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摘要】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語文,是一門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學好小學語文,學生才能夠在后期的學習和生活中與人進行有效交流。為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就需要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將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提升其實效性,這樣才能夠從本質上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教育目標。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積極探索,使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成為現(xiàn)實”進行相關淺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其在生活中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注重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灌輸,而不注重將其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聯(lián)系,這樣就會使得語文知識顯得非??菰铮瑢W生失去對其學習的興趣,也無法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相關人員必須要能夠以語文課為軸心,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更大范圍的聯(lián)系和拓展,從而將各個方面的生活與課本進行有效聯(lián)系,有效實現(xiàn)生活化教育。
一、將實踐與理論結合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識字是非?;A和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然而,很多小學生受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果強行讓學生記很多字,到后期很容易忘記。為此,教師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關字的參照物,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想到更多形象和直觀的例子。例如在講“休”字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將其理解成是一個人走路走累了,靠在樹邊進行休息。通過形象的描述,學生就能夠進一步加深對該字的記憶和理解,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對思維的有效拓展。與此同時,教師在講授昆蟲時,可以用一些昆蟲在生活中的俗名來對其進行介紹。例如蟋蟀就是蛐蛐的學名,學生對蟋蟀都比較陌生,但是對蛐蛐這樣的名字就比較熟悉。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幫助學生學會通過對字的偏旁來對字的內涵進行歸類。例如將帶“蟲”字旁的多數(shù)字都可以理解成是小昆蟲的一種,幫助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這種規(guī)律的摸索中能夠進一步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從而獲得更多的精神體驗。
二、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是聯(lián)系生活與理論知識的橋梁,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合理地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進而將一種形象的思維應用到抽象的知識學習之中,具有非常好的應用效果。例如在學習王安石的《梅花》時,由于小學生對梅花并不一定非常熟悉,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展現(xiàn)梅花的千姿百態(tài),并將梅花的一些生長環(huán)境和其生長特點進行講述,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梅花堅毅挺拔的個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拓展。例如在講完《梅花》之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談一些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植物,這些植物的哪些精神品格讓你欣賞和敬佩。這樣學生就能夠調動每一個生活里的回憶來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解答,從而實現(xiàn)對課本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學習。
三、加強角色扮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其中有很多以文字為載體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通過口語化的方式來進行表達之后,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提煉,將其模擬成一個小的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對文中的細節(jié)和情感進行演繹。例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人物(廉頗、藺相如,等等),進而讓學生在這種風趣幽默的表現(xiàn)中,提升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樣也能夠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將教育與生活進行了更好結合。
四、開展豐富的課外文化實踐活動
要想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那么教育就不能夠僅僅停留在教室內或者書本上,教師應該能夠利用一些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參與更多的室外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與大自然和生活接觸的機會,其在實踐中自然會收獲更多的感悟。例如在講述《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事先做好教學安排,在對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之后,帶著學生去進行戶外郊游,讓學生感受到藍天白云和青山綠水的美好,進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情感就會得到升華,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懂得更好地評價自己所處的狀態(tài),做到生活與知識的有效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幫助學生如何去更好地感受生活,如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并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理的平臺,讓其能夠定期談談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這些思想的滲透程度,就會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和其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水平,進而教師能夠采用更有針對性的方式去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給予完善和優(yōu)化,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生活化教育對于小學生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至關重要,我們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加強角色扮演以及開展豐富的課外文化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去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給予完善和優(yōu)化,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梁琪.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資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成都:西華師范大學,2017.
[2] 楊琴.淺談如何開展優(yōu)質小學語文教育[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
[3]趙海紅.卓越小學教師職前教育語文方向系列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綿陽師范學院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3).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