賽不到一周的情況下,我仔細分析了比賽各項環(huán)節(jié),其中4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著教學展開。
比賽準備從研讀課標開始,了解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仔細研究三維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加強理論知識點的記憶,讓自己對教學設(shè)計的流程更加清晰。接著,對照教師參考用書,揣摩剩下兩個目標的設(shè)定。這樣反復嘗試了4個單元12篇課文,最終在第4天確定了課文目標。在教學演示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得心應手,反思與案例分析更是得益于平時的教學反思與教育敘事。我懂得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每一次的蛻變都記錄了我們的成長,每一次的成長都是我們青春的烙印。只有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我們的成長之塔才能搭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