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華
摘要:興趣是求知的欲望,是很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對他的學習影響是很大的。例如,有的學生喜歡學數學,在上課的時候他表現出來的精神是飽滿的。但如果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沒上課多久就打瞌睡,容易開小差。其實,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學習的能力差別不大,其中興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
一、尊重學生,樹立信心
無論孩子在班里面處于怎樣的學習水平,老師都應該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尤其后進生,更要保護好他們幼小的心靈,這類孩子容易“多想”,而且自尊心強。想著老師怎么怎么偏心了,自己成績不好不招待見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關心我的,是在乎我的,是為我好,所以在對學生的評價中用語特別關鍵。不要一生氣就打擊,其實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心里特別容易激動,一激動語言就顯得尖酸刻薄。
當我們快要發(fā)火的時候,不妨停頓三秒鐘,然后再發(fā)言,這樣情緒有個緩沖階段,說出的話就不會欠考慮了。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他們的信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信心的建立特別有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就像爬山一樣,還沒爬就退縮,總覺得自己不可能攀上高峰,沒有信心完成任務,怎么會有進一步的動力,更談不上興趣了。那么學生的信心從哪里來呢?1、走近學生,多跟他們談心,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比如:我學不好是因為基礎差或者破罐子破摔的心理。2、當了解學生心理后,老師要多鼓勵,正面影響,比如為他們講一些名人的勵志故事等等。3、平時,教師可以騰出一點時間為他們輔導一些基礎知識,成績漸漸上去了,他們的自信心就來了。
二、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
1、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也是純屬正常的。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體育、有的學生喜歡美術,有的學生喜歡語文等等。老師要正確的對待這個差異,不能因為我們教數學而去抹掉他其他方面的特長。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但這樣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
2、在課堂上把握好差異,突破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有的學生起初還聽得津津有味的,慢慢的就開始“不耐煩”了。例如,一個學生喜歡生動的實驗課,當實驗部分教學完畢后,揭示概念的部分他就覺得枯燥乏味。針對這類學生,我們不妨采用“循循善誘”的辦法,在演示的過程中就設定不同的問題,讓其真正的投入到探索過程中。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對知識的認知,還很大程度促進了他的學習興趣。
3、尊重差異。有的學生喜歡數學,有的學生喜歡語文,有的學生喜歡音樂,但不能因為學生不喜歡自己的任教科目就對學生有所想法。我們不但要讓他們繼續(xù)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要發(fā)掘他們的其他特長,要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還可以這樣去做。”
教學是師生共同完成的活動,教師要有效的引導學生,做到讓他們吸收書本知識。但學生是主體,老師單調刻板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讓學生厭惡學習。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主角,是主體,要用有效的方式把書本知識轉化為他們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到這些,學生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應用效果,才會對學習知識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興趣。
三、提高教學水平
1、加強理論學習。教師對新課改的理論學習至關重要,它引導著教師用正確的方式去教學,用合理的方法去教育學生。它就像一把尺子一樣,衡量著你的教育教學方式是否得當。多學習理論知識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它像明燈一樣讓我們看清道路前行。
2、備好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課備好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知道怎么教,怎樣教。如果一堂課下來是紊亂的,重點是偏離的,那么學生會有學習的興趣嗎?好的一堂課重點是突出的,講解是生動有趣的,教態(tài)是親切大方的,學生是積極的,氣氛是活躍的,學生主體性是突出的等等,這些都少不了教師精心的備課。備課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例如:哪個問題該讓哪個學生來解決,學生對此問題會有怎樣的疑惑,老師怎樣教學才能讓學生更清楚明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學習氛圍的營造。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而不是自己一人在演獨角戲。一堂課里如果只有自己一人在那自說自話會不會很無聊?我們要做到把氣氛活躍起來,允許學生說,說錯也沒關系,只有他們融入了才能產生興趣。但活躍的課堂氣氛是有序的,而不是凌亂的,所以老師的引導至關重要。老師會拋問題,會拋好的問題很關鍵,它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方式多樣化?,F在的教學已經不是一堂課一張嘴的教學了,我們要會用教具和多媒體,讓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易懂。其實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不但有助于教師的教學,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問題還得不斷的繼續(xù)探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它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關乎著學生的學習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J].遼寧教育,2013(2X):74-75.