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強 叢樹浩
一、“自評說感受、互評談問題”的主要起因
(一)自評說說感受
關于體育課中學生針對個人學習情況的“自評”,筆者認為是“學生對自己的運動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等層面進行的自我評定”,其中的“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合作精神”通常也是學生感受層面的自我認識。
在體育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常常難以看清甚至無法看到自己的具體動作,而自評“我做得怎么樣”的價值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特點和學習之后的個人情況進行評價,也可以對比自己學習之初和學習之后的情況,或者與同伴的學習情況進行對比之后再進行自我評定。
(二)互評談談問題
學生互評中表揚的話語可以激勵同伴,能使彼此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促使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后續(xù)的學習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完善自我的意愿,而指出同伴存在的問題,才能讓其知道自己需要改進的具體層面,才能合理采納互評提供的建議,才能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目的地改進不足,使學習的效果更佳。
二、“自評說感受、互評談問題”的注意事項
(一)問題引領方向
1.在學習活動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你感覺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還需要提高?”“同伴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進?建議他怎樣做?”的問題參加練習,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自評和互評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益。以“換物賽跑”游戲為例(表1),在進行這個游戲時,學生能看到自己“換物的順序”和“交接物的地點”。因此自評“遵守規(guī)則”完全可行,而帶著“我遵守游戲規(guī)則了嗎”的問題可以敦促學生掌握“換物的順序”,明確遵守“交接地點”的規(guī)則,并身體力行;同時,自評“遵守規(guī)則”與相關的自我剖析,更能讓學生主動遵守規(guī)則,久而久之學生容易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自評才會具有實效?;ピu的3個問題,既促使學生注重觀摩同伴的學習行為,更刺激其思考,從而謀求合作學習的成功體驗;第1個問題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典型并學習榜樣的行為,第2、3個問題是找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這樣的互評才能提升學習效益。
2.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重難點確立一個核心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核心問題去進行學習,以及觀摩與協(xié)助同伴的學習活動,自評和互評時也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使學習的方向明確,學習的效益最大化。以“前滾翻”為例(表2),教學重點、難點是“團身緊”“滾得快”和“滾得正”。因此,核心問題就是“怎樣做才能滾得快、滾得正”,而自評的重點就是自我感覺滾得快不快、正不正?!皢栴}存在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是自我的分析,為其接受后續(xù)他人評判尤其是提供的建議奠定了愉快的基調(diào)。如果學生說不清原因時,可以說“請大家告訴我該怎樣做”,這種主動尋求同伴幫助的行為更能提升互評和合作學習的力度;互評的“快”與“正”需要說出具體的原因,才能讓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二)時間不宜過長
一節(jié)體育課只有40min或者45min,自評和互評的時間不能太長。1.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時,能圍繞自我感受和他人存在的問題說出簡潔的話語,使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既簡簡單單又實實在在。2.互評時,盡量不重復同伴的觀點。即使針對同伴存在的問題有著相似的認識,也要說出不同的著力點。如,在評價誠誠做的前滾翻動作時,均評價“滾得慢”,當學生A說了“他團身不緊所以滾得慢”,學生B則不能重復“團身不夠緊”這一觀點,而可以補充“兩腳蹬地沒有力量”“兩手沒有支撐墊子”等觀點。
(三)教師參與為佳
由于學生的觀察、表達等能力有限,自評和互評環(huán)節(jié)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上,需要教師的參與和合理引導,讓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評價同伴存在的問題。
1.自評、互評時,當學生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教師可以用“你是說……”來促使該生和其他學生知道所要表達的意思,如“你是說—投擲時兩臂后擺力度太小嗎?”逐漸引領學生學會自評與互評。
2.當學生不會表達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動作展示。如先讓學生做出自己認為該做出的動作,教師再引導其表達的意思,這樣就使學生學會用語言結(jié)合動作來評價同伴的學習行為,學習的效益自然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