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言學是一個學科群

      2018-05-14 18:24李宇明
      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語言學

      提 要 語言學是研究語言及其相關問題的科學。語言學是一個學科群,有70余個學科名目,涉及語言結構、語言功能、語言應用、人類語言學習、機器語言學習、語言與生理、語言與認知等七大研究領域。語言學的學科性質有科學、技術學、藝術學三大分野。語言科學橫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目標是獲取語言規(guī)律之“真”;語言技術學是研究語言技術、發(fā)展語言技術的學科,目標是發(fā)揮語言學之“善”,幫助社會用好語言技術;語言藝術學探討語言運用之美,發(fā)展語言藝術和文字藝術,用“美”來熏陶社會。認識語言學的學科性質意義重大,有利于重新整合語言學的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將研究基點由語言結構向語言運用移動,同時也有利于科學調整高校中的學科設置,有利于促進語言學向相關學科和社會進行學術輻射。

      關鍵詞 語言學;學科性質;學科群;語言技術學;語言藝術學

      中圖分類號 H0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1014(2018)01-0015-10

      The Conglomerate Nature of Linguistic Studies

      Li Yuming

      Abstract Linguistics deals with language and the various issues concerning language. It is a conglomerate composed of over 70 academic subjects, covering seven major areas: language structure, language function, language application, human language learning, machine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and physiology, and language and cognition. Linguistics as an academic subject in its very nature can be categorized under three themes: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artistic. It thus transcends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objective of linguistic studies is to underst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languages. Language technology is about the appl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language for instrumental purposes with an aim to benefit the human race; the artistic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its writing system can be utilized for fostering the aesthetic sense of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s is significant and far reaching as it is conducive in integrating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disciplinary framework of linguistics study, so that it enables us to shift the focus of seeking to answer fundamental questions concerning constructing models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More generally, this shift also contributes to rectifying discipline categories that are currently adopted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ultimately leading to furthering linguistic studies. The outcome of linguistic studies should be made applicable in other academic subject and society.

      Key words linguistics; subject nature; disciplinary cluster; technology-oriented linguistics; art-oriented linguistics

      語言學是研究語言及其相關問題的科學。這一定義相信多數學者都會同意。此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第一,語言;第二,與語言相關的問題。

      何謂語言?不同學派、不同學者會有不同定義、不同看法。其實多數學科甚至每個學科,都不能準確定義自己的研究對象,因為科學的進步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科研究對象的內涵或外延,造成研究對象有一定的模糊性。過去,人們較多地從語言職能和符號性質兩個角度看待語言;近幾十年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受到重視,語言的文化屬性得到更多揭示,甚至薩丕爾-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和新洪堡德主義,在許多領域也得到了新的學術發(fā)揮。綜合這些研究情況,可將語言定義為:語言是人類用于交際和思維的最為重要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是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文化最為重要的負載者、闡釋者和建構者,且常常具有民族“圖騰”的作用。

      何謂與語言相關的問題?很顯然,這些問題是開放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與語言相關的問題也愈來愈多,所涉及的學科也愈來愈廣泛。

      語言與人人皆相關,與社會各領域皆相關,是眾多學科研究或涉及的對象,故而對語言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的語言學,也涉及眾多人,涉及眾多的社會領域,涉及許多個學科。準確地講,語言學已經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個“學科群”。

      一、語言學家族

      語言學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下面是一些語言學的名目:

      1.語音學、音系學、實驗語音學、語音工程

      2.詞匯學、語義學、邏輯語義學、詞典學、術語學、命名學

      3.語法學

      4.修辭學、語境學、話語分析、互動語言學、篇章語言學

      5.文字學、書法學、字體學、語言藝術學

      6.方言學、地理語言學、民族語言學、人類語言學、文化語言學

      7.翻譯學

      8.各語種語言學、盲文、手語、視覺語言學

      9.歷史語言學、文獻語言學、語言學史

      10.理論語言學、普通語言學、語言類型學、對比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形式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功能語言學

      11.應用語言學、語言教育學、數理語言學、語言信息處理、語料庫語言學

      12.社會語言學、人口語言學、生態(tài)語言學

      13.領域語言學、新聞語言學、廣告語言學、播音學、法律語言學、軍事語言學、網絡語言學

      14.病理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生理語言學、生物語言學、動物語言學

      15.兒童語言學、老年語言學、性別語言學、家庭語言學

      16.語用學、語言符號學、語言哲學、模糊語言學、政治語言學

      17.語言經濟學

      18.語言規(guī)劃學……

      這70余個語言學名目,是憑經驗枚舉出來的,排列也較隨意,肯定會有不少遺漏。有些名目代表較高的層次、較大的學科,其下還有一些分支名目;有些名目代表層次較低的較小的學科,嚴格講可以歸入較高的門類。有些是傳統(tǒng)的老學科,有些是剛剛興起的新學科。“各語種語言學”不是具體的語言學名目,指的是漢語語言學、英語語言學、法語語言學、德語語言學、俄語語言學等,而每個語種語言學之下,還可以分出不同的語言學名目。比如漢語語言學之下還可以分出漢語史、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等;古代漢語還可分為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現代漢語可以分為漢語語音學、漢語詞匯學、漢語語法學、漢語修辭學、現代漢字學等;漢語方言十分復雜,漢語方言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

      總之,上述70余個語言學名目及其排列,不是語言學的科學體系,只是語言學家族的示意圖,但由此已能看出語言學科群的基本面貌。

      二、語言學研究的七大領域

      語言學古老而又年輕,其研究內容十分廣泛,歸結起來可以將之分為七大學術領域:

      (一)語言結構研究

      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語言結構主要由語音、語匯(又稱“詞匯”)、語法三個子系統(tǒng)構成。有了文字便產生了書面語,文字之于書面語,相當于語音之于口語,就此而言,也可以把文字歸入語言結構的范疇,文字學因此也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標點符號的研究、拼音注音的研究,甚至盲文、手語等特殊人群語言及文字的研究等,也可以歸入廣義的語言結構研究。

      語言結構研究,有現代也有古代,有共時也有歷史,有共同語也有方言,有單語也有多語,有語種的也有語支、語族、語系及所有語言的,有事實也有理論,等等,于是便有了各種各樣的研究語言結構的語言學。語言結構研究常被中國語言學界稱為“本體研究”,是語言學研究最早、最深入、成果最豐碩、具有語言學界“顯學地位”的學術領域。

      (二)語言功能研究

      語言的存在價值就在于它的功能。語言的主要功能在交際、思維和文化三個方面,其他功能還有語言認同、智力開發(fā)等。語言功能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要了解語言都有哪些功能,這些功能之間是什么關系,這些功能的發(fā)生原理和運作機理如何,怎樣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正功能而抑制其負功能。語言功能雖是語言學古老的研究話題,但是學界至今對語言功能的認識還很不全面、很不系統(tǒng)。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領域仍是許多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的誕生地和興趣點,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本質上就屬于語言功能研究(參見李宇明2015)。

      (三)語言應用研究

      語言應用包括兩大方面:語言的運用;語言知識與技術的應用。語言的運用是指“聽、說、讀、寫、譯”等具體語言行為,換言之,就是話語理解、話語生成和話語翻譯。話語理解是通過聽、讀來理解具體的言語作品;話語生成是將抽象的語言與時空、人物等語境因素結合起來,通過說、寫具體化為言語或言語作品;話語翻譯是將某言語作品進行語碼轉換,包括不同語種的翻譯,也包括古今語碼的轉換、共同語與方言的語碼轉換、方言間的語碼轉換等。“譯”是今天重要的語言行為,應與“聽、說、讀、寫”并提。修辭學、語境學、話語分析、互動語言學、篇章語言學、翻譯學、語用學等,都在處理語言運用問題。

      語言知識的應用人人都會涉及,但某些行業(yè)卻會更多地運用語言知識,甚至成為主要的專業(yè)技能,比如語文教學、外語教學、辭書編纂、術語規(guī)范、語言數據庫標注等行業(yè)。語言技術過去只為少數人從事和談論,而隨著移動網絡、智能手機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今社會過半的人群都經常應用現代語言技術,語言應用研究不能忽視語言技術的研發(fā)及其社會應用問題。

      語言應用有個人與社會之分。個人語言應用屬于個人語言生活,通過語言而進行工作,通過語言而獲取發(fā)展,通過語言而得到身心愉悅。社會語言應用主要在社會各領域進行,構成領域語言生活,產生領域語言學。

      專門研究語言應用的學科,稱為“應用語言學”。語言教學是最早的應用語言學,之后又發(fā)展出計算機語言理解,發(fā)展出對廣告語言、新聞語言、廣播電視語言、法律語言、軍事語言等的研究。而今,語言教學、計算機語言理解已經獨立成學,應用語言學中的其他分支也會再立學門,形成廣告語言學、新聞語言學、廣播電視語言學、法律語言學、軍事語言學等,構成語言應用研究的龐大學術家族??傮w而言,語言應用研究的內涵是不太明晰的,外延是開放的。正是這種不明晰和開放性,形成了應用語言學的學術活力和包容性。

      (四)人類語言學習研究

      語言學習是人類自古以來最重要的教育活動。母語教育主要是書面語教育,后來從西方開始又發(fā)展起外語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語言教育逐漸普及起來,語言學習的研究也廣泛開展起來。語言學習類型,有多種分類:

      第一,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母語學習又有不同情況:幼兒的語言習得,基礎教育階段的書面語學習,掃盲教育,僑民后裔的母語維持。在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學習國語或國家通用語,民族之間相互的語言學習,不同于母語學習,也不同于外語學習,是一種值得重視的語言學習類型。

      第二,根據語言獲得順序分類。由此可以將語言學習分為第一語言學習、第二語言學習、第N語言學習。第一語言學習與第二語言學習的差異,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但第三~N語言學習的情況尚未進行專門研究。

      雙語學習、移民母語的維持、因語言學習而產生的洋涇浜與克里奧爾語、語言學習與文化多元化、個人與國家的語言能力等話題,隨著全球化問題而凸現出來。語言學習領域不僅是語言教育學的關注點,也是家庭與社會發(fā)展的著力處,更是社會矛盾的多發(fā)地。

      (五)機器語言學習研究

      計算機語言處理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新興學術領域。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及正在到來的語言智能時代,以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深度學習理論等為基礎,計算機語言處理技術一日千里,形成一批高新產業(yè),并支持著語言資源、語言經濟、語言產業(yè)等一批新概念、新學科。特別是在阿爾法狗(AlphaGo)的“吠聲”中,社會突然發(fā)現,計算機語言處理的成果已經深入社會語言生活的諸多方面,人們已經開始討論機器人對一些行業(yè)的重大影響、機器人進入社會生活(“入世”)的順序(參見李宇明2017b),甚至人類是否會成為機器人的統(tǒng)治奴隸等問題。計算機語言處理,通俗點說,就是“機器語言學習”,讓機器具有語言能力,掌握語言智慧。它不僅是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也是對社會發(fā)生巨大影響的社會語言行動。

      (六)語言與生理研究

      語言及其運用,與生理的關系十分密切??谡Z的發(fā)音器官和聽覺器官、書面語的書寫器官和視覺器官、語言信息的神經傳導系統(tǒng)和大腦語言中樞等的研究,需要聲學、書寫運動學、視覺學、心理學、神經學、腦科學、基因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與技術。特別是隨著這些領域研究技術和研究器材的發(fā)展,語言的各種生理運作機制也逐漸得到認識。

      語言病理多與語言生理相關,如聾啞、盲、唇裂、聲帶問題、腦部傷病等導致的語言疾病。語言疾病的診治與康復,需要了解語言生理,需要醫(yī)學手段,當然也需要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因素的參與。造成語言疾病的原因很復雜,有一些語言疾病,像口吃、語言發(fā)展遲緩、失讀癥、自閉癥而帶來的交際問題等,與生理的關系雖不密切,但神經語言學等也許可以幫助診斷和治療。

      (七)語言與認知研究

      語言與認知(思維)的關系研究,從古希臘和中國古代的“名實”之論、“白馬非馬”之爭,就已經開始了。過去主要討論的話題是語言與思維能否分離、語言與思維孰先孰后、語言決定思維還是思維決定語言等。20世紀,隨著語言哲學、話語分析、政治語言學、語言的跨文化研究等的興起,薩丕爾-沃爾夫學說和新洪堡德主義等受到新重視,獲得新發(fā)展。神經語言學和腦科學的發(fā)展,使語言與認知的研究進入現代科學的領域。

      語言學研究的問題還有許多,有些可能超出以上的七大領域。這七大領域之間也是相互關聯(lián),甚至可能是有所交叉的。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分類,而主要是展示語言學研究對象的豐富而廣泛。如此豐富而廣泛的研究對象,牽涉如此之多的學科門類,不同學科的學者又會秉持不同的研究理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與技術,形成著各自所謂的“語言學”。這便是語言學的豐富、廣泛而復雜狀況。

      三、語言學三大分野

      觀察語言學名目和語言學的研究內容,可以相信語言學并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個橫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科的學科群。在這個學科群中,幾乎沒有共同的學術目標,使用著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法,聚集著各種學科背景的學者,說著大家都不怎么互通的學術話語。國外的許多大學都設置有語言學專業(yè)或語言系(參見楊亦鳴,徐杰 2010),但卻設在不同的學院里;語言學的學科歸屬,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術系統(tǒng)中,有的屬于文科,有的屬于理科,有的在科學院系統(tǒng),有的在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語言學專業(yè)的不同設置,語言學學科的不同歸屬,說明語言學學科身份的復雜性,說明有必要就語言學的身份進行專門探討。

      (一)語言科學

      語言學首先是科學。語言科學有些分支屬于人文科學,有些分支屬于社會科學,有些分支屬于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雖然差別很大,但都是為了探討語言之“真”,都是要發(fā)現語言、語言運用及與之相關現象的規(guī)律,豐富人類思想庫。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特別是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發(fā)展,特別是研究手段的跨學科運用和研究理念的跨學科滲透,語言學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內部分野也漸趨模糊;不僅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分野漸趨模糊,就是它們與自然科學的分野也漸趨模糊,因為一方面語言、文字、語言病理等本身就具有物理、生理、心理、病理等自然科學的屬性,另一方面研究語言及其相關的問題,也會運用到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病理學、計算機科學等理工科的方法和實驗儀器,需要“語言工程”的實施。這也是語言學的學科走向和學科特點。

      (二)語言技術學

      語言的發(fā)展一直是在語言技術的推進下發(fā)展的(參見李宇明2010、李宇明2017a),解釋語言發(fā)展史,不能不考慮語言技術因素。最早的語言技術是文字的創(chuàng)制,它使人類的語言開始擁有了光學媒介物,語言借助文字可以存后達遠,可以進行各種加工規(guī)范。之后,處理文字的語言技術成為語言技術發(fā)展的主流,制字、印刷技術不僅為書面語的傳播、普及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也帶來了文體的發(fā)展和人類思維習慣的改善,促進了知識的逐步普及,推進著社會進步。電的發(fā)現與應用使語言技術發(fā)展到全新的階段,錄音錄像設備、擴音設備、電話電臺電視等,使語音可以直接存后達遠,激光照排技術、海底電纜與通信衛(wèi)星、互聯(lián)網、移動電話、語言智能等,使語言文字的加工處理自動化、智能化,使語言文字的信息傳播多媒體化、即時化,每個人都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裝備”和語言技術,才能進行現代的語言交際。

      語言交際更加依賴于語言技術,個人語言生活需要一定的語言技術設備,社會語言生活更是需要現代化的語言技術和語言裝備的支撐。故而語言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推廣,各種語言工程的建設,成為當代科學技術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自然也應成為語言學新的生長點。

      在此形勢之下,應及時提出“語言技術學”的概念。語言技術學,探討的是語言之“善”;這“善”是“工欲善其事”(《論語·衛(wèi)靈公》)之“善”,是語言運用、語言應用之“善”,目的是提升語言生活質量。語言技術學不僅關心能夠產生有形語言產品的“硬技術”,也關心技術規(guī)程類的“軟技術”,語言教學、語言規(guī)范、語言翻譯、語言康復、語言大數據標注等,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都有語言技術學的研究課題。

      (三)語言藝術學

      人是美學動物,語言使用遵守著美學原則,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可以從美學、藝術學的角度去探討。例如:許多修辭格或表現崇高美,或表現滑稽美,或表現整齊美,或表現錯綜美;文體風格有各種表現,或鋪陳華麗,或簡潔樸實,或婉約綿柔,或剛毅俊朗。

      以語言為基礎從古到今形成了獨特的文學藝術。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詩歌、楹聯(lián)等文學,是語言的文學;話劇、相聲、小品等藝術是語言的藝術,戲劇、歌曲、電影等是語言作為主要因素參與形成的藝術。文學藝術中的語言運用、語言作用、語言之美,是文學、藝術學研究的對象,也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

      文字作為書面語言的物質載體,在語言藝術中發(fā)揮著特殊作用,同時,其自身也有著諸多藝術特性,并構成文字藝術,成為語言藝術的一大分支。文字藝術也是一個大家族:漢字古今字體演變及筆畫結構,充滿著藝術之美,且在書寫實踐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書法藝術;平面設計中也經常運用漢字和字母,形成文字平面藝術,計算機字庫中的字體設計,形成字庫藝術;一些畫家,將文字、字母等與繪畫結合,“虎”字演畫為虎圖,“鷹”字演畫為鷹圖等,形成文字形象藝術;或者將文字、符號裝飾在一些奢侈品、紀念品、文化衫上,形成文字裝飾藝術。

      語言運用的藝術,因語言而形成的文學藝術,以書法為首的一系列文字藝術,都是語言藝術學的研究對象。語言藝術學,探討語言之“美”,以美熏染社會人生。

      求真之語言科學,求善之語言技術學,求美之語言藝術學,囊括了語言學的各分支,囊括了關于語言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這些現象早就存在,這些研究一直在進行,但過去人們“科學學”的意識不強,重視研究語言,而很少把語言學作為研究對象。對于語言學的“科學”性質的認識,不自覺不充分,也許主要認可它的人文科學性質,只有少數人在做社會科學屬性的語言學,而很少有人了解語言學的自然科學屬性。隨著實驗語音學、形式語言學、數理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的快速發(fā)展,認識語言研究的自然科學屬性,尤為重要,不僅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更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語言一直是在語言技術的推動下發(fā)展的,語言學也一直在嘗試用新的手段和儀器,但語言學卻很少專題研究語言技術,至今還沒有一部《語言技術史》。當年,也許可以把語言技術研究放在應用語言學里,或放在各有關學科中,而今情況不同了:語言信息處理和人工智能,語言的輸出、傳輸、輸入、反饋、儲存等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機器的參與,甚至語言的編碼和解碼也可以有機器參與。這種情況所產生的效應是:

      其一,語言技術對語言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對語言傳播的速度、方式的影響,對文體類型和風格的影響,對語言間相互接觸、吸收的影響,對語言生態(tài)的影響,都會愈來愈顯著。解釋語言的發(fā)展變化,解釋語言的運作機制等,已經離不開對語言技術因素的分析。

      其二,語言技術對語言學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一些重要的語言研究都需要語言工程和貴重的儀器設備,比如研究語言資源調查保護,需要錄音、錄像、語音分析、語音庫標注貯存的設備及軟件;網絡語言研究,需要收集網絡語料的“爬蟲”軟件及有關的語言分析工具;大腦神經語言機制的研究,需要使用電生理與神經成像等技術設備,如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核磁共振腦磁圖(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等技術設備。語言研究愈來愈需要甚至是愈來愈依賴語言技術。

      其三,語言技術產品成為人人必用之物。如果說,過去不識字是文盲,那么今天不會使用現代語言技術產品,如計算機的word系統(tǒng)、PPT系統(tǒng)、電子郵件系統(tǒng)、手機的微信系統(tǒng)等,就會成為“語言技術盲”。

      其四,語言技術及其產品,促進著社會語言生活現代化,而且也出現一大批語言產業(yè),這些產業(yè)多數成為社會高新產業(yè)。大數據主要是語言大數據,人工智能主要是語言智能,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在締造一個智能時代,而這個新時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語言技術的推進,人與機器人共事共處時代到來的快慢,取決于機器人與人類對話的能力。

      語言技術已經遠遠超過應用語言學的翼羽所惠,為學術計,為社會發(fā)展計,都應獨立成學。當然,認識語言學的自然科學性質不易,認識語言學的技術學性質也許更難。比較而言,語言學的藝術學屬性也許較易認同,歷代的文學評論和書法之論,為語言藝術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包括書法藝術、文字平面藝術、字庫藝術、文字形象藝術、文字裝飾藝術等多種文字藝術在內的語言藝術領域,聚集了大批的優(yōu)秀學人,有著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影響力,主要問題是各種語言藝術門類如何進行學術溝通,語言學如何有機參與語言藝術學的研究與發(fā)展。

      四、全面認識語言學的學科性質的意義

      全面認識語言學的學科性質,特別是認識語言學的學科群特點,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一)語言學的學科整合

      語言學的學術研究實踐,已經鋪展到廣袤的學術領域,但是語言學的理論體系遠不能覆蓋這些研究實踐,比如,現在還無力寫出一部包含70余個語言學名目、七大研究領域、三大分野的語言學概論。語言學之網還是片片分離的,未能織成一張學術大網,更談不上有一個張目之綱了。這種狀況,使得各種名目的語言學沒有共同的“問題”追求,故而每位學者、每個分支學科的研究發(fā)現,難以為語言學界所共享。顯然,語言學的學科整合已經是個重要問題,將語言學的各片連接起來而成大網,在結網之時注意形成張目之綱,以便能夠“綱舉目張”。

      現有的語言學理論體系,是以語言結構為研究基點的,大量的關于語言運用的問題都被邊緣化,比較難以進入語言學的理論體系,語言知識、語言技術等應用語言學的問題,就更加難以顧及了。而且,現有的語言學理論體系,主要吸收的是語言學家們的研究,而其他學科關于語言問題的研究成果較少納入,而這些年來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其他學科發(fā)展飛快,其語言問題研究的確有較多值得關注的成果。如此看來,語言學的學科整合,就是試圖建立覆蓋整個語言學科群的學科體系,進而尋找學科群的“共同問題”,各語言學分支“同心同德”地發(fā)展語言學。具體的做法,也許有二:其一,將研究基點從“語言結構”移動至“語言運用”,或者說實現由“語言”向“話語”的基點轉變。以語言運用(話語)作為基點,內可以研究語言結構,外可以研究“語言生活”,語言生活是語言運用、語言知識與技術應用等所形成的社會生活,也包括語言學習、語言研究等。以此為研究基點,也許可以編織起一個較有解釋力、有較大覆蓋面的語言學大網。其二,擴大視野,把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其他學科的語言問題研究成果,積極地吸收整合。

      (二)語言學的學科設置

      學科設置,主要是指學術研究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學科設置,主要表現在學術研究、學術共同體的組織和研究生教育等領域。學科設置的原則是,既要符合學術研究現狀,又能促進學科發(fā)展。學科設置是學術發(fā)展的基礎,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人員都在一定的學科中工作,比如語言學,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從業(yè)者就有十數萬之眾,是一只巨大的學術生力軍。

      中國學科設置的基本格局是文科和理科分離。這種設置過去有其合理性,但當前已不合時宜,語言學的自然科學屬性和技術學屬性,就是不合時宜之一例。舍此不論,高校學科目錄對語言學的布局,更是不合學術發(fā)展之實。楊亦鳴和徐杰(2010)指出,語言學在2005年的學科目錄(其實也是現今學科目錄)中,處在多個學科的二級學科、三級學科的地位,且被分割在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民族學、信息科學等不同的學科門類中。語言學的如此放置,顯然遠遠落后于學科發(fā)展的實際,且對學科發(fā)展形成了多重阻礙。

      這種學科設置的弊端,劉丹青和張伯江(2010)、陸儉明和沈陽(2010)、楊亦鳴和徐杰(2010)、游汝杰(2010)等先生已經有較為犀利的批評。之后數年來,這種批評聲音不斷,要求調整高校學科目錄中語言學地位的呼聲不斷。本文結合這些意見,將目前學科設置的弊端歸結為三:

      其一,語言學不能作為一個學科或學科群來進行規(guī)劃建設,語言學工作者被碎片化地分割在多個學科中,嚴重影響了語言學學術思想的交流碰撞,嚴重影響了學術成果及方法、手段、資源的共享共用,嚴重影響了學者之間的合作及高層次的學術組織的建設,嚴重制約了語言學的學科發(fā)展。這也是當前高?!半p一流”建設中,語言類學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其二,語言學近些年來發(fā)展最快的是應用型、交叉型學科,這些學科是語言學新的生長點,孕育著學科的未來走向。這種有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新學科,一開始必然較為薄弱,需要多個語言學分支學科的支持。而目前碎片化、藩籬式的學科設置,無論是在學術思想、還是人力資源上,都不利于應用型、交叉型學科發(fā)展,不利于學科創(chuàng)新。

      其三,學科設置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人才培養(yǎng),學術發(fā)展的潛力也在于人才培養(yǎng)。目前的學科設置是以語種為基礎的,主要考慮的是中文教學、外語教學和民族語文教學等。過去,大學本科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層面,而今天專業(yè)學術人才培養(yǎng)的層面已經上移到了研究生層面;隨著科學分工越來越細,大學的多數本科都需要多門學科的支撐。本科之專業(yè)與研究生之學科,是兩個有關聯(lián)但不能混同的概念。目前語言學的學科設置,語種貧乏,語言學視野狹窄,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訓練不足,不利于語言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發(fā)揮對本科的學術滋潤。

      語言學的學科地位調整,其勢必行,相信只是時間問題和調整的步驟問題。而怎么調整學界還沒有一致意見,因此,認識語言學的學科性質是至關重要的。顯然,理想的狀態(tài)是,語言學應當設置為一個學科門類,其下的學科設置也應當根據其學科群性質、特別是應當根據語言學的未來發(fā)展,巧做安排。

      (三)學科效益

      學科是有巨大效益的,語言學的學科效益可以從學術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看。學術效益除了上面討論的語言學的發(fā)展之外,還表現在向相關學科的輻射。其一,語言、話語和語言生活是多學科的研究對象,比如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主學科”,其任務之一就是向相關學科提供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其二,語言學的學科群性質,決定了它最易形成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形成新的學科生長點。近幾十年來,語言學的學科輻射作用已經使許多學科受益,甚至被一些學者稱為“領先學科”。當然,輻射是互惠互利的,語言學在這種學科輻射中也獲益很多。學科的分化與交叉,是當代學術發(fā)展的大趨勢,語言學應當利用自身優(yōu)勢,自覺地進行這種學科輻射。由于多種原因,中國語言學的這種輻射能量沒有很好發(fā)揮,這是一個嚴肅的學術話題,需要語言學界和其他學界一起正視。

      語言學的社會效益,主要是向社會輻射。語言在哪里,語言學就能夠輻射到哪里,也應當輻射到哪里。語言學的社會輻射作用是多方面的,從社會發(fā)展、國家安全到公民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無不需要語言學助力。而如今的現實是,社會比較缺乏語言意識,一些部門和地區(qū)的決策缺乏語言學常識,家庭的語言規(guī)劃缺乏現代語言觀念;而另一方面,語言學界也須有服務社會的自覺意識,主動研究社會發(fā)展中遇到的語言學問題,并應提倡科普義務,向社會及時傳播語言學成果,讓社會及時分享語言學發(fā)展的紅利。

      五、結 語

      語言學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學科群,學科名目逾70個,研究內容涉及語言結構、語言功能、語言應用、人類語言學習、機器語言學習、語言與生理、語言與認知等七大領域,高校及科研院所從業(yè)者有十余萬之眾。語言學的學科性質有科學、技術學、藝術學三大分野。語言科學橫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目標是獲取語言規(guī)律之“真”;語言技術學是研究語言技術、發(fā)展語言技術的學科,目標是發(fā)揮語言學之“善”,幫助社會用好語言技術;語言藝術學探討語言運用之美,發(fā)展語言藝術、文字藝術,用“美”來熏陶社會。

      認識語言學的學科群性質,意義重大。首先是整合語言學,編制出能夠覆蓋70余目、七大學術領域、三大學術分野的當今語言學之巨大網絡,且能夠“綱舉目張”。語言學整合的具體舉措之一,就是將研究基點由“語言結構”向“語言運用”移動,或曰由“語言”向“話語”移動。其次要科學設置語言學的學科目錄,使其既能符合學術研究實際,又能促進語言學的發(fā)展。當今的學科目錄設置,以語種為分割,使得語言學碎片化、藩籬化,不利于語言學的發(fā)展,不利于語言學人才的培養(yǎng)。第三,要充分發(fā)揮語言學學科群的輻射作用,將語言學的旨趣、成果和技術手段等,向相關學科輻射,向社會各語言生活領域輻射。特別要認識到,在即將到來的“語言智能時代”,語言學這種輻射作用意義更為重大,社會效益更為宏大,時間更為緊迫。履行好語言學的學術責任和社會責任,發(fā)揮好語言學的輻射作用,是語言學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相關學科和學術管理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陳 平 2017 《引進·結合·創(chuàng)新——現代語言學理論與中國語言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馮志偉 2017 《自然語言計算機形式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李宇明 2010 《語言技術是一門學問》,《語言文字報》,9月8日第1版。

      李宇明 2015 《語言規(guī)劃學的學科構想》,《世界華文教育》第1期。

      李宇明 2017a 《語言技術對語言生活及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

      李宇明 2017b 《迎接與機器人共處的時代》,《光明日報》,8月6日第12版。

      劉丹青 2008 《語法調查研究手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劉丹青,張伯江 2010 《時勢之必需,學術之大業(yè)——設立語言學一級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學理基礎》,《語言科學》第1期。

      陸儉明,沈 陽 2010 《關于建立語言學一級學科的建議》,《語言科學》第1期。

      沈家煊 2017 《從語言看中西方的范疇觀》,《中國社會科學》第7期。

      托馬斯·庫恩(Thomas S. Kuhn) 1962/2012 《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四版),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邢福義 2016 《漢語語法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許嘉璐,王福祥,劉潤清 1996 《中國語言學現狀與展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楊亦鳴,徐 杰 2010 《語言學應該調整為一級學科》,《語言科學》第1期。

      姚小平 2011 《西方語言學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尹洪波 2010 《賦予語言學一級學科地位》,《中國社會科學報》,6月15日第8版。

      游汝杰 2010 《語言學的學科地位問題》,《語言科學》第1期。

      猜你喜歡
      語言學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語言學研究的多元化趨勢分析
      A Book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基于外國語言學研究的思考
      關于應用語言學定義的思考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transfer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書訊《百年中國語言學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政和县| 哈巴河县| 鹿泉市| 余庆县| 宜宾市| 美姑县| 鹤山市| 宜兰县| 绥江县| 富裕县| 崇州市| 克拉玛依市| 榆林市| 兴安县| 全州县| 新郑市| 华阴市| 襄樊市| 永登县| 张家港市| 延边| 阿尔山市| 清涧县| 库尔勒市| 四会市| 时尚| 鹤山市| 社旗县| 辛集市| 长武县| 八宿县| 外汇| 纳雍县| 班戈县| 彭水| 久治县| 英超| 襄垣县| 台中市| 高雄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